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7 17:21:43

真心话的问题

真心话的问题篇1

2、如果看到自己最爱的人熟睡在你面前你会做什么?

3、如果时间能倒流你希望回到哪一时间?

4、如果有一天,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离你而去了,你会怎么办?

5、如果跟你喜欢的人约会,碰到前任的男(女)朋友,会有什么表现?

6、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怎么办?

7、和男/女朋友进行到哪一步了。

8、你觉得你本人好看,还是照片好看?

真心话的问题篇2

摘 要:倾听与表达作为课改向课堂层面不断深化的着力点,已成为有效教学内涵发展的真切需求。它以关注学生生命情感体验场为现实诉求,具有开放式、动态式、交互式等多维形态特征。思品课堂要以张扬学生生命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为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提倡心灵与心灵上的倾听与深度对话,彰显平等、自主、合作、体验、灵动的教学对话过程,引领学生走进火热生活与情景体验场,完善学生真学习、真交流、真讨论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 倾听 表达 真学课堂

季爱云,女,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倾听与表达作为与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语言沟通形式,发生在课堂过程与教学情境对话交流之中,是激扬思想品德真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并已成为当下教改向课堂层面不断深化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如何让“倾听品质与表达能力”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把沉闷、说教背后蕴藏的真实思维转化为学生大胆交流的对话,这是提升思品真学有效课堂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聚焦思想品德真学课堂,叩问教学缺失行为,充分发挥“倾听与表达”多元应然价值及其有效追求,着力建构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倾听与表达”生命体验场,并希望借助对倾听与表达模式多维形态特征厘定与探析,尝试为深化有效教学提供具像化的发展路径,赋予思品真学课堂以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一、创设倾听与表达教学形态,探究“开放式”真学课堂

真学课堂以问题为导向,是构建一种“真学习、真交流、真讨论、真互助、真需要、真训练”的课程教改新常态。“真学课堂”跟“假学或伪学课堂”相对应,是用“心”倾听、用“声”表达,与事实相符、自然求真、减负增效的本真教学。围绕“求真有序、鼓励放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解决问题、踊跃展示、提质增效”,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真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进入“真交流、真互助、真训练、真合作”的多维发展学习状态,从而提高真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本真性。

教学原本就是对话,倾听是对话的前提与基础,真学课堂以倾听与表达为原则,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建构”,这种自主式倾听与表达过程不受过多因素限制,不把习得知识和技能视为个人掌握与独吞,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认知与想法的一种彼此接纳的教学行为。所以,在构建以“倾听与表达”为本位的思品真学课堂教学形态中,我们以“真知、真教、真学”三者融合为有效策略,课堂不设任何框框,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是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不急不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允许学生敢问敢说、突发奇想,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解压、松绑与安全感;着力以“相互尊重、平等接纳、多维视角、信息流动、张扬个性、舒心参与”为旨归,构建生本、师生、生生、环境一种“圆融互摄”的动态平衡内在生长机制,从而彰显出现代真学课堂开放性、灵动性、交互性、创新性等多维教学形态特征。

思想品德倾听与表达真学课堂以“倾听姿态、交谈说学”为指针,目前已成为开放式学科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生长状态,成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倾听与表达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有价值的话题对促进学生成长和理解学科文本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倾听与表达教学中,话题确立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倾听与表达的话题有可能来源一对矛盾、一个问题、一种现象,更来源于学生生活、生命、生存“三生教育”现实生长之中,因此,在搭建开放式倾听与表达思品真学课堂中,我们以“问题导学”为课改方向,在倾听与表达过程、内容和思维空间上搭建起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式立交桥,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善于设置、概括、发现并追寻真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和生命情感体验场,通过言谈交融、多向倾听、心灵感悟和主导式教学策略,以适时点拨促使倾听与表达“愤悱、发酵至通透”,从而让师生共同感悟并彰显那种富有独特生机与生命活力的教学旅程。

