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时间:2022-08-13 04:39:09

浅析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投入,财政性投资工程越来越多。而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贯穿财政性投资工程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监管、科学使用、节省资金,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作者结合近十年来参与财政性投资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对此提出有益见解。

关键词:政府投资 工程造价 控制管理

财政性投资的建设项目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资金全额、部分投资,或由财政负责进行融资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投资项目、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其他专项用于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等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以及由财政负责采取各种形式融资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财政性投资工程全过程,加强监管、科学使用、节省资金,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指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运用经济、技术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既定的造价限额或合理的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影响力较大,关注度很高,投入资金多,如果造价控制不合理,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造价偏高会造成政府资金浪费和流失;造价偏低又会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达不到政府投资的目的。所以在国家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对使用公共资源的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对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升政府社会公信,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当前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很严谨

项目设计对投资影响非常大是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可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虽然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并且把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还是重技术轻经济,质量保证的设计存储系数过高,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经济分析深度不够,设计概算质量不高,起不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另外有的工程设计施工图深度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2工程建设工期普遍偏短,出现“三边工程”

通常财政性投资工程工期均较短,主要是由于一些主观原因的影响,如献礼工程、重点工程等,不论何时开工,一般在项目建设前,竣工时间早已确定,且不得有任何变动。为满足该“非常”工期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则必然采取相应的“非常”措施,“拔苗助长”,即边设计、边施工,因考虑不够成熟,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众多的设计变更,让施工单位返工,造成设计施工的大量浪费。同时还减少施工过程中各工艺流程所要求的时间,违反质量管理条例,有的甚至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竣工后返修率高,维修量大,最终增大资金投入。

2.3超概问题比较严重

虽然目前财政性投资项目造价控制正在逐步加强,但实际执行时,仍有部分项目存在初设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设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这其中虽有属于国家政策性调整、材料设备涨价等诸多客观因素,但人为主观操作原因也不可忽视。

3.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1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强化设计招标制度,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设计阶段不仅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关健作用,而且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加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必须要完善、强化竞争机制,扩大招标覆盖面,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实施。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力求建设项目在技术指标先进的条件下经济合理,经济指标和技术标准相协调,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争造型别致美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使工程造价合理降低。

(2)大力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目前,由于设计阶段招投标开展得还不够广泛,挂靠设计、业余设计等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因此,推行限额招标,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有利于加大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节约财政性投资。

3.2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加强项目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管理。招投标活动是政府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滋生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对清单编制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编制人员必须要深入现场,熟读图纸,清单编制不得漏项、不得少算或多算,且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应作详细描述,因量而增的成本是由财政承担的。

(2)加强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施工合同是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加强合同管理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应完整、准确,公平、公正,合同条款不得违背法律法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其承诺的内容和结算原则,特别是新增项目的结算原则在合同中务必要明确,以免结算、审计时发生纠纷。

(3)施工过程中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个环节通常由中标的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来监督实施。一方面要按照工艺流程和经审定的施工图组织施工,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在工程确需变更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变更的审查和管理。在变更内容的审查过程中应本着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原则来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变更后的总造价原则上应严格控制在投资计划的范围之内,不得随意提高设计标准、扩大工程范围、增加工程内容,增大政府投资额度,导致超概现象的发生。

3.3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质量验收合格并确认符合合同要求后,向建设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结算。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笔者认为在加强政府财政部门对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评审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政府审计的力度,及时开展专项审计,以检查工程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上虚增工程量来增加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建设项目管理》田金信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2002年9月27日 财建[2002]394号

上一篇:廊坊城市人才发展问题探析 下一篇:基于智障奴工现象对我国残疾人福利制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