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站装修设计及施工管理

时间:2022-08-13 10:03:44

浅谈地铁站装修设计及施工管理

摘要: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避免交叉干扰,保证乘客进站方便,出站迅速,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楼梯、通道、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同时应满足事故状态下客流紧急疏散的需要。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场等结合,以便能综合疏解地铁客流和过街客流。

关键词:车站设计、地上空间、客流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铁车站装修施工主要体现出装饰设计对空间形态特征、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理念,反应出全线地铁车站空间延续性和统一性;适宜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使广大乘客一个醒目亮丽的空间,舒适的乘车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在此对地铁车站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管理、技术要求、协调与配合尤为重要。

一、地铁车站装修概述及施工内容

地铁车站大多数为地下车站,车站主体结构一般采用明(或暗)挖法施工,以单柱双跨(或双柱三跨)地下二层车站为主,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地铁车站装修的内容:一般分为公共区、设备区、出入口和风井、风道

(1)、车站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的装修

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的装修:吊顶、墙面、柱面、地面(含站台层两侧延屏蔽门方向两米宽的绝缘层的施工)、楼梯踏步、分隔栏、墙地面导视牌(含疏散指示牌)、照明灯具的安装。

(2)、车站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区的二次结构的砌筑及装饰

设备区的装修:设备房墙体砌筑、抹灰;吊顶(局部房间)、墙面、地面(含防静电地板安装);卫生间吊顶、墙面、地面、洁具安装等。

(3)、风井、风道的装修及出入口和出入口小广场(室外)与市政道路的衔接

风井、风道的装修;室外风井装饰施工;设备的孔洞封盖及扶栏制作安装;出入口及出入口小广场(室外)地面与市政道路的衔接施工。

二、车站平面设计

车站内管理、设备用房应集中布置。平面应力求合理、紧凑、面积适当、名称统一。管理区内通道及楼梯布置应满足车站防灾要求。在满足各设备专业需要情况下,尽可能压缩车站长度及建筑面积。

2.1站厅层

1)站厅层设计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一般中间为公共区、两端为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并应按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合理的划分防火分区。

2)地下车站公共区应结合车站埋深、结构型式及建筑布置等综合因素进行空间设计。在满足乘客集散的前提下,尽量丰富地下车站的空间形式,减少地下建筑沉闷和压抑的感觉。

公共区布置根据客流流线及管理需要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要合理布置通道口、电话亭、售票亭、售票机、检票机、监票亭、栏栅及楼、扶梯位置,使进、出站客流尽量减少交叉,流线短捷而有序。

3)自动扶梯、电梯

自动扶梯的设置标准一是满足客流量需要,二是考虑提升高度的需要。站台与站厅间及出入口处上行均设置自动扶梯;站厅与站台及出入口处下行根据车站重要程度可采用自动扶梯。每个车站应结合周围具体情况在地面到站厅层公共区至少设1部垂直电梯;在站台层与站厅层之间设置1部(岛式站台)或2部(侧式站台)有特殊需要的人使用的电梯(兼作车站内部货运),该电梯原则上应设于车站中部的付费区内。

4)楼梯

每个车站均应在公共区的付费区内至少设一部楼梯,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两层或多层的车站应在设备管理用房区内至少设一部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楼梯,此楼梯宜设置在设备及管理用房人员较集中的一端,兼作消防楼梯使用,设计为封闭楼梯间。

5)车站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应尽量集中在站厅层一端紧凑布置。管理区内通道及楼梯布置应满足车站防灾要求。

6)车站设备用房

a车站设备用房由各专业用房组成,在建筑设计中应满足各专业所提出的各种土建和工艺要求,并参照地铁规范的要求,以及地铁车站的特点进行设计。

b通风机房一般宜设在站厅层两端。

c风机监控室宜设在通风机房附近。

d任何给排水管不得穿过电气设备用房。

e气瓶间应设在被其保护范围的适中位置,保护距离应满足专业要求。

2.2站台层

1)站台层的各种建筑尺寸必须符合行车限界要求,站台计算长度外的侧站台人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0mm,并应设栏杆。站台端部应设至轨道区的人行梯4部,作为检修人员上、下轨道区之需,同时可作为列车在区间发生事故时撤离乘客之用。