在真学课堂上,学生们针对社会热点话题以案说法,讨论中说出“我是怎么认识的”,“根据什么认识的”,“认识到了什么”,“还认识到了什么”,“该反思、做些什么”等,通过开放式倾听与对话教学最后取得较一致的认识。在对话选题与设置上,力求做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三原则,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深度解读有价值的真问题,遵循对话教学“思辨、启发、趣味、开放”等特性,捕捉倾听与表达契机,选择合适提问视角,纳入弹性灵活成分,注意在教学内容平淡处、知识结构关键处、新1日知识连接处、学生认识矛盾处提出问题;并在学生产生不同见解时、解题出错时、提出延展性问题时、回答问题出现短路时构建深度对话主题,让学生在观察与分析问题中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使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加深学生对真学课堂新知的理解并使之得以内化。

一、搭建倾听与表达交互场域,提升“动态式”对话能力

课堂是师生倾听与表达心灵交互的场域,是不断生成创造性意义和生命能力的动态式交互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动态式教学成为真学课堂有效实践的重要方略,课堂不再是教师独白的场所,而是师生生命倾听与表达的舞台。然而,当下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仍存在着大量的伪倾听和无效对话,许多课堂对倾听与表达的本质及其概念仍存在诸多的曲解和误读:1.课堂仍以主导式教为主,倾听与表达还未真正建立,教学不能或不让课堂向多元深度对话方向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实对话结构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些教师为营造倾听与表达互动气氛,往往采取提问方式,以传授特定目标或“标准”答案或观点赋予课堂过多目的性问答,课堂倾听与表达场面、形式虽发生也很活跃,却无对话深度之实,或刻意尊重学生个性一味称赞学生的做法,造成倾听与表达偏离主题、过于放任,最终形成一种师生没有真正受益的无效倾听或伪对话;3.一些教师将动态教学中的“言说”,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简单地把倾听与表达操作为让学生参与“交谈”,较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而无暇顾及真学课堂教学的真质量、真效益与真深度,把本应占主导的与文本对话撇在一边,自身甘当伙伴而忘记了教的专业角色,从而失落与误读了“知识建构”的原本意义,将隐喻性“倾听与表达”实体化,凡此种种均对真学课堂倾听与表达的意蕴诠释存有偏颇。

倾听与表达真学课堂其实不是谈话教学的变种或理论化,它是愉悦、灵动、高效且引发问题生成的一种生命动态式真学课堂。倾听与表达是以“听说问辨”为导向,让学生在充满活力和真情交融中经历有价值的美好事物与拓展生命能力。因此,在搭建动态式倾听与表达教学中,我以“问题与灵动”为课堂核心元素,采取“简约梯度、随机结合、开放互动、及时激发”的倾听与表达方略,以创设生活情感体验、解决实质问题与适时破解难题为生长点,构建师本、生本、师生、生生和自我多种对话教学形态,着力培育学生耐心倾听、大胆表述、互动真学的能力,从而不断追求思品真学课堂“以学活教、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教学境界。

如在搭建“权力需要监督”这一动态式教学框题时,呈现了以下倾听与表达场景:最近,据媒体暗访发现,哈尔滨“吃喝一条街”公款吃喝现象又火爆起来,很多包间敬酒时互称处长、局长,豪车遮牌停靠洗浴会所,数千元票据分开报销,请问这种公款吃喝回潮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对这种行使“权力”需要如何监督?

生1:许多官员以为中央的反腐是“一阵风”,回潮现象是他们一种习惯性试探。

生2:我觉得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这种回潮问题仍缺乏权力上的监管。

生3:我认为对违反规定的打击力度还不及时、不给力!

师:随着中央打击力度增强,一些地方官员在“猫鼠较量”中把用公款吃喝转到内部食堂与内部接待点,他们见招拆招,将酒装入饮料瓶内等。对此,我们又有什么好的整治略策?(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组1:要严格执行就餐标准,如统一吃自助餐,锁住公车私用,整治腐败必须零容忍。

组2:应由上而下,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并按党纪国法惩处!

