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诗词的影视美

时间:2022-08-13 03:09:50

“读”出诗词的影视美

摘要 诗词美与影视美有着共同之处,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诵读。点读、比读、写读等多种“读”法,领悟诗词的独特美,提高审美情趣,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诗词美 影视美 “读”诗词

我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山峰,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它们大多讲究诗情画意,集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于一身,有着特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功能,这与影视作品的强烈视觉美、声响美相一致,故而诗词处处体现出影视作品独特的美感。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趋向,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从诗词中获得直观的美的享受,上好古典诗词欣赏课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带领学生进行字词的训诂活动中,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能力,课堂教学平静而严肃,枯燥而无味,学生不“乐学”,教师不“乐教”,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一点技艺,想办法让古典诗词的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形成直观的、生动的影视感受,让学生作诗词的主人,让学生有一点说笑,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有一点浪漫:让新鲜细腻、活泼多姿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共鸣,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满足和美的陶冶。为此,我们可以以“读”为线,创造姿态各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诗词的主体,成为影视作品的主角,尽情地在诗词这个影视舞台上大展身手。

一、诵读,“读”出诗词的影视情感美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最好手段,也是欣赏古典诗词的最基本的方法。对于那些文辞优美、感情丰富、琅琅上口的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吟诵、吟唱、记背等多种形式,把握古典诗词的感情基调及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让自己成为诗(词)人,理解、认同、接受诗(词)人在特殊环境中的独特情感,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让这种情感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诵读时,除了要读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外,我们还得注意语气、语调。如北宋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起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雄浑开阔,长江已成历史长河,读时应感慨无穷:接着着力描绘的古赤壁战场所见之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意境博大,雄伟奔放,诵读时要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赤壁大战的向往和对周瑜这类英雄的景仰。吟诵之时,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的一组影视镜头:须发略显斑白的苏轼子然站在古赤壁战场边,面对着滚滚长江水,手捋长髯,高声吟咏,慷慨激昂。下片先描摹青年才俊周瑜的丰功伟绩“小乔初嫁”“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由人及己,偏偏年老却功业无成,且被贬黄州理想实现无望,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最后由衷地发出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也应该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因为站在江边的苏轼老者虽然有太多的失意,但儒、释、道三家思想斗争的结果却让他活得乐观旷达,总能在身处逆境时自宽自解,自聊。这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为人处世,这样的美丽情感,不就是影视作品的主旋律吗?

二、点读,“读”出诗词的影视重点美

诗词与影视作品一样,内容上有主次之分。为了更快捷、更准确地抓住重点,突出中心,我们采用点读的方式来学习诗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诗词的重点与主题,这与找出影视中的主角如出一辙。点读诗词时,我们要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全面理解诗词内涵。

曹植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少年游侠健儿形象,寄托了曹植的豪情壮志,有较浓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第二节的“蹈”“凌”二字是一组特写镜头:茫茫大漠,瑟瑟秋风,烈烈战旗,少年英雄身跨骐骥,锐不可挡。“蹈”“凌”展示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蹈”“凌”让主人公那肝胆照天地,精神泣鬼神的高大形象赫然立在读者面前,一股浩然之气扑面盈怀,使人振奋: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荡气回肠,催人向上。

三、比读,“读”出诗词的影视对照美

比读,就是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诗词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影视作品中同类或相似镜头的并排摆列,从而更直接地感受到诗词带来的美感。在诗词教学中,比读不仅能充实作品内涵,延展课堂内容,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可以将不同时代诗人创作的相似题材与相似内容的诗词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同一诗(词)人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欣赏,找出其中的同与异,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从而更清晰地感受对照所带来的美感。

苏轼与辛弃疾同为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两首词有共性: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雄浑壮阔:主旨上都是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抒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对比之余,我们似乎亲眼看到沧桑满面的苏、辛二人游览古迹时的满腹愁肠和不胜感慨。当然,二词亦有不同:苏轼好直抒胸臆,“多情就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四、写读,“读”出诗词的影视直现美

在品析诗词的过程中,巧妙地安排如诗文美景、想象扩写等多种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化抽象的文字为直现的影视镜头,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感受诗词的直观美。

王维《山居秋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境优美,它可以改写成一散文片段,组成一系列梦幻镜头: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男子拥入新房!一阵渔歌牵动了荷叶,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沉甸甸的收成穿过夜色,顺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趋向,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从诗词中获得直观的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将诗词美与影视美结合起来,借助形态各异的“读”法来感受诗词的独特美,品味诗词的直观影视美!

上一篇: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 下一篇:《长江七号》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