2)设置在站台层两端的设备和管理用房,必要时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内,但不应超过半节车厢长度,且不得侵入侧站台最小规定宽度2500mm,并应满足距梯口的距离不小于8m。

3)要协调站台层与站厅层的楼、扶梯布置,使站台层楼、扶梯口吸引客流分布均匀,并确保站台上任意点至楼、扶梯口的距离不大于50m。

4)车站变电所(含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应集中布置在车站站台层。若确有困难时,在考虑地铁运营期间内设备进出车站的条件下,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a集中设置在设备层。

b除高压配电室外其余配电部分可设在站厅层。但上、下两部分宜对齐,且使工作人员能在上、下层之间方便地往来。

c集中设置在地面或车站外附近的地下空间内。

三、装修设计原则以及装修材料

1).装修设计原则

a地铁车站空间是地面环境空间的延伸、继续与发展。地下车站既与上部地面、街道、建筑、道路的空间环境相呼应,又要打破地下空间沉闷、压抑、昏暗的感觉,力求创造出区别于地面,优越的地下空间环境。

b车站环境设计力求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突出交通性建筑,满足使用功能,方便乘客集散,确保安全,有利于运营管理。

c车站内装修应根据运营服务(包括对残疾乘客的服务)、生产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及生活用房不同功能要求,相应地采取不同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2).装修材料

a车站装修材料采用防火、防潮、防腐、放射性指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经济、耐久、美观、便于清洗的材料。

b地面及楼梯采用防滑、耐磨、耐腐蚀的装饰材料。

C 按功能的需要,在设备、管理及公共部位采用吸音、防潮的装饰材料。

四、地铁车站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

4.1材料管理

施工前对于装修材料的验收必须严把关口,应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材料的到场验收,仔细检查材料质量和数量等关键点,并对预算书中的材料是否一致进行详细核对。将材料分类安置整齐,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进度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时间。对于有特殊要求或应特殊保护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安全保护。

4.2技术管理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工程开工之前,应认真组织研究,并提出相应施工方案。认真做好施工的技术交底,弄清楚各项施工工序和工艺要求。施工应采用专业的和最新的施工工具与设备,施工中各工序和不同专业工种应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并将装修的效果充分考虑在内。对于隐蔽工程应严格履行其验收手续。建立质量及技术档案,管理好图纸、材质证明及文书资料,完善各阶段的验收手续,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装饰装修工程一般都有着复杂的施工工艺,所涉及施工材料种类很多,因此各施工工种班组也相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当提前做好技术方面的准备。包括与设计师进行交流以熟悉施工图纸,通过对施工合同要求的分析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对每道工序和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优化。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表,根据施工工序及工艺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应当监督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表执行,以免对工期造成延误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施工的技术管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的周期性比较长,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2)施工所处地域环境特殊,导致施工材料运输及安全防护难度大高;

(3)技术先行、材料性能要求高、供货周期长;

(4)施工工序交叉多,需各工种协调配合;

(5)装修效果应以功能为主,个性特征为辅。

3.3施工安全管理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之一便是施工的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施工教育,每个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细则,可通过设置安全小组的方式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已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地铁车站一般所处位置均为地下,再加上列车与轨道等多方面的条件,导致施工场所往往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对施工现场的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等做好提前考虑和充分的准备,对于洞口和轨道临区应特别注意防护措施。在施工进行之前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对装饰工程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提前做好布控,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外,某些轨道交通站点采用的是高架站,这种站点一般都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方,如此的布局使得交通更加方便,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这种站点施工的困难。因此,仍需要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 下一篇: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