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初探

时间:2022-04-08 12:47:25

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及时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危机事件,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是目前环境监测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重要的技术保障,该文就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出了编制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完善应急监测配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监测信息收集、以预防为主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突发危机事件 应急环境监测体系 编制预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水生态恶化、生态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环境突发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影响,若预防和控制不当,将诱发和导致其他各种环境危机灾害事件。为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及时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在环境危机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预警、预报和预防工作,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及时合理地处置和应对灾害,在灾后做好善后工作,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环境危机灾害事件产生的危害和破坏、防止相关的次生和衍生灾害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往往是环境危机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到达者、第一时间事态监测、组织、处置者,提升县级基层监测站在应对环境危机事件中的应急环境监测能力,将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已初步建立了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要素监测体系,环境质量监测方砸能够开展SO2、NO2、PM10、TSP等基本的空气质量指标、大部分地表水质量指标和声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污染源监测方面,能够开展烟尘和粉尘监测,常规项的废水监测,厂界、场界、边界噪声监测。应该说,这几年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的重视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完善,技术设备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为地方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面对环境危机突发事件,其特点是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危害的严重性、持续性等,事故的涉及范围较广,且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对此,县级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现实要求的问题。如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没有高效的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则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加强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2 建设高效县级应急环境监测体系的要求

建立精简、高效、完善、科学的应急监测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机构、编制、机制、装备、经费、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立体化建设,并对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调控、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整体效应。加强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编制科学、实用、翔实的应急监测预案

编制环境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既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科学性,以合理、高效地发挥预案的防治成效,又要充分考虑预案的实施对象、实施条件和实施的客观情况,使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应对处理手段与措施实用、有效,符合环境危机事件防治区的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确保方案实施的客观性。

环境危机事件的处理涉及方方面面,加之事态进展瞬息万变,不容在决策和处理上有太多的拖延,因此所制定的应对措施必须简单易行,而且要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编制科学、实用、翔实的应急监测预案是应对好环境危机事件应急的前提,好的环境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可以使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有章可循,有序应对,临危不惊。把环境危机灾害事件的危害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点。

2.2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

县级监测站要根据县级应急监测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来临的时候体系能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县级应急监测系统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接受统一指挥、与多部门建立协调关系,协同作战,利用社会各类监测资源,实现全民参与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测网络。

2.3完善应急监测配套设备设施

目前,县级监测站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完善突发性环境危机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要加大提升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投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以自如地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

2.4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管理制度

建设应急监测体系,加大投入,提高监测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应急监测体系。

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素质是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的必然要求。环境应急监测既是一项体力劳动,同时又是一项脑力劳动的工作,更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旦接到事故报告,能立即提出正确处理事故的措施和意见,把危机事件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防止事故影响扩大化。

2.5加强应急监测信息的收集

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应多方收集环境危机事件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查阅并选择正确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此外,还应收集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有关信息资源,以此作为应急资源信息,完善应急策略。

2.6突发环境危机事件应以预防为主

对本地区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隐患调查,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危险源信息系统,确立优先监测目标,加强日常监管,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建立危机事件影响及趋势分析模型,完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此外,还要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后备队伍的储备,加强协作部门的联运联合,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存储和物质准备。以预防为主,做好常态下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

上一篇: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通路... 下一篇:明代福建官吏修建桥梁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