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之一:筑实架构

时间:2022-08-13 04:50:36

教师如何做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之一:筑实架构

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我与人、事、物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从模式化操作、灵活化运用、高效化呈现的角度出发,将教师开展学生团体心理咨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简要解析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明确目标

所有的团体心理咨询首先必须确定团体的目标,而后才能设计团体活动的计划,确定规模,组成团体,根据参加对象需求、发展阶段、规模而确定团体咨询目标。为什么要组织团体心理咨询?要达到什么结果?最好先从了解学生对团体的需求入手。一旦目标确定,成员的类型也就确定了。

2.明确性质

按照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计划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团体与非结构式团体。结构式团体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来实施的团体咨询。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团体早期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减少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而非结构式团体是指不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的团体咨询,它的活动弹性大,指导者常潜入团体中,身份不易被觉察,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3.明确规模

团体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欠缺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太小,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人数太多,团体指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妨碍成员分享、交流,时间不够,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影响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讲,一个儿童团体可容纳的成员人数较成人团体少。六七岁的儿童所组成的团体,以3~4人为宜;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团体,人数以7~8人为限。成员太少会缺乏团体的功能,人数太多则会使秩序的维护发生困难和每个成员成为焦点的时间变少。同一个团体成员的年龄相差不宜过大,通常年龄差距在两岁以内为宜。

4.明确时间

团体活动的时间安排儿童随其成熟的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也不同。通常,六七岁的儿童,每次活动的时间长度以20~30分钟为宜;到小学中高年级时,每次活动时间则可以延长到40~50分钟。团体的活动次数根据团体性质不同、成员的困扰程度和介入策略不同,可以考虑由6~12次之间。每周活动次数可以2~3次。活动时段的挑选,可考虑利用弹性课程时间、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团体活动次数太少,每次活动间隔太长,或是活动时间安排不当,都会影响团体的效果。

5.明确场所

对团体活动的场所的基本要求有:避免团体成员分心;让团体成员有安全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活动身体;环境舒适、温馨、优雅,使人情绪稳定、放松。由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适合采取不同的团体形式,所需要的团体环境亦有所不同。低年龄层的儿童团体人数较少,空间不宜太大,有必须放置的玩具;中高年龄层儿童较能以语言进行沟通,适当的书面资料及海报等教具的应用可以增添活动的吸引力。

6.拟写计划

确定每次团体活动的分目标,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需时间、道具及材料等,拟写计划书。活动设计宜浅显易懂,活泼有趣,能吸引学生参与。一般而言,较结构式的团体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10个项目:团体名称;团体指导者;拟招收成员的性质、人数及筛选方式;团体活动时间的安排;团体的理念与依据;团体目标;团体评估方法;团体过程表(各次活动的单元名称、单元目标、预定进行的活动名称);团体单元计划;其他,包括团体宣传、预算、参与团体契约书、团体评估工具、其他相关资料,如活动中用到的图、表、文章等资料。

7.甄选成员

团体指导者在筹划团体心理咨询时,应该根据团体的目标明确服务对象。从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看,参加团体的成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自愿报名参加,并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儿童团体成员的可能来源包括:儿童、家长或老师看到团体广告后主动前来报名;辅导人员从现在或过去所接触的相关案例中挑选出来;老师依据团体设计者所列出的行为筛选单,从其所任教班级中推荐符合条件者。报名和推荐参加者并非都适合团体,筛选成员可采用多重评估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个别面谈等。儿童有参与的愿望,还须征得老师与家长同意。此外,为了吸引小朋友的参与,避免负向的标签作用,进行成员招募的所有宣传资料应以正向、活泼、亮丽的形式呈现。为团体取一个让小朋友感到亲切羡慕的名称,如“小蚂蚁俱乐部”、“猫头鹰团体”等名称,容易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二、开始阶段

1.目标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团体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阶段的目标是使成员尽快相识,建立信任感;订立团体契约,建立与强化团体规范,重申保密的重要;鼓励成员投入团体,积极互动;处理焦虑及防卫或抗拒等情绪;及时讨论和处理团体中出现的问题。

2.话题

团体开始时,互不相识的学生一方面很想认识其他成员,同时会有点恐惧感、焦虑感,不知道团体可以做什么。

指导者在自我介绍后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话题。

(1)大家彼此认识吗?让我们各自找一个伴,问他的姓名以及他最想做什么样的人。然后,把他介绍给大家认识。

(2)以后每周这个时间我们都会一起活动,互相帮助来处理我们共同关心的事情和困难。在这个团体中,我们可以自由畅谈我们所关心的任何事情。

(3)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事情都与我们自己相关。因此,不要把这些事告诉与我们在座各位无关的人。

