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缅甸

时间:2022-08-13 02:42:59

1月19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的首次缅甸发展合作论坛上致辞称,缅甸政府正在制订2011~2030年国家综合发展计划。这个由4个五年计划组成的长期计划,确定了2011~2015第一个五年计划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7%,其后力争保持同样较高的发展速度。

缅甸,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东亚国家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眼球,随之而来的也有被外界的误读。缅甸的经济发展,盲目唱好者有之,过度唱衰者亦有之。在众多扑朔迷离之下,一个真实的缅甸徐徐展开。

唱好与唱衰

缅甸政府早在2012年6月曾提出年均7.7%的经济增长目标,两个月后,亚洲开发银行的经济报告《转型中的缅甸:机遇与挑战》表示,缅甸的实力不仅于此。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至8%,并将在203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也就是说,从2011年的700~800美元增长到20年后的2000~3000美元,届时晋身中等收入国家梯队。

雄心勃勃的计划和亚行乐观的预测,似乎描绘了一幅令人称奇的缅甸美好蓝图与前景。一时间,“缅甸即将成为亚洲之星”、“东盟之虎呼之欲出”的评论跟风而起,不绝于耳。多年被遗忘的角落竟然成了热土,缅甸之热似乎还在升温。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缅甸,感受、看法和结论自然会有不同。此间也有一些观察家的观点与外部世界的盲目唱好截然相反,不过这些观点则似乎过度唱衰了缅甸。

唱衰者的理由就摆在眼前:仰光市政为确保热季居民用电要求工业区限电;如密松电站这样的中缅特大合作项目被缅甸政府单方面叫停;2012年缅甸成衣出口仅是2011年的一半,主要原因竟是外国投资工厂常受到工人的罢工示威干扰;落后的基础设施和高得离谱的土地价格又严重影响工业区和经济特区的开发;2012年外国投资较2011年大幅度下降,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至今对缅甸几乎没有什么投资……

在相左的观点与现实之间,缅甸有识之士提醒,且慢仓促作出某种结论,不妨先认真看一看缅甸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表现,尤其是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情况一定可以给人们不少思考和启示。

独特的改革

吴登盛总统领导的缅甸现政府自2011年3月执政后,便开始有谋划、有步骤地推行“三步曲改革”。2011年,缅甸先行政治改革,释放政治犯、媒体解禁、推动政治和民族和解,众多举措令世界刮目相看。2012年开始经济社会改革,出台一些经济政策措施。至年底,吴登盛又提出第三步战略改革——行政管理改革,以便巩固和促进政经改革。一路走来,缅甸改革的思路不同他国,改革的逻辑颇独特,变化的轨迹亦可寻。

观察家们注意到,对于缅甸政府来讲,政治改革尽管不易,但较经济改革要容易些,因为政府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和明智的决断,即可推行社会大众迫切需要的政治改革。无可讳言,前军政府多年执政形成的缅甸内外环境已不允许缅甸走“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之路,缅甸的政治生态已发生深刻变化。

缅甸的政治改革的确可谓步子大、动作快、成果多,颇受国际社会赞许。缅甸也由此改善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伴随而来的收获是解除绝大多数对缅经济制裁,这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然而,尽管有国际机构评估缅甸经济2011年和2012年都有6%左右的增长率,但从实际情况看,缅甸的经济改革未见有惊世之作。尽管也出台了新的外国投资法,但还不足以迅速吸引大量外资。到目前为止,缅甸所进行的经济改革还没有结出期待中的丰硕成果。

据缅甸官方统计数据,2011年(现政府执政第一年),全年出口总额约为93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91亿美元,顺差为2亿美元。同年缅甸共吸引外国投资约为85亿美元,绝大多数分布在电力、矿业和石油天然气领域。

然而,数据中2012年的缅甸经济反而不如2011年。2012年(1~11月)缅甸进出口变为逆差2亿美元,在头11个月里,外国投资大幅缩减为10.2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为3.7亿美元,饭店旅游3亿美元,电力1.9亿美元,制造业1.2亿美元等。

