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自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时间:2022-08-13 02:47:37

小学数学课堂自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摘要:小学课堂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学习。自学的优点在于自学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课堂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4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之外,学生的自学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能力并不突出,甚至出现了自学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都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在课堂上的自学大多依赖教师,思维紧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考路线走,缺少自主性,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指导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还要注意归还学生的自,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自学主要是以教师指导为主。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当,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堂自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指导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养。这里就教师引导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阐述: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在做中学。对于自学这一行为而言,个人的内驱力是最重要的。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学生自学之前激起学生个人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自学的愿望,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位数学教师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计算课本包书皮纸的面积。想用包装纸把课本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开始动手实际测量,并结合书本上的概念计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自学效果。

2 提问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较为敏感,因此,为了在提问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自学问题的设置应当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有一个“买一送几”的问题,这就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来进行教学。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特殊性――相对于抽象的数字而言,小学生对于实物的接受与计算能力更强。

3 教师教授学习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选择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课堂往往喧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自学的时候就有必要交给他们一些利用外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比如勾画法、出声阅读法、互相抽背法等。除此之外,对于集中注意力而言,教学生清理课桌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能够通过减少目标物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至于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则应当侧重于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比如,在数学课上复习巩固圆柱体概念时,可以采用概念带入公式和图形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将长宽高标注出来,之后将圆柱体、圆形甚至圆锥的计算公式标注一旁。在学生动手的同时增强其对知识点的记忆。

4 注意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一个知识体系之中,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课程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相当紧密,存在的共性因素很多,能够轻易地实现知识迁移。例如,某校的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钝角和直角这一内容时,因上节课已经教过锐角三角形的知识,教师便让学生对比锐角三角形的知识概念和结构特点先进行自学。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三角形之间其实是有相同点的,比如内角和。这种在旧有的知识体系上自己学习新的知识点的方法,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肯定。

5 开展课堂交流与合作

课堂讨论是集体自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学会合作与交流与学会独立思考一样都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学习的要求。而由于小学生较之中学生更为活泼,在课堂上也更加活跃,因此可以多开展讨论式的自主学习,让集体学习促进个人认知。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想法 。另外,讨论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争式的鼓励和集体的荣誉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曾针对端点数量的问题组织了一次班级讨论,采用小组发言的形式争论怎样简便快速地计算几条线段之间的端点数。由于学生年纪都还较小,没有接触过高级的计算公式,学生都在研究例证和动手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之后,再由小组组长整理成果并于课堂上进行阐述。结果,该教师的讨论型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数学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成为组织者或者发言代表。可见,这种讨论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除了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之外,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堂自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保护好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精神。学贵有疑,一旦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教师应当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质疑问难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小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发现问题本身也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更新思想观念,明确提问不但是教师的权力,更是学生的权力,唯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春兴.探寻课堂建设的有效途径――以自学案优化课堂效果为例[J].考试周刊,2012,(77):22-23.

[2]严丽.萍课堂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条件――兼谈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3,(6):23-37.

[3]卢聪勇.让自学能力培养成为课堂主旋律读写算[J].教育教学研究,2013,(7):10-12.

作者简介:洪淑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福建厦门 361026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学校体育认识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