师:是的,其实这种回潮,正如以往治理中的反复一样,这是许多官员对中央“八项规定”治理试探及决心的考验。我们如果没有遏制这种回潮的决心,就很容易会向腐败力量屈服,此前的治理成果就会在顶不住“回潮”中失败。想一想,我们对吃喝奢靡之风还有哪些治理的办法?(将对话效果向深度引领)

生1:我觉得有关规定仍缺乏应有权威和威慑力,治理不能只停留于浅层的纠风上。

生2:还有监督权力需要纳入法治轨道,让更深层次制度来约束。

师:大家说得很深刻。近期网民在网上发起“光盘行动”,我们学生在反腐倡廉中应如何行动起来并做到合理消费?(让对话向培育能力方向拓展)

生1:“光盘行动”是公民反腐意识的觉醒,是维护大家利益的需要,我们应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生2:我们要积极参与政府网上监督活动,多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揭露身边的腐败行为。

生3:我们应学会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可见,动态式真学课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服务学生追求真问题、磨砺真感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事非曲直的兴趣。课堂中如何开启真实的对话话题?对话场域究竟面向什么而教?是面向知识世界、还是面向现实生活?课堂如果能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开放和学生对教师的开放,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让对话场域不流于形式、不被任何一方所“预设”,那么,真学课堂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三、妙用倾听与表达阳光评价,激扬“交互式”生命体验

“交互式”倾听与表达生命体验是思品真学课堂目标达成中师生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与自主建构的一种支架式教学组织形式,它以“意向倾听、相邻语对、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为基础,由不同发话者相继发出两组有规律语句来构建倾听与表达行为,具有多向复杂性和非单线性交互生命体验特征。因此,践行思品交互式倾听与表达真学课堂,是以“问题导向、活动实践、信息流动、差异评价”为背景,话轮转换“由师向生”发生主体式自主建构与动态迁移,交互中尽量减少教师话语时间,力求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将交互式倾听与表达推入“愤悱”之境。

交互式倾听与表达阳光评价是灵动互摄外显于形的课堂,它以解决文本问题为重心,运用灵活、委婉、适度、激励、观察等多元评价手段,搭建一种适合学生“真学真用”的课堂灵动评价机制。教学中教师提出话题,然后学生回答,或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另一个人回答,其他同学再对这一回答做评价;一个学生总结一段文字内容,另一个人评价他的总结,其他的人又来帮着修改总结,这种交互式对话体验过程教师不再打断、插问,而是认真地倾听;对学生对话不管结果对与错,教师不再进行即时评价,而是将教师的评价延时,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教师也是倾听与表达的参与者,在学生交互对话最后阶段,本着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或引发互动,或启发点拨,或总结提升,或表明自己倾向性看法,进行价值引导,最终达成共识(或做出倾向性价值引导,或留下问题待下次对话讨论)。可见,在交互式评价策略上,我们已改变过去哪种预设控制、即时评价和层层设问传统式推进教法,课堂已步入重点在学、先学后教的翻转时代。教师把“教与学”课堂结构顺序全面调整过来,这种交互式阳光评价机制对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倾听品质与表达能力会起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捍卫国家主权”一框题时,提出“日本宣布所谓国有化购岛闹剧”的话题,我国对其发表白皮书,重申《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针对日本制造事端,我们中学生对捍卫国家主权应作怎样的一些理性思考与探索?

生1:我国与日本在唐朝就有友好交往的史实,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的领土。

生2:美日对钓鱼诸岛私相授受是非法无效的,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生3:日本制造购岛闹剧其目的是妄想再次获得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我国应采取反制措施,加强综合国力。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善于学习,增强本领和责任意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生4:近期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打开潘多拉魔盒,安倍拜鬼行为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师:日本购岛、独岛、窃岛闹剧在国内外动作频繁,安倍加速政治右倾化与军事外向化,然而中国渔船被日方非法扣留后,国内爱国热情被迅速点燃,海内外中华儿女更是掀起了大规模的“保钓”示威游行活动,但在示威游行活动中也有极少数人上演街头暴力,打砸抢烧,不少日系车辆被当街损毁,你对这种行为有何看法?

生1:保钓游行活动是民众表达爱国情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捍卫国家主权自觉履行义务的表现。

生2:对有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我们应付诸爱国行动,我们虽需要爱国血性,但不能缺乏理性,我们要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从事爱国行动。

生3:少数人的“打砸抢烧”行为,他们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公共安全,侵犯他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应受到法律制裁。此时,因对话观点被引向深入,课堂学生处于思维激烈交互“愤悱”状态,我对学生对话结果不作即时评价,而是将评价延时,用等待与倾听行为代替“语言评价”。

