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3 10:52:56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

随着生存环境恶劣程度不断加剧,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各类型医疗机构中,呼吸内科在疾患的诊断、防治、治疗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积极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大幅度地提升呼吸内科临床教学质量,本文对这一教学策略实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资料的选取与方法的应用

1.一般资料

笔者在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之间,随机对笔者所在学院呼吸内科年龄范围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20岁的64名实习生进行随机等分的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实习生实习前的综合评分、年龄等方面基本一致,唯一有区别的是对实验组使用的是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对他们进行带教,带教时间为30天。

2.方法

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参照实纲的要求完成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实验组教师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呼吸内科的实际情况与相关专家编制临床教学路径表,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入科第一天讲解病区、基本设备使用规则、规章体制以及实习考核形式等;入科第二天为学生讲解与呼吸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皮试、雾化吸入、吸氧等操作方法;第2~3周,给学生讲解各种医疗器械具体的操作程序与使用规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能够对呼吸内科病区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掌握呼吸科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呼吸疾病的护理方法;教学第4周,组织实习生参与查房工作,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汇报病人的实际症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依据实习生执行的真实情况进行节能性记录。

其次是评估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30天的实习期结束之后,对其统一开展综合技能考评工作,考评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类内容: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评估和综合操作技能,采取百分制。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两种类别。

再次是统计学方法。两组实习生均采用的是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完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计数资料应用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方差)表示,运用t对其进行检验,以P

二、结果的归纳

对两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无论是在理论成绩、护理评估成绩还是综合成绩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对照组实习生的各项成绩均不高于85,而实验组的学生各项成绩均在90分之上,最高者可达到98.1分。患者的满意度如下:实验组97.34%、对照组72.30%,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效果的探讨

由上述各种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的实施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优良的,能够使呼吸内科的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治疗程序与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教师应用这一方法对呼吸内科的实习生开展教学工作,使各类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更加规范化。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定期的指导与监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入与透彻。这一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引进与应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临床突发状况的训练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的实施,使实验组的学生理论知识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13分左右,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得分为(94.7±2.8),上述数据信息说明了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实效性是巨大的。

也就是说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这一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护理方法更具规范性,为需求不同的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医患关系的同时,使医疗结构的有限资源得到高效的应用,推动医疗结构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四、结束语

总之,临床教学路径(CP)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界是值得提倡与推广的。

(作者单位: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