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董源《潇湘图》中的绘画艺术

时间:2022-08-13 08:34:58

试论董源《潇湘图》中的绘画艺术

摘要:董源作为南宗山水画的鼻祖,他的绘画艺术一直是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资料,本文通过《潇湘图》探析董源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董源;潇湘图;绘画艺术

五代时期的南唐,位于长江下游,首都是现在的南京市,当时南唐的三个皇很爱好文艺。他们仿照西蜀设立翰林画院的制度和规定,成立了画院,这是当时我国画史上最早的画院。各地有才华的画家纷纷聚集在一起,在南唐的首都形成了一个新的绘画中心。而董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艺术成就,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慢慢发展起来的。

一、董源的生平及艺术渊源

董源,又名董元,字叔达,他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在早期的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写法:最早的时候出现的“源”,有来源或水源的意思,而较晚出现的“元”,有首领的意思。董源在中主李Z的时候以擅长绘画入宫,并担任北苑副使,因此在画史上称他为董北苑。董源聪明好学,非常刻苦勤奋,在绘画上他善于吸收隋唐以来的艺术成果和经验。隋代李思训和王维被后世称为青绿山水画派和水墨山水的创始人,而后代的画家基本都是从这两派里出来的,各自寻找他们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创造出新的风格和画派,董源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二、董源《潇湘图》与皴法的关系

从隋唐以前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画中无皴法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皴染都俱备时,皴法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成为与中国山水画同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从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等,这些皴法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后人临摹学习传统山水画提供了很好的宝贵资料。董源的山水画有两种,一种是水墨山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一种是着色重彩山水,两种画得都很好,本文通过《潇湘图》的创作思想、绘画技法等几点来浅析董源的绘画艺术。

董源《潇湘图》的绘画取材于江南实景,是一副典型的江南风景画,作品的构图采用平远法,近处画水,远处画山,千真平淡中有幽深之趣,画的开端下方用淡墨画出芦苇,江面上有一条船,船中间坐着一位身穿红袍的人,船头有一人在撑杆,船尾一人在摇桨,慢慢的向岸边而来,船上的人和乐队相呼应。对岸山势平缓,山坡上树木层层,房屋在树林中隐隐约约,给人以幽深感,这幅画面江天辽阔,让人看后有一种陶醉之感,就像自己置身在画面当中,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中。在表现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图中的山峦多土少石,起伏变化平缓,董源注重表现这种柔和的山体和土质,所以在用笔上多用中锋圆笔,这种笔法正好是和江南一带山川的地理特征相一致的,大家如果留意一下江南一带的山峦,就会发现山脊的脉络是长长拖下去的,而下面又会分出许多细密的沟纹,纵横交错,和画面中看到的皴法是很相似的,这正是董源披麻皴法的由来。董源用披麻皴法来表现这一景象,是极其准确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而又能体现出山石的真实感。这种皴法大大突破了隋唐以来李思训、荆浩、关仝等人的硬笔表现方法,是山水画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

山水画中的皴法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它不仅是用来表现客观物象或是表现一些大自然中山石的肌理,而且它自身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的美,把这些具有形式美的符号组合起来,最后形成完整的形式之美,而传统的中国绘画就是如此。其中表现的最鲜明突出的就是在山水画中,尤其是山水画的“皴法”最为典型,山水画的皴法作为山水画重要的表现语言,这种从摹绘自然山水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物象本质特征的形式,构成了山水画的形式之美。就如董源《潇湘图》中运来表现江南一带山川的地理特征,而细心体会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即披麻皴法,这种皴法也恰恰符合表现江南一带中的山川特征。

三、董源山水画艺术的影响

当时山水画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隋、唐、五代的发展,但在技法上都不够丰富多样。在笔和墨的结合方面也还不够协调,董源把笔和墨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方法上有重大突破。我们都知道,点、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而董源正是把握了点、线的技巧和笔墨的变化,根据江南实景创造出一套很有表现力的皴、、点、染的技法,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的表现能力,并创造出了江南山水画派。画派形成以后就有学习者,宋初巨然就是董源的学习者,而在宋初当时董源的山水画并没有很高的地位,是在沈括,米芾等人的大力推崇之后,董源的山水画就有了很大影响,到了明清更是大受文人画家的崇拜和学习,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赵孟\和“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都受到了董源画风的影响,

董源的山水画以点线和墨色的变化构成,在用留白构成对比变化的山水画表现手法,无论是对宋、元山水画还是对元、明清的山水画,以及到近代黄宾虹、李可染等的“水墨山水画”都有很大的影响,董源山水画给我们后人的学习留下很宝贵的学习资料。他的山水画生动自然,学习前人,而又师法自然,这就是董源山水画给我的感受和体会。是我们学习山水画山水技法和笔墨意境上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卢辅圣.《解读溪岸图》上海书画出版社

[2]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东方出版社

[3]邵洛羊.《十大画家》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油画发展历程分析 下一篇:论电视戏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