通过激烈的交互式讨论,让同学们真切了解到日本购岛闹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购岛闹剧也是无法律效力依据的;让大家辨明了应该以怎样的行动报效祖国的道理,增强了大家的爱国热情、法治观念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教师通过专注、观察、诊断与引导,选择适当的对话内容与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倾听与表达”真实的体验之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表达能力,让思品真学课堂真正热情高涨起来,从而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促使思品真学课堂真正高效有序并回归教学本真主题。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B-b/2011/169)阶段性成果,南通市第十期重点教研(NTJK10-2004)阶段性成果。)

真心话的问题篇3

“真话”即实话,即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解释、说明,不夸张、不隐瞒。“说实话”即是讲真话,它不是宣泄发牢骚,也不是指责,而是遵守一定的组织程序,向组织陈述问题、反映实情。几年前,笔者下乡进行“新农村”宣讲。课后,笔者与一镇干部谈到“报大数”(做假)问题。镇干部说:可以说现在大家都在讲(做)假,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大家也明白这样做不好,但这是当今官场的“规则”,不做就首先“吃亏”。后来一位挂职熟人“偷偷”对笔者说,在下乡挂职其中一个常做的工作就是“平衡各种数据”,终于明白镇干部所言的“真谛”,这是“利益”及“环境”所致也。实事求是而言,现在官场许多的事情(好事坏事),官员都心知肚明,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是官场的“常识”,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单位进行“作风建设活动”,需要上交“整改”书面总结。负责文字“整理”的同事让笔者提些“资料”,笔者实事求是地说了,其也认同(其实单位上下都知道这些事实),后来这位同事对笔者说:领导把所提的“问题”删去了,说这些虽是事实也需整改,但不能写出来上报。说实在的,现在许多人都在敷衍、忽悠,讲真话、做实事者的人少了,大家 “工作做在嘴上,做在文件里,做在报表里,做在汇报材料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已经成了常规,许多统计资料、上报的材料已经“政治化、功利化、计划化了”。 现在“领导下去视察,当地都会预先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得非常具体,领导人成了机器”。(三宝辑:《过目不忘》,《杂文月刊》2010.06.下), 其实,过多过滥的检查也已经使上级和下级都谙熟其中奥妙,所以瞒隐、“水淋淋”的统计数据、形象工程等应付检查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只要不出大漏子的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彼此心照不宣了。

“直到今天,仍呼吁讲真话的多,能够讲或者能够讲出来的真话少。那原因我想,一是心有余悸,二是还有人(而且一定是掌有相当权力的人)喜欢假话,不喜欢真话,尤其不喜欢同他意见相左的真话”(陈四益:《忽然想到——讲一回真话》,《同舟共进》2009.12)。有人说:讲真话,领导不高兴,讲假话,群众不高兴,得罪群众,他们顶多骂几句,而得罪领导,我们的前程就没有了。其实,许多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假”的,但“讲者”,都在认认真真地、心安理得地“说”,“听者”,也在规规矩矩心平心和地“听”。为什么——权力使他们的“心病了”,使他们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看“上边”的态度,顺从上级,顺从权力。歇后语曰:基尾虾掉进开水里——不红也难。

二、思考

“有人把说真话比作是水龙头的问题。水龙头开大了,那许多真话就会像水一样哗哗地流出来;若水龙头开小了,那真话就只能点点滴滴地流出来;若水龙头拧紧了,那真话就没有了。所以,……并不是人说不说真话的问题,而是让不让人说真话的问题”(于成玉:《思想碎片拾零[],《杂文月刊》2008.4下)。此观点非常正确,而各级党政官员就是“拧水龙头”的人啊!

三、结语

人有这样的特点(本性):无论处在何种地位,无论在那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别人赞扬。这也是人的弱点。而有的人(较多的是领导)则喜欢别人奉承、恭维。笔者认为,讲真话应以之对“真君子”而言,应以之对“民主”而言,否则后果只有两个——后悔及遭殃。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读书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真心话的问题篇4

