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巴对抗失利原因探析

时间:2022-08-13 04:37:02

北京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巴对抗失利原因探析

摘 要:通过观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与巴西女排半决赛的录像,采用对比法对中、巴女排的发球、一传、进攻、拦网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找出两队之间的差距,指明中国队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结果表明:本场比赛,无论发球、进攻还是拦网,中国女排处于全面的劣势。

关键词:奥运会 半决赛 中国女排 巴西女排

卫冕冠军中国女排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两支技术全面,风格相近的球队,本应为观众奉献一场高水平的攻防大战,但素以作风顽强、技术精湛、全面快速的中国女排在各项技术的发挥上均落后于对手,终因实力不济0:3完败,失去了冲击冠军的资格。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巴西女排先进的技战术打法和攻防体系。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女排在发球、一传、进攻和拦网环节上与世界冠军的差距。本文从以下个环节进行探讨,希望能给中国女排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的半决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比赛统计结果并结合排球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发球效果分析

发球是排球比赛第一次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手段,攻击性强的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破坏对方一攻,有效抑制对方的进攻和战术组成,减轻我方的拦防压力。不论男排、女排,各支世界强队中都有发球能力出众的运动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在发球得分和得分率上均低于巴西队。中国队发球得2分,巴西队得5分。发球失分上两队相等,同为6分,但失误率上,中国队高于巴西队。巴西队在发球得分率和失误率上都占优势。可见中国队在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就弱于对方。我们再通过发球的运用效果来考评两队的发球质量:比赛中,两队分别运用原地飘球、跳飘球、跳发球三种发球形式,中国队常用的发球为原地飘球、跳发球、跳飘球,运用率为51.7%、28.3%、20%,巴西队分别为跳飘球、原地飘球、跳发球,运用率为46.7%、42.7%、10.7%。其中两队发球运用效果最好的为跳飘球,得分率高、破攻率高、失误率较低,但中国队对跳飘球运用不够重视,运用率较低,运用率仅有20%,排在三种发球的末位,而巴西队以46.7%的运用率排在三种发球的首位。因此中国队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可以借鉴巴西女排的发球方式,加强跳飘球的训练和使用。

2.2一传效果分析

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的开始,是快速有效组成各种战术的基础,经研究证实,一传到位率与进攻得分率成正比,一传到位高,得分扣死率就高,一传的稳定性决定了一支球队能否发挥出其本身的特点,甚至一传的好坏能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败。对于像中国和巴西这样以快变为主的球队,一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队伍整体实力的发挥,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一传到位率为60.9%,巴西为57.4%。与雅典奥运会时中国女排75%的一传到位率相比,两队一传水平差距明显。虽然中国队高于巴西3.5%,巴西队在比赛中根本没有“一传无攻”的概念,由于进攻点多而分散(前排三点以及后三、后二),一传接到任何位置二传都能从容组织进攻,再加几乎每名攻手都具备较强的进攻实力,一攻和防反的成功率较高。在一传失误率上中国队高于巴西,中国队一传直接失误5分,巴西失误2分。中国队有较高的一传到位率,但却出现一传失误多的情形,应该说明中国女排的一传在比赛中存在阶段性波动的情况,一传失误与心理不稳有关。

3结论

中国队在发球得分和得分率上均低于巴西队,而发球失误率却高于对手,说明中国队在发球质量上不及巴西。两队发死率最高的都是跳飘球,巴西队跳飘球的运用率比中国队高出26.7%,成为其发球的主流。跳发球风光不再,全场比赛,两队均无得分,而且失误率较高,没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随着人们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进一步研究,跳发球已经不再受到世界强队的热捧。

4建议

虽然中国队出现了王一梅这样的重量级强攻手,而且防反强攻扣死率高于巴西队,但是强攻仍不是中国队的长项,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今后应加强强攻队员基本功的训练,三条进攻线路应当做到样样精通,绝对不能“一条线打到底”;需要树立强攻队员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精神,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注重防反快攻的训练,提高二传传球隐蔽性、突然性和攻手扣球线路的变化。增加后排攻的运用,提高后排攻的质量,降低传球高度,抢速度、抓效果,做到后排三点均可发起攻击,有意识地把后排进攻融入到全队整体进攻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 尹沛.对2004年奥运会和2005年冠军杯赛中国女排进攻效果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436―1439

[2] 杨劲苍.第九届女排世界杯赛统计结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421―1422

[3] 郑焕然,张丽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3):31―32

上一篇:足球教学中体态语言运用的研究 下一篇:从“三鹿奶粉事件”再谈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