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3 06:26:1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创新能力的竞争。中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去组织教学,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值得深入探究。该文主要讨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 计算机教学

1 以学生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善于设计和谐、乐观向上的教育氛围,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活动特征,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准备学生学习的任务清单,制作演示文稿范例,设计任务评价表。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评价,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调动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加以指正,起到评价、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真实、综合、客观地评价,多一些表扬激励,少一些批评,从而调动和激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动机,达到真正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意识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教学中,恰当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求知的兴趣。比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网络游戏、生活娱乐时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你玩过QQ农场吗?当你上QQ时,多次输入密码有错误,无法登录怎么办?如何利用网上教程自学?上网购物的信息安全吗?该如何维护自己的电脑?这么多“问题”正是他们时下经常碰到而又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个个“问题”会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而耐心地听讲,最终会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答案。在一个个“问题”的牵引下,学生都兴奋不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兴趣才能不断开发潜能,才能进一步创新。

3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创新意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就感,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训练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上机实践时,教师总是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来学习本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任务很简单,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编辑。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软件:记事本、wORD2003、窗口画图等,让他们独立进行了解,看看这几种软件各有什么功能,完成本节任务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答案。起初学生会说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依赖老师不愿意动手,希望老师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故意不给他们答案,允许学生讨论,最后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动手,慢慢开始熟悉这几种软件,最终自己找出答案,从中体会到主动探索的成就感。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是学生的“协作者”。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实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尝试各种方法来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创新。通过实践让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领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们改变依赖老师、依赖课本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实践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又激发了创新的思维。

4 合作学习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根据课堂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定小组组长,经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报刊排版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预做的精美报刊样张,让学生思考:“报刊各版面的主题是什么?该用哪些工具来排版?图片如何插入?如何实现动画效果?声音如何插入?”等等。由此,学生面对这些任务,经过讨论后,他们根据将任务分解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版面的排版设计,并确定其中一个技术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分组后,各组学生进入相应的任务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从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资料库中去调用资料,资料库不但有丰富的文字资料、精美图片,而且有激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同学们运用过去掌握的诸如复制、剪切、粘贴等手法对资料库中的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每个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文字等基础制作,有的负责图片处理,有的负责排版,有的负责视频资料加工,有的负责校对,组长负责技术指导及最后的作品合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可以各取所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帮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5 采用任务分层,按层达标,开发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发挥个性,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对此,可采用任务分层,按层达标。所谓任务分层,是指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教给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以便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学生层次不同,如果教师给这些不同层次的对象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显然是不能被真正落实。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分层,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逐渐缩小层次之间的差距。例如,教学W0RD图文混排这一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放低起点,学习目标是能用一种方法在已有的文本中插入指定的图片,能够调整图片的位置及大小,并能选择环绕方式及阴影方式。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广播演示教学,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再让学生按照演示的过程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辅导;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除了以上的学习目标外,还需要自己去探索,如图片的局部选取、无环绕文字、水印效果、与图片的层次关系的调整。教师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教师适时帮助;对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学习目标是用本节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创作一张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电子小报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必要时再做一些点拨指导,让这类学生协助教师帮助同学,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注意观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后要相应地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用美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下一篇:自我控制资源与认知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整合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