首先,关于“对”字,在什么条件下,我们才可以说是“对话”,而不是独白?就教育、教学来说,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有一张讲台摆放在这里,当老师走上讲台的时候,不论你个头高矮,不论你学识多少,你拥有这个讲台就拥有这个权威,你怎样利用这个讲台来升华你作为教师的责任?在这里对话的“对”就涉及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回应。这里出现了一个人以上的情景,我们经常会用英语来说,这就是face to face,面对面。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是“心比心”。那其实就是回应,这个回应就构成了我们教育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师在什么意义上回应什么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家长制教育理念,老师不是灌输知识的,而是用我们全部的经历、全部的爱去回应学生成长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平等。我们当然要尊重学生,我们当然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平等不是在知识上,不是在行为上,不是在权利关系上,把学生看作是和我们完全一样的,而是把他们看作在将来都必须独立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主体,现在他们正处于这样一个过程之中。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把学生看作一个注定要去承担责任的主体,那么这样的孩子是永远立不起来的,就好像如果你的眼中没有警察,而只有小偷的话,将来这个社会真的是小偷成群,而警察很少;反过来,如果每个孩子在你眼中都是警察的话,他们将来大部分都会成为警察的。因此对话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实际地面对这样一个将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主体,去把握他们在一个特定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在这里,我觉得,平等就是老师们刚刚提到的,“把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帮助他们而不是替代他们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差异,也就是个性。个性不仅仅是针对孩子们的,也是针对我们老师的。刚刚有一位老师提到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对于这个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因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教育者,教育者是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话语权的,如果放弃了,教育的功能和职责将会出现漏洞。对话理论不是要求我们放弃话语权,而是改变话语权实现的方式。对话的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比如一棵大树,我们把它砍伐下来,让它平躺在这里,一头站着一个人,被称作是老师。另外一头站了一群人,被称为学生。对话实际上就是一个跷跷板的游戏,不是老师放弃自己的话语权让孩子们去玩游戏,而是用你生命的质量把孩子们跷起来,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伟大的老师。怎么跷起来呢?是你能不能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抓住他们。我相信很多老师已经提出了这些问题,因为在这里,对话是制造认同的艺术,通过制造认同抓住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想谈谈“话”——怎样说才是对话之话。对话首先是一种言语,它可能是一种具体的言语技术。在这里我想讨论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可能在我们老师的教学实践当中很少去想,但将来会碰到。

第一,在我们的对话技巧当中,存在一个律令,叫作有效性的律令。对话不是你隐性的独白,你必须要达到传播和传递的效果,产生某种有效性。有效性有一些规则,涉及真实性、适宜性和真诚性,而这三点正是我们老师在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总体的社会变迁已经改变了知识,改变了真理的意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今非昔比。

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现在的信息社会对我们不同的学科——语文、历史、政治——很多传统的大家以为是事实的东西提出了挑战。比如说,“《论语》的作者到底是谁?”“节俭是美德吗?”类似这样的问题孩子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查到。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老师必须思考,知识学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以及文化意义上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教育在面对它们之间的冲突时应该采取的适宜策略,到底是以“严师”(以权威来终结问题)还是“慈母”(以爱来引导问题的探究)的方式来面对,其对话效果是不一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有很多。每个老师都可以给予自己一个回答,但无论如何都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最终的回答不取决于外在的标准,只有一个内在标准,即老师作为个人的魅力,也就是老师个人的生命质量。当老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伟大就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面对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冲突性回答的问题,而正是那些真诚的老师以适宜的方式把我们带到了更高的境界,从而帮我们确立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讨论的艺术。我想用两个哲学概念概括一下。第一个概念来自于西方,叫作助产术。对话落实在技术、技巧上,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去思考成就他自己的一种手段。在这里不是说我们要放弃答案,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最佳的答案,或者用心理学的话来说是帮助孩子们成就他们的潜能。另外一个大家更加耳熟能详,就是辩证法,你必须面对一些矛盾对立的情景,最终回到“对”——用自己的方式抓住话语权,去引导学生产生争执和主见。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论语》最大的特征是和学生们互动,银城小学的老师也用了这个例子。这种互动也让我们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表面上困惑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人,如何治理国家才是好的,还有怎样做才算孝。这些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困惑呢?因为,通观《论语》,孔子从来就没有在一个地方给出一个简单而唯一的最终答案。以孝为例,孟懿子问他的时候,他回答得很简单:“无违。”无违就是一切按照周礼来做,父母在的时候,不在的时候都得按照礼来做。而孟武伯问孝的时候,他又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用今天话来说就是让父母宽心,干什么事情父母都不会替你担心,他们只担心一件事情,你要注意身体。也就是说,所有你做的事情,合乎礼仪,合乎社会道德,合乎社会规范,你做得很好,把你的潜能发挥得很好,这样,除了身体,父母就不再担心其他的事了,这已经涉及到更深一层了。子游问孔子的时候,他则反问道,如果仅仅让父母吃饱了,把他们奉养得白白胖胖的,就是孝顺,那么我们喂养一个小狗也可能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养宠物都把小狗当儿子带,那有什么分别呢?子夏问他的时候,孔子也是采取了类似的反问,你对父母好言好语,天天伺候他们,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甚至经常有小酒喝,是不是孝顺了?孔子的反问涉及一个更深的问题——孝顺还涉及情感的关怀。在这里会发现,实际上孔子在回答时也是因人而异的。他抓住了每一个人在孝的问题上的困惑,也可能是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话确实是一种伟大的艺术,不仅仅是你要找到恰当的表达的艺术,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的艺术恰当不恰当取决于你对面所站的这个人,你了解不了解。所以说,老师这伟大的职业实际上也改变了对话这个理论的含义。