有分析指出,缅甸的政治改革尚未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一些偏颇之处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正常发展。一些外国投资大项目扰,有的还被单方面叫停,这些负面影响恐怕导致了2012年缅甸吸引外国投资比2011年大幅度下降。

越来越多的缅甸人开始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国家对缅甸改革评价最高,但给予的援助并没有期待中那么多,尤其是对缅投资实在是凤毛麟角。

虽然最近西方国家大幅度免除缅甸债务,已占到缅甸150亿美元累计外债总额的50%左右。然而,缅甸大力发展经济,不仅要减负,而且要输血——更多的援助和投资。吴登盛2012年在一次讲话中表示,缅甸要达到经济较快增长目标,取决于国内大量投资、外国更多援助和大量外国投资。如今,在缅甸最迫切需要援助和投资的时候,西方国家却表现出吝啬。他们当然有自己的算盘。

缅甸的官方数据显示,其主要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国近两年来依然是邻国。该国资深媒体人温丁在评论缅甸对外经济关系时指出,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与邻国的经济关系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必将是缅甸的支柱关系。特别是中国,无论是进出口,还是投资,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争取不到中国参与缅甸的经济发展,那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将影响到缅甸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特区背后的“金主”

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建设,是缅甸政府发展经济的重头戏。然而,缅甸在全国建立的几十个工业区,多数是概念大于实绩,未能形成多少工业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薄弱、土地价格昂贵、人员成本猛升,掣肘着经济特区的开发。有观察家表示,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建成,商品、服务和人员届时将在本地区自由便利流动,自由竞争态势自然出现。那么,一个工业区或一个经济特区、甚至一个国家所出产的商品在本地区具有竞争力倍显重要。缅甸工业区和经济特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缅甸政府已规划建设仰光的迪洛瓦经济特区、缅南的土瓦经济特区和缅甸西部的胶漂经济特区。其中,胶漂经济特区在缅甸不被普遍看好,但据说中国公司颇有兴趣。被缅甸政府看好的迪洛瓦经济特区,则浮现出日本的影子。自缅甸1948年独立以来,日本就一直是其最大债权国。2012年4月和2013年1月,日本两次宣布将免除和重新安排缅甸约60亿美元的债务。日本向来不做赔本买卖,在缅甸,日本过去有其得,今后也会有其得。

2012年底,缅甸与日本签署合作开发仰光迪洛瓦经济特区的备忘录。这是缅甸政府一直计划建设的项目。在前军政府时期,上海浦东开发区金桥公司利用中国政府对缅援助详细规划了迪洛瓦经济特区,最终未获批准。吴登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恢复启动仰光迪洛瓦经济特区的开发。在其他领域没有表现出足够兴趣的同时,日本捷足先登与缅甸合作开发仰光迪洛瓦经济特区。

缅甸一位负责开发区官员说,假如日本公司没有投资兴趣,缅甸也要借助日本海外发展援助来先期开发迪洛瓦经济特区。由此可见,缅日合作开发经济特区,并非一帆风顺。

缅甸问题学者认为,观察缅甸经济,要关注其私营经济。缅甸独立后的60多年里,尽管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阶段,经济发展有过高潮和低谷,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无论在吴奈温政府大搞国有化的时代,还是在缅甸长期受西方经济制裁的时期,缅甸私营经济都能够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人口不多(现6000多万)、幅员不小(67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是主要因素。

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格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现政府面前有两大包袱,一个是历史累结下来的问题包袱,正在加紧清理,但远未清理到位;另一个是改革带来的新包袱,尚未有太多精力清理,需要时间和条件。”

各国有不同的国情,绝非改革、开放立刻就能带来大发展。缅甸经济好坏、发展快慢,由诸多内外条件所决定。缅甸选择了现在的发展道路,无疑明白这关乎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外界大可不必盲目唱好,也不必过度唱衰。

上一篇:稳定收入双职工家庭如何理财保障父母孩子未来 下一篇:房价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