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陇绿狮”与水崇拜

时间:2022-08-13 05:37:00

内容摘要:中国的狮子造型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狮子文化,河陇地区的绿色石狮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强烈直观地体现了陇人对绿色的向往,对水的崇拜。合理引导、大力弘扬这种文化现象,为改变西部自然生态环境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河陇地区 绿狮子 水崇拜

狮子,是广受神州大地人民喜爱和崇拜的形象。它器宇轩昂、神态威武、体魄雄健,历来被人们视为瑞兽、灵兽。狮子的应用极广泛,很早人们就用它作为府门、宗庙、陵墓、宫殿、佛塔、桥梁、园林等的装饰,期盼它能镇压妖魔、祈福泰民。今天人们又将它们安置在银行、酒店、住宅小区等的门前,借以表达向往美好和平生活的愿望。狮子的造型和寓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中华狮子文化。

甘肃地处西北,历史悠久,文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华复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的地缘位置特殊,省会兰州(古称金城)作为组带将陇中黄土高原与河西地区连接住一起组成其主体部分。早在隋唐时期,河西地区和陇右地区就已合起来习称为河陇。河陇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较脆弱,部分地域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较大,生产力欠发达,经济相对落后。止如左宗棠所言:“土广人稀,疾苦甲十天下”。条件和环境的严酷养成了陇人豪放的个性和朴素的生活习惯。体现在装饰中,就形成了雄健、剽悍的审美气质。由于本地石材粗糙、易风化、不易雕刻,河陇地区的石雕业自古落后,极少有占石狮保留下来。因此,河陇地区石狮的研究长期被人忽略。事实上,虽不及北狮、南狮那样特色鲜明,甘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狮子文化,其中河陇地区的绿色石狮格外引人注目。

一、河陇绿狮

河陇地区的广大乡镇,不少村口、桥头、宅前常常屹立着镇守一方的石狮,体态雄健匀称,坐势稳重,造型简洁,头部毛卷突出,四肢筋肉明显,雌雄成对,都呈张口状,色泽呈现青绿色,人们用它们来避邪、驱除妖魔、镇宅、护佑村寨平安。

下面为笔者在甘肃各地实地考杏中的部分图片及相关文字。

兰州市红占区河湾村,民风淳朴,多信奉道教文化,109国道自东向西横贯该村,村口东侧屹立着两座绿色水泥制石狮,村口两侧有一桥,桥头也伫立着两座绿色水泥制石狮,它们造型相同,皆张口瞠目,气势威严。

临夏市属临夏回族自治州,穆斯林群众集中,名胜古迹众多,红园位于临夏市西郊,是一个以花卉和古建筑为主的园林,其牌楼门前石狮亦为绿包,石质已出现明显风化,脱落严重,造型质朴,憨态可掬,呈张口状。

民勤县民居门头柱绿色水泥质狮了。民勤县地处河两走廊东北部,是一个沙漠化十分严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的地方,为防止风沙,民居院墙及大门都建得比较高大,在门头顶上皆立有绿狮子。

兰州市七里河区:某民居门前有涂着绿色油漆的石狮子。该院落大门为古建样式,门头、门楣等部位用砖雕装饰,斗拱、额枋、垂柱等均为仿木雕工艺的砖雕构件,雕刻精致、美观、富有气势,充分显示了“河州砖雕”的精湛技艺,门两侧站立的绿色石狮平添了几分“古意”。

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民居大门逐渐被新样式取代,大门普遍贴有瓷砖来装饰,多数还贴上诸如“紫气东来”“碧宇生辉”之类的瓷砖门楣联和各类瓷砖对联,门颊两侧贴有较常见的绿色狮子瓷砖,似乎是对古意的简化。

以上这些狮子虽造型各异,雕刻时间也不尽相同,所用材料更是差异明显,但它们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石狮的是,它们共同的色彩都是青绿色,在这里笔者姑且,称它们为“河陇绿狮”。

河陇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会将狮子涂成绿色呢?据兰州市红古区河湾村人介绍,他们村口立着两座绿色石狮,之所以用水泥制作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刷为绿色则是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生机。将绿色狮子放置在门外、村口、桥头,用来保佑村庄,此地就能“绿荫荫”的。在干旱少雨的河陇地区,对绿色的追求,其实就是对水的渴望,也是对“土厚水深,郁草茂林”的向往。

河陇人安置石狮的仪式格外的隆重和神圣,要在地下埋入“十二精药”“七珍八宝”,另有海马、海龙等镇物。首先将镇物用黄纸包好,写上咒语,点上朱砂,置于狮子下,然后由法师焚香、念咒、卜卦后给石狮开窍(点睛)。从此威武而富有生命力的石狮就会守护着村庄,它不仅有镇村辟邪的神威,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甘肃各地各民族的许多民俗民事活动都隐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器物和物品,具有特定寓意的仪式及其活动形式,都隐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河陇狮子所涂刷的青绿色以及安放仪式所用的海马、海龙等镇物都吐露了西部人渴望草丰树茂、风调雨顺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绿色、对生命、对水的向往和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讲,“河陇绿狮”正体现陇人水崇拜的深刻内涵。

二、陇人水崇拜

陇原大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陇人很早就种植谷物,逐水而居,大多人居住于山坡高地,依靠自然雨水滋润田禾,人畜用水则靠肩挑手抬从江河中获取。《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质,诸生之宗室也”。陇人在现实生活中深刻体验到水的至关重要,他们很早就认识到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命的源泉,是农牧业的命脉。因此,上古先民早就有崇拜水的习俗。