3.方法

(1)环境创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儿童团体指导者对于第一次团体活动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精心规划,以使后续的团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开始时,指导者可以将团体室布置得活泼生动些,安排一些自然、简单、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活动,以亲切愉悦的态度欢迎成员到来。例如,提供一些吸引小朋友的玩具或点心,陪伴先到的小朋友阅读故事书,或做一些简易的游戏活动等,都会让小朋友容易开始加入后续的团体活动中。讲故事、看画报、角色扮演也是引发儿童开始讨论的好方法。

(2)互见胸卡

为了协助成员互相认识,指导者可以事先将胸卡制作好,儿童一到团体中就戴上,以方便相互认识。胸卡内容可以标示姓名及班级,并附上可爱的图案。为了增加归属感,胸卡的图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并涂上色彩。如团体人数较少,则不一定要戴胸卡,但一定要进行相互认识的活动,并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人际活动,以协助小朋友相互认识熟悉。

(3)热身游戏

在团体开始之初,为克服陌生感,增进成员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可用一些热身活动,激发个人参与团体活动的热忱。例如,座位可以采取圆形方式,以产生团体动力,使每一位成员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可以从唱唱跳跳等游戏开始,也可以从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开始,如“微笑握手”、“无家可归”、“推气球”、“寻找我的伙伴”等。在游戏中体会团体的作用,在活动中放下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不知不觉中融入团体。

(4)建立规则

为保证团体活动顺利进行,需要成员共同遵守一些规则。团体开始阶段,可以要求成员自己讨论团体契约,便于自觉遵守和互相提醒;也可以由指导者提出,得到成员的复议,如准时参加、集中注意、坦诚相待、保守秘密、全心投入等。儿童团体的基本规则有:

1)保守秘密;

2)不可攻击他人;

3)不在团体时间吃零食;

4)当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听,不随便插话和打断;

5)准时出席,中途离开团体必须告诉老师。

(5)选用活动

团体初期的非语言的活动:轻松体操、微笑握手、拍打穴位、信任之旅等。相识活动: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相互介绍、六人组关注练习、八人组连环介绍、句子完成法、组歌等。增进团体信任的活动:信任跌倒、同舟共济等。

三、中间阶段

1.目标

团体心理咨询中期的目标是增强团体凝聚力;激发成员思考;促进团体成员互动;引发团体成员讨论;通过团体合作,寻找解决对策;鼓励成员从团体中学习并获得最大收益;评估成员对团体的兴趣与投入的程度。

2.特征

团体中间阶段是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关键阶段。尽管各类团体心理咨询依据的理论不同、目标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实施方法各异,但成员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相同的。即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体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利用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反应,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存在的不足,努力加以纠正;把团体作为实验场所,练习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3.技术

(1)与个别咨询相似的团体咨询技术

倾听、同感、复述、反映、澄清、支持、解释、询问、面质、自我表露等。

(2)促进团体互动的技术

阻止、连结、运用眼神、聚焦、引话、切话、观察等。

(3)结合目标采用活动

促进团体凝聚力活动,例如共绘图画完成、同编故事、合力突围;催化自我探索的活动,例如我是谁、生命线、自画像;深入价值观探索的活动,例如火光熊熊、生存选择;加强互动沟通的活动,例如脑力激荡、热座、镜中人。

四、结束阶段

1.目标

团体心理咨询结束阶段的目标是:回顾与总结团体经验;评价成员的成长与变化,提出希望;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作出个人的评估;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让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如何面对及处理已建立的关系;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效果作出评估;检查团体中未解决的问题;帮助成员把团体中的转变应用于生活中;规划团体结束后的追踪调查。

2.处理问题

(1)提前宣告团体即将结束

在团体最后二到三次活动时,预告团体结束的时间。团体活动次数愈多、持续时间愈长,或团体成员凝聚力愈高、成员曾有失落悲伤经验者,则宜再提早一些时间预告团体即将结束,使儿童可以有充分时间做好心理准备,指导者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必要时妥善处理成员的分离失落情绪。

(2)带领成员回顾团体历程

指导者可通过复习团体活动,回忆团体中的重要事件等方式,带领成员回顾团体的经验,准备加以统整。

(3)协助成员面对未来

指导者可引导成员订定团体结束后个人想努力达到的具体行为目标,相互约定,彼此勉励,以使团体成效得以维持并扩展。

(4)进行团体成效评估

可通过成员填答问卷、分享自己在团体中的体验和成就、展示团体中的作品或作业练习的成果、成员彼此勉励等方式,协助成员整理自己的团体经验。

(5)互相道别与祝福

让成员有机会彼此一一相互道谢与话别,互赠卡片,表达相互期望与祝福,使团体在温馨、积极、圆满的气氛中顺利完整地结束。成功的告别,对于有分离焦虑的儿童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课题。成员会珍惜这段团体经历,在丰富、完整、愉悦而非感伤、痛苦、不情愿的气氛中相互告别。圆满的结束,将有助于儿童勇敢地迈向没有团体成员和指导者扶持的生活。(作者系贵州海之源心理教育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每一次培训都是新感觉,每一次学习都是头一回 下一篇:手游的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