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时间:2022-08-13 08:03:40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在文化影响上要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由于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其校园文化除了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备鲜明的职业特色,这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形态。

高职院校定位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办学目标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其校园文化建设和形成与行业企业不可避免地交叉融合,“像企业又不是企业,是学校又像是工厂”是高职院校的鲜明写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更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的是一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力求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关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深刻的具有内化力的影响。它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融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过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的情况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接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所具有的职业内涵、职业特色充分运用到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

以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校园文化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密切联系,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建设通过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产生出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着力突出职业特征,并充分发挥出富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极为有效地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第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主要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硬件设施,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关系的唯物论,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同时承认环境对人有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受到校园环境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发挥校园环境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应开发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资源,围绕高技能职业技术培养这一独有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建设,增强企业文化景观内容。在学生学习场所更要重视这种企业文化色彩的渲染,形成类似企业,类似未来职业的学习场景,即所谓“实境再现”,并把职业要求、思想要求融入其中。与传统的教室课堂相比,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境再现式的教学环境带给高职学生的是真实的技能操作训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就能感受到如同身处企业工作的逼真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第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校园的传统和被大部分人群认同的共同文化与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信念、思想意识等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精神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健康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激发因素和原动力,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校园职业文化特色,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为重点,把推进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校精神的同时,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的精神文化,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把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接,能促进高职学生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能使高职学生去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能使高职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学校的管理目标、组织原则、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管理行为,是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并应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另一方面,要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使之与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例如,目前在很多国内外企业推行的“7S”管理制度(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基地和日常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全面推行“7S”企业管理制度,能够让学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尽早适应企业文化,缩短与企业的距离;同时能够营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养成做事认真、遵守规定、文明礼貌的习惯。

第四,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学生群体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行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学生活动。行为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通过与企业行为文化对接,把企业文化和活动引进校园。高职院校应立足职教本位,邀请行业内职场人士到校园讲座、座谈,以此开阔学生职业眼界,增加学生职场知识和经验,使其更直接更深刻地接受职业文化熏陶,进一步了解该专业、行业、职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此外,还应依托具体的行业和专业,开展带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活动。例如,举办面向专业、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技能比赛;在演讲、辩论等常规性比赛中融进更多的职业理念和精神,突出更鲜明具体的职业特征、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有关“职业”的内容,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上一篇:高考全国卷压轴题的探究与拓展 下一篇:自主突破试商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