甘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雨量稀少,气候干旱,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00860mm之间,挥发量较大,不少地方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的缺水现象,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水的渴望,引发了人们对水的崇拜。急切的盼水心情,使水崇拜的思想反映得更加直观和强烈。将镇宅纳福的石狮子饰以特定的绿色,赋予生命和希望,止是陇人对水崇拜的直观表现。

陇人对绿色的向往、对水的崇拜,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器物纹饰中的水崇拜

陇人对水的崇拜由来已久,像“河陇绿狮”一样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不少,如在庙宇、祠堂乃至居民的栋梁雕画中大量采用云纹、水纹图案,充分显示了人们对水的渴望与崇拜。如马家窑彩陶的大量纹样中,有许多是表现水的,旋涡纹和水波纹以及水中的鱼网等都是当时常见的题材。纹饰旋转起伏,利用线条的起伏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动感,利用线条旋转表现湍急的水涡。在纹饰中大量运用与水相关的造型,正隐含着先民崇水拜水的深刻文化内涵。

2 中的水崇拜

水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太一生水”的观点被视为对宁南本源的解说。儒、道、释各宗教都非常重{见水。在河陇地区浩瀚的神仙体系中,各类神仙大都是司雨水的水神,无不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

河陇一带的佛教,无论汉传藏传,在遇到干旱时都有求佛祈雨的习俗,如康乐蜂窝寺就有这样的记载:“干旱,使临康两地无法下种,道路尘土盈尺,山无绿色。各 地群众纷纷求地方神要雨,……恳请香巴佛下寺取雨……多人抬佛求雨”。道教亦有这种崇水的习俗,临洮县北乡乡民恭抬八位官神巡游求雨时,把总上香的香经如此说道:“……奉请:东有东洋大海西有西湖晚照、南坛里丰座的雷公电母北坛里丰座的风伯御史、布云童哥、闪电娘子、放风婆婆、洒雨龙王老爷……保佑排下人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三项仁义向南山的松柏冬夏常青。”

可见河陇地区民间的神仙崇拜,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均反映陇人对水的思念和向往。

3 地名中的水崇拜意识

河陇地区有许多地名,从市、县至乡、村,大量使用与水有关的地名,如:天水市、酒泉市,清水县、合水县、夏河县、广河县、庄浪县、渭源县、通渭县、古浪县、华池县、临泽县、临潭县、临洮县等,乡镇中如河湾镇、河口镇、五井乡、渊泉镇、涌泉村、甜水井等带水地名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地方有些确实濒临江河溪流,而有些却“浪得虚名”,实属干旱缺水地区,乡人世代奢望通过蕴含有“水”的名字来解决缺水问题。在地名中寄托对水的渴望,这也强烈体现陇人喜水、盼水、崇水的心态。

4 民风民俗中的水崇拜

对水的崇拜也反映在河陇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中。民风中有较强的惜水的意识,穆斯林在小净、大净时,对用水的份量有严格要求,将用水过多视为可憎的行为。甘肃广大山区,世代流传着喝罐罐茶的习俗,将茶在小罐中温火煎熬,喝的时候讲究的是汤色浓酽和滋味苦涩,用最少的水将茶中的精华充分浸出,表达着干旱地区人民在潜意识中对水的珍惜。

陇中地区干旱少雨,劳动人民对赖以生存的水井有着特殊的感情。会宁县秀水村,网其村中占井水质清澈廿美,故而得名。水井在村中地位崇高,以前逢年过节均有祭祀活动,大年初一,乡人早起祭拜祖先(上早香),男女老少皆要穿新衣裳出门(出行),集合至古井边,根据该年喜神方位,以井为中心对其进行跪拜,然后取井水人畜饮用,在锣鼓鞭炮声中祈求一年井水富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午节时亦有向井中撒香料,井边插弯弯柳的祈福习俗。

这些对水的惜爱,对水的祈拜反映着人们对水的需要和渴望,以节日的形式,通过欢乐的方式将水崇拜习俗延续至今。

三、“河陇绿狮”的现实意义

中国西北部地区,时至今日,依然以农耕为主,水是农牧业发展的命脉,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品质及分布等条件直接决定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吉地不可无水”。西部干旱缺水,绿狮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今天的西部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水资源和对绿色的向往,也表达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条件和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决心。

西部水崇拜从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作用。如今,当而对大量出现在保护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时,该如何取舍,是所有人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石狮子的颜色中就可看出一部分人的思想变化,部分绿色石狮被乡人刷为金色,意为金狮盈门,财源广进。是期盼金涣散银山,还是青山绿水?前人早给我们做出了答案。清代嘉庆年间,甘肃提督苏宁阿就曾说:“甘州居民之生机,全仗松树多而积雪,若被砍,不能积雪,大为民患,自古当永久保护。”

党和政府非常关注西部发展。陇人也深刻地认识到若要提高西部的经济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他们对自己的山山水水经过周密考查,做出长远规划,并且采取了退耕还林、母亲水窖、节约用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河陇绿狮”的形成和发展,无论从外部表象,还是意识形态来看,都强烈地体现了陇人的水崇拜意识。它是在河陇地区人民长期受先民水崇拜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睹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也是陇原人民特有的性格与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期陇原之苍翠,翼黄河之清流,合理引导陇人的水崇拜心理,大力弘扬水文化,对早日实现陇原大地山绿水清、物阜民丰的美好目标,再造河陇秀美山川,传承西部悠久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从摩崖三佛龛浅谈龙门石窟的开凿方式 下一篇:记第七届立陶宛国际石雕创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