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民意对政府公关的影响

时间:2022-08-13 02:08:17

浅析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民意对政府公关的影响

【摘要】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电子政务已成为当代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民意传播的快捷性、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平民化和复杂性等特点,既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我们应积极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方向,规范并保障网络民意表达行为,推动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序,促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从而保证政府公关的顺利推进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民意;政府公关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86-0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①(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如此庞大的网民通过互联网瞬息间聚集强大民意,在中国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舆论方式,它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对政府决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电子政务当前应用重点的归属性上看,网络舆情治理属于电子政务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

一、网络民意概述

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的流量、速度、广度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事实证明,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表达民意的方式,在电子政务环境中,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决策。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人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务的形式越来越普及,很多网络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监督对社会的实质性影响。

(一)网络民意的特征

1.扩散的迅速性

基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论平台承载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网络内容的实时更新性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最原始、最本真的信息,大大节约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网络信息的失真。大量网民的看法在网络平台上的集结,为网络舆论的形成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2.隐匿性和开放性

相对于现实社会,网络无疑具有虚拟性特点。网络为每个单位个体提供了足够的言论自由空间,人们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在网络平台上传递着海量信息,同时,信息的低门槛也埋下了信息滥用的隐患。

3.主体趋向平民化②

网络的普及性本质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性,网络信息的、传播在整体上具有互动性,社会上的任何个体、组织及社会群体都能够成为网络信息的来源。在网络舆论平台中每个个体无论性别、职业都能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畅所欲言,网络舆论渐渐趋于平民化。

二、网络民意表达对政府公关的积极影响

1.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决策人性化互联网架起一座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渠道。使政府在进行决策时能更多地考虑民意,考虑它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推动决策的人性化这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人性化”政府的必然要求。

2.及时、集中反映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科学化政府的树立。由于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重视倾听民意,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低门槛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网民,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对现实社会生活有切身的体会,更能及时、集中反馈现实情况,提供真实的信息。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将来自不同群体的网络民意进行甄别、整合,从而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

3.使决策贴合民情,促使决策更具可操作性,促进有效性政府形象的树立。由于网络媒介具有敏锐性、即时性、迅捷性的特点,使之成为聚合民意、反馈民情的最佳渠道,政府通过网络平台能更加直接便捷地发现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政府决策目标的制定更加清晰明确,使决策方案的实施更加优化,使政府决策更有针对性,更加合理,避免因决策信息有限,利益双方博弈失衡③,出现决策执行偏差的现象,使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决策实施质量。

4.迅速反馈决策执行情况,科学监督决策实施过程,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网络民意表达中公民对社会热点,尤其是国计民生方面的持续关注,并且能够参与其中,平等地发表意见。这既强化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这种转变增强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关注和了解,激发了公民持续监督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热情,从而能够迅速地从不同视角反馈决策执行的情况。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时发现决策执行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修正决策内容,而且在广大民众的监督下,有利于避免腐败的滋生以及决策执行中的偏差,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公信力。

三、网络民意表达对政府公关的消极影响

1.角色成分复杂,易造成决策信息失真,影响政府公关信息的采集筛选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网民数量不断激增。但是由于网民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不同,网民素质也参差不齐。因其对政府决策的观察视角、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他们对政府决策的看法和评价各不相同,所表达出的民意诉求也较为分散、良莠不齐,尤其是个别的别有用心者为引起网络中一时的“轰动效应”,刻意以错误的评价引导公众,这就造成了民意表达纷繁复杂。

2.网络虚拟表达,易引起“社会流瀑效应”,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关系的和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网民多采用匿名的方式来阐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匿名性与个人道德风险暂时分离,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意见表达参差不齐,使现实中承受巨大压力的人们利用网络宣泄不满,释放情绪,往往表现为夸大情绪和非理性的行为,随意性较大,盲目冲动。

3.网络民意的无序表达会加剧社会分化,造成思想混乱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各阶层博弈激烈,为掌控舆论的主导地位,使政府决策朝着有利于自己阶层的方向发展,而在网络上相互博弈,表现为非理性的无序民意表达行为,会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矛盾加剧。网络的自由、平等以及匿名性,使各种社会思潮和观点纷纷涌现,国内外也会借机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我们国家利益的活动,企图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凡此种种我们都应时刻警惕,否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科学决策。

四、构建网络民意有序表达科学机制,引导网络民意健康发展

1.变“堵”为“疏”,转变网络舆论管理机制

网络民意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新形式,我们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其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因噎废食,一味地“围堵”言论,这非但无益于网民情绪的释放,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除了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信息坚决加以控制外,应适当调整网络舆论管理的政策,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对网络民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2.加强主流网络媒体阵地的建设,强化政府主导机制④

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为了博得更多的点击率,为了经济效益,时常以带有严重错误倾向的信息误导民众,为此,政府应不断加强主流网络媒体阵地的建设,使网络舆论宣传工作覆盖更广泛、引导更及时、说理更充分。真正起到有效传递政府声音,真实反馈群众诉求,搭建政府与民众间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在民众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信服力,最大限度地与民众互动,使民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鸣,以此来不断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抵御非主流政治思潮的侵袭。

3.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强化网络监管机制

政府要不断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范。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将网络民意诉求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国家法律意志加以认真保护。要依法规范网络民意表达行为,对那些恶意散布虚假信息、造谣中伤、诬陷他人、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对网络民意表达压制、打击报复的行为,相关主管机关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强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民意表达环境,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4.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建立网络回应长效机制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参政议政”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集民智、汇民情,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与配合,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此,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网络回应长效机制,组建网络舆情快速反应部门,及时了解网络民意的新动向。以此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推动网络民意有序表达机制的建立。

五、结语

面对这些积极与消极影响,我国政府需要想方设法学习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电子政务改造,尽管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的政治沟通模式。但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政治沟通的应用确实缓解了我国政治信息不对称的趋势、扩大了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开辟了政府新的宣传和组织阵地、重新激活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强了政府决策者对现代社会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变动趋势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我国政府在信息多元化社会中占据主动,为自身的巩固发展赢得先机。电子政务时代下的政治沟通对我国的政府决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究,以利政府做出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从而保证政府形象的完美树立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和谐有序的发展。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②晏晓娟.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困境与突破――基于网络民意视角的考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③禹黄姣.试论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关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④李安宁.应对网络民意,领导干部需具备的六种能力[J].前沿, 2011(14).

参考文献:

[1]胡小安,李丽妹.网络民意促进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赵高辉.网络民意与政策制定之间的互动[J].社会科学家,2012(08).

[3]严一云,谢雪.网络民意与政府互动模式研究――以“邓玉娇案”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上一篇: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綦江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