真心话的问题篇5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认真查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时间安排

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集中安排在5—6月,6月中下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重要节点工作

(一)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回头看”( 5月中旬)

1、学习内容:(1)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2)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和有关文件;(3)省委、宜昌市委指定的有关文件资料;(4)有关影视视频资料;(5)党内规章等。

2、方式方法:(1)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2)坚持开门搞活动,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

(二)从严从实找准突出问题(5月下旬)

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反对“”,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照“三严三实”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深入查摆“”突出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

1、梳理反馈意见。要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征求意见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找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涉及领导班子的,向全体成员通报;涉及班子成员个人的,由党组主要负责人向本人反馈。

2、认真查摆问题。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要聚焦“”,开展“六查”,查修身严不严、查用权严不严、查律己严不严,查谋事实不实、查创业实不实、查做人实不实。重点对照、中央、省委、宜昌市委和我市列举的“”表现,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进行对照检查,重点聚焦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领导班子要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会诊”,注意从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中透视“”问题,从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重大事件中分析“”问题,从积案中查摆作风问题,从基层暴露出的问题中反思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题,从班子集体征求到的意见中,分析个人存在的作风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

(三)全面深入开展谈心谈话(5月下旬—6月上旬)

要安排足够时间,普遍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相互帮助查找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到“五必谈”,党组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每名成员必谈,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单位)负责人之间必谈,市委督导组与局班子成员必谈,联系我局的市委常委与班子成员必谈。党组主要负责人既要带头查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要对领导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明指出,领导干部相互之间既要主动谈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要诚恳地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作风的具体建议。党组成员要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约谈。谈心谈话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见人见事见思想。谈心一次谈不好的多次谈,直到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一是要坚持“三谈三不谈”。“三谈”:谈真心实意的话、具体实在的话、提醒帮助的话。“三不谈”:不谈不着边际的话、模棱两可的话、恭维赞美的话,避免简单以研究工作代替谈心谈话。二是要坚持“真刀真枪”。谈心谈话要坚持把话讲在当前、把问题摆上桌面、把矛盾解在前面,力求谈开谈透。通过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找准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团结。三是每次谈心谈话前,由主谈方提前将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告知被谈对象。谈话人要在谈心谈话前做好准备,详细了解被谈对象的情况,并根据市委督导组的意见和各种渠道征求的意见,拟定谈话提纲,确保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谈心谈话时要做到态度诚恳,精力集中,时间宽裕,氛围宽松。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就准备在会上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再次开展谈心交心,进一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谅解、增进共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

(四)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5月—6月上旬)

局党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要写得实、画得像。要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成长进步经历,找准问题、剖析根源、对症下药,重点查找“”方面突出问题,注重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查找“”问题,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过程变成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过程。

1、上报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突出问题“清单”。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别列出班子集体和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同时,列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清单”,报市委督导组和市委教育实践活动 办公室审阅。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对号入座,敢于担责。凡是属实和基本属实的,要主动认账,逐一检查,不避重就轻,不遮遮掩掩,不上推下卸,不转移目标;对一些不够准确甚至与事实不符的,要引以为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领导班子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党组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起草、集体讨论,重在剖析班子“”方面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同时,要对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情况进行对照检查,还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查摆剖析,研究提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思路和措施。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在报市委督导组审阅前,要提交领导班子集体会议审议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征求意见。

