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13 03:42:35

矿山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引发矿山事故常见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矿山事故;不安全行为;对策

影响矿山安全的因素复杂多样,据统计,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90%。因此,研究矿山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搞好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一、矿山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分析

安全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矿山大量的事故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体现主要包括2个方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影响因素包括职工素质、管理水平、分配机制、思想意识、工作环境、生产任务等。

1.违章指挥

违章指挥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者本人的素质因素,也有矿山现行的分配制度因素。矿山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工作环境恶劣,职工收入相对于劳动强度来说不高,因此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员工。矿山的区队管理者大多是从早期矿工中的优秀分子转变而来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工作不乏热情,但缺乏现代管理经验,普遍存有冒险蛮干和侥幸心理的现象。因此,矿山中违章指挥行为有了存在的空间。

违章指挥现象的产生,还存在管理者的另一种思想: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全队的工资和任务有着直接的联系。矿山的工资分配是记件工资,也就是按基层区队的实际采矿量来进行工资分配的,有时,作为管理者本人.明知做法是违章的,但生产任务完成后,整个区队的工资才会有保障,所以管理者自然会将工资作为第一因素去考虑,安全工作也就只是流于形式。

2.违章操作

矿山采掘一线的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在岗的工作时间较长,作业单调,工作空间有限,易极度疲劳;生产任务繁重,以产量来进行劳动报酬分配的薪酬机制,导致重生产轻安全行为,最终导致工人违章操作。

二、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委会)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最高机构,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职工培训体系

针对职工的实际文化水平,需要进行“两基一提”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也就是“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技术水平、思想素质等方面符合安全要求 ”。

(1)基本培训:基层单位培训。对象是全矿的所有职工,主要以安全措施的贯彻为主;基本培训具有强制性,人人须参加,安全措施的条文必须记住。在定期召开的安委会会议上,由负责职工教育的管理部门汇报基本培训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2)基础培训:矿级培训。对象主要是基层的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应包含安全基础知识、基本文化理论;任务是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单位班组长的文化修养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提高培训:委托上级公司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对象为矿山的中高层管理者,培训内容为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理论等;任务是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矿山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矿山的月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长远培训计划,并由矿安委会批准、执行。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措施审批制度、安全班前会议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事故分析制度、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反馈制度、“三违”行为和事故隐患处罚制度、重大灾害应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制度制定后,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矿山的安全检查部门必须监督检查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

4.完善安全文化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山安全文化评价体系:①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职工问卷调查,开展安全讨论,认知安全价值,形成矿山的安全价值观。②采用定量的方法,给安全文化赋值,采用定量的数据评价安全文化。

5.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

对遵章守纪、制止和抵制不安全行为的职工,应按其贡献的大小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把安全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人人承担安全风险,共同分担安全压力,全矿职工均参与安全风险抵押。形成矿山人人关心安全、安全与人人相关的氛围。

6.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与分配机制

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不超能力生产,职工当班的任务易于完成;改变分配机制,对于采掘单位,在劳动报酬分配时,职工的报酬应分为两部分——职工的基本生活部分和完成及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部分,改变目前的没有任务量就没有报酬的状况。

上一篇: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分析探讨 下一篇:浅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