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08-13 02:06:05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的积极作用

教书多年,才慢慢的体会到生活的智慧,理解了生活才是知识的源头。所有的知识只有融入到生活,才能焕发出光彩,才能产生更大的智慧。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推进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让课堂变成生活的舞台,让教师和学生变成生活角色的扮演者,让课堂更加开放,更加有趣,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理解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案例来具体的谈一下推进高中政治的生活化的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学习技能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学生展示才艺,建立自信,提升素质的舞台。通过在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让课堂变成舞台,更加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本的知识,让政治课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和学生学习《树立诚信观》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下精先生和傻先生的故事,同时提议,同学们,谁愿意扮演精先生和傻先生呢?同学们跃跃越试,都想参加。于是,我选出了两名学生,让他们进行表演,在表演的结束时,我趁势提出精先生在卖饼子的时候,不仅要了傻先生的饼子钱,还要了傻先生的做饼子的油钱、面钱、葱钱、工钱。精先生真的很精吗?在骗了傻先生之后,为什么精先生的饼子店生意一落千张?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诚信观呢?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们展开充分讨论并发言,最后我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精先生不讲诚信,只能获得一时之利,不会长久,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讲诚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克服投机主义等一些错误的价值观。通过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认知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价值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于理解的,也是比较深奥的经济学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难题,我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现象,总结规律,使复杂知识简单化,更加容易理解经济现象。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价格变动的原因,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起,谈一谈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第一,我问学生,为什么春节前的衣服价格要高于春节后的价格?引导学生理解价格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二,我又问学生,那么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起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价格要受到供求的影响。接着我又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商品的价格会不会无限上涨,会不会无限的下跌呢?引导学生去理解价格要受到价值的决定,自行车再贵也贵不过汽车价格,汽车再贵也贵不过飞机的价格。接着又问学生,那么价值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引导学生理解,付出劳动商品才有价值,那么价值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那么,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还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呢?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那么,是不是越懒惰的人,他商品的价格是不是越贵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原来价格背后有这么多学问,最后,我给学生总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受供求的影响,这就是价值规律。通过和学生交流,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懂得了生活背后的经济道理,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经济观和价值观。

三是通过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再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生活中学政治,到生活中用政治。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于是,我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把政治课观点在生活中体验和内华,达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创造性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知行统一,造就学生的生活本领,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例如.我在讲解《矛盾》这个哲学命题的时候,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告诉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同时引导学生,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不仅要看到父母对你的严,也要看到父母对你的爱。再与同学相处时,既要看到同学的优点,也是包容同学的缺点。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处理与同学、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有,我讲《道德》时,告诉学生不讲道德的危害,不讲道德,会使人良心变坏,对于自己来说,不讲道德,会受到舆论的压力,社会的谴责,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总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