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之中医药论文

时间:2022-08-13 02:21:12

心律失常之中医药论文

1心律失常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即为中医学中的“惊悸”“怔忡”等病症。中医主要发病机理为感受风邪,风邪循心经入里,与心经之气血相搏,心之气血失和,发为心悸,此为中医之“风惊悸”,亦为心惊悸。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因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或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心律失常分饮邪犯上、心神不宁、阴虚火旺、心阳不足、瘀血阻滞、心神不宁等等。亦可分心血虚、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气滞、痰阻瘀滞、阴虚火旺、水饮凌心。心律失常病机以“虚”“瘀”“热”为主要特点,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机不外乎气机瘀阻血运不畅;瘀血内停心脉阻痹;气虚血亏心失所养;阴寒阻滞阳气不通;阳气衰弱水凌心肺;痰浊澭阻心阳失调[3-7]。

2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脏,其中医症状主要为虚实相间,虚实互为转化,因此应认准病因病机,主要从病因病机着手,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不少中医大家将心律失常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区分治疗,以期达到治愈的效果。中医基础方加减治疗:中医治疗是根据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而研究出的基础方剂的治疗,基础方基本是治疗单一类型的症状,然后再根据症状对药方中药物的用量和种类进行加减,最终达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目的,基础方剂加减疗法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中医疗法。中医古方治疗:中医古方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有许多治疗心律失常的古方剂。如古籍《校注妇人良方》中有参附汤,其对以阳气爆脱症、体虚、血瘀为主要表现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此方主要功用有养血定悸、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归脾汤出自严氏《济生方》中,主要功用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主治劳心伤脾,怔忡健忘。诸多古方实例,举不胜举。单味药治疗:单味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是利用单味药物的抗病毒、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及增加心肌供血量等方面作用。中医药中单味药具有此功能的药物不在少数,如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抗病毒、安定等作用,对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近期有专家学者利用女贞子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结果显示此药对机体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黄芩苷对于大鼠的L型钙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黄芩苷的使用浓度越高,对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越强。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一种以中药为基础而制作出的成品药物,如颗粒、胶囊、蜜丸、水丸等形式。如黄芪丹参注射液是黄芪和丹参合用,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液流量,使心肌供氧量提高等效应。槐果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证明槐果碱是一种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药物,其药理既能抗病毒,也能对心律失常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连素加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和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且两药合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8-1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是目前医学治疗上的一种比较新型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上都有应用,在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能量来源,还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提高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用抗生素、病毒唑、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肌苷、ATP)及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还具有抗感染作用[15-16]。

3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对很多病症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其对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心经及肝经的穴具有清肝解郁、理气安神、宁心镇痛等功用。采用温针灸这一非药物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成功地使患儿摆脱了药物的治疗,免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不仅增强了患儿的体质,还通过双向调节心率,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唐松华 崔建军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上一篇:中医药翻译人才与中医药论文 下一篇: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医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