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13 06:35:35

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但安全事故时常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所以本文以事故理论来探讨如何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为有效地进行事故预防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事故理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安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虽然近几年,建筑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整体上,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而现代事故理论是随着工业革命兴起,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产物【1】;其已逐步发展完善成为一门科学,事故管理,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根据事故理论,论述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对策。

1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特点概述

项目安全控制,指“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2】。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特点集中表现为“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这些特点容易埋下事故隐患,还加大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层次分包专业化制度、建筑项目特殊性、目标导向的施工管理以及危险性(如作业强度高)等多方面。这些决定了建筑施工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建造的特殊性特点。如上所述,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事实显示多数事故与管理不当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事故的发生,归结起来为事故的4M要素,即主要是由于不良环境、较差的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及较差的管理;这四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管理出现缺失,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受到影响而发生,接着环境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受到影响而发生,最终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据此,在开展有关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针对事故构成的4M要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改善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是搞好建筑安全生产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保证施工安全动态的管理控制。所以作为体现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也是一种在建筑领域进行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具体及有效的微观管理措施【3】。

2 从事故理论角度分析安全事故特点

本文分析的安全事故,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等因素,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受到影响,施工进程经这一系列的其它因素的相互影响而受到干扰或停止,最后造成意外事件的伤害。为了更好的掌握控制事故的管理措施,在此简述一下安全事故的特点【4】:“(1)突发性特点,指具有突发且瞬间完成特点的安全事故发生过程,针对此此类事故,由于当它发生后就进入不可控状态,所以施工企业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都应在事故发生之前实施;(2)随机性特点,指的是由于事故发生的诸如地点、时间、后果严重度等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具有的随机性,而使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表现出随机性特点,其发生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3)因果性特点,指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主要指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这些险因素通过一定方式和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制约,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隐患、故障等现象,最终造成安全事故发生;(4)潜伏性特点,此类安全事故在正常施工中,表现为安全状态,但在某个时刻会突然触发事故的隐患;(5)可预防性特点,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属于人为系统,所以加强安全事故的管理,有利于防范,而且这种客观实际给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前提”。

3 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管理对策

如上所述,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可预防性特点,所以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有助于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考虑到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控制涉及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如设备管理、材料选购和管理等方面,决定了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应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在工程施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重点控制目标,同时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源引发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应提前分析就可能发生的事故拟定相应有解决安全事故爆发的方案,以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如对不同的生产要素,为了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可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提高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以下基于事故理论探讨具体的对策。

3.1静态危险源控制措施

从事故理论角度分析,静态危险源,指的是一种能量载体或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源能量源。诸如电能、位能和重力能、机械能、热能、压力和拉力等存在于建筑安全系统中这些能量,都属于静态危险源的能量源,若管理这些能量不当或意外失控,它们将可能转化为破坏能量,将对人员造成伤害,安全事故由此产生。对于此类事故隐患,可采取的控制方法有:(1)采取防止措施,即可通过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如用液位控制装置防止液位过高;限制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止气体爆炸;或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合适的原材料、工艺过程消除危险源,如用压气系统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以防止电气事故;或通过隔离或屏蔽措施来防止;戴口罩防止吸入有害物质;或尽可能或直接将不安全的能源用安全的能源代替,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容易发生漏电的场所将电力换为用压缩空气动力。(2)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如①设置薄弱环节,即使能量在设备的薄弱部分释放,例如为了防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可在压力容器上的设置气阀,这样当容器内压力升至安全限值范围时,就可借助气阀来泄放蒸汽,降低容器内压力;②隔离措施,一般有缓冲、远离和封闭三种措施;这些措施有效预防事故的同时,还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例如将爆破用的炸药、雷管储存在远离工地、居住区的地方里;③避难与援救措施,如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时,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而在建筑物设计阶段中设置的安全通道;④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使其有意识、主动地与危险环境隔离开。

3.2 控制动态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由于是动态控制,大体上可拟定如下几个控制处理方案:(1)警告,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安全控制措施,即通过人的感官,起到提醒人们注意危险因素的潜伏或发生的作用,利于提醒人们有应对措施的准备心理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减少机械设备人为故障的发生,如适当增加机械的资金投入,选购功能好的设备或部件,增加机械操作安全系数的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或安装安全监控系统,时刻了解机械运作的动态情况;(3)制定系统的安全技术处理方案,如当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通过“机械设备的故障―安全设计故障―安全设计”这样一个思路的处理方案,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系统的安全。具体如,当故障发生后,可采取“故障―正常”方案,以在采取校正措施前,保证系统、设备的功能正常发挥;或采取“故障―积极”方案,即在没有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使系统、设备处于安全的能量状态之下;或采取“故障―消极”方案,即使系统、设备处于最低能量状态,保证其在校正之前无法运转,如利用熔断器的熔断来断开电路,保证安全。

3.3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以上两点主要是从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安全管理,但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竣工后及未来投入使用过的安全,我们应从建筑项目全局的角度,关注项目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国家施工质量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主张改变,以防不当或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为了向业主提交优良(至少是合格)的产品(工程),监理等单位应根据验收统一标准及各项规范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实行质量 “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材料检验检测制度,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至竣工,都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工程质量,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意识到安全控制管理是一份“施工项目安全控制具有控制面广、动态性、交叉性和严谨性”的工作;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出发,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控制方针,从而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达到效地的安全生产管理,最终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店大鹏.运用现代事故理论进行事故的科学预防控制.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年04期

[2]魏安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建筑安全,2006年 第2期

[3]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9~29

[4]蒋军成,郭振龙.安全系统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3~9

上一篇:砂性土用于路基回填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