3、党员领导干部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应包括四部分: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宜昌市委二十四条意见和市委四项具体规定、《党政机关厉行(文秘站:)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二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四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重点放在后三个部分。对照检查材料要逐项列出“”问题的具体表现、典型事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市委督导组点明的问题要明确作出回应。要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宜昌市委二十四条意见和市委四项具体规定情况,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住房、配备秘书、家属子女从业以及选人用人等情况逐一作出说明;对是否存在把作风建设同推动改革发展对立起来,消极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为官不为”的问题进行检查。要深挖问题根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没有问题的进行明示。一些不便在对照检查材料中写明的问题,可另写专题材料。党员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杜绝工作人员,严禁抄袭照搬。对照检查材料要直奔主题,直面问题,不能写成工作总结。

4、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核对照检查材料。局党组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经党组主要负责人审阅后,报市委督导组审阅后报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备案,并报联系我局的市委常委审阅。

(五)以整风精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6月中旬)

局党组领导班子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时间安排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时间不少于1天。

1、做好会前准备。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研究制定体现整风精神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谈心谈话等相关情况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会议的程序、基本要求、召开时间等。方案经市委督导组审核同意后,在会前一周报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做好会前综合分析评估。市委督导组会同局党组书记对民主生活会准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做到“五个不开”,即谈心交心不到位的不开,党组班子和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找得不准不实的不开,对照检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开,思想认识不统一的不开,会议准备工作不充分的不开。

3、再次开展谈心交心。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党组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就准备在会上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再次开展谈心交心,进一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谅解、增进共识,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谈心交心情况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

4、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按照中央、省委、宜昌市委和当阳市委的要求,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采取“个人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其他同志批评帮助”的方式进行。会上,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首先代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随后,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个人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其他同志进行批评帮助;党组班子其他成员依次逐个进行。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带头揭短亮丑,班子每名成员都要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明确摆出“”突出问题,明确回应群众意见和上级点明的问题,明确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开展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情况,明确落实从严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相关要求的情况,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检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相互批评要聚焦“”,从党性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开门见山,既敢于动真碰硬,又坚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做到“五个不搞”,不搞先表扬后建议,不搞避实就虚、言之无物,不搞只摆现象、不讲本质,不搞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不搞穿靴戴帽、虚晃一枪,使专题民主生活会真正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联系我局的市委常委、市委督导组全程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市委督导组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尤其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作出点评,并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出要求。

5、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市委督导组对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评价,并向党组书记反馈。局党组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如实向党组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反馈。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会前准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党组要认真总结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形成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专项报告,经市委督导组审阅后,于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15天内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开好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各支部要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局党组班子成员要全程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加强指导。要严格执行双重生活会制度,党组成员既要参加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局党组班子成员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情况由局教育实践办公室综合,并经市委督导组审阅后,报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天。

民主评议党员要依据,采取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对党员重点围绕履行党员义务、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等开展评议。对长期不发挥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要严肃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按照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组织处理。

四、有关要求

1、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在手上,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体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宜昌市委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虚心听取下级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检查自己,认真查摆个人及班子集体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自我批评,诚恳接受批评意见,实事求是对党组其他成员提出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做到即知即改、立说立行。

2、把“认真”二字贯穿始终。要认真查找问题,真正敞开大门,把各个层面的意见收集上来,找准找深找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谈心交心,敞开心扉、坦诚相见,有话当面讲,力求谈开谈透。要认真剖析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成长进步经历,切实端正态度,放下思想包袱,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实质、根源和危害。要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整风精神,敢于抛开面子、敢于揭短亮丑,勇于指出问题、真诚帮助提高。

3、进一步聚焦“”。要始终把握重点,聚焦“”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坚决防止谈成绩多,谈问题少;谈工作层面问题多,谈“”方面问题少;谈班子集体问题多,谈班子成员个人问题少;谈形式主义、多,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少的现象,确保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以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深挖根源、触及灵魂的态度,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形成“团结—批评—团结”的氛围。

真心话的问题篇6

首先,要解决“不想听真话”的问题。考察干部本来就是为了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选人用人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地方和部门领导,理所当然地希望通过考察听到真话,了解到真实反映。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恰恰不希望在考察中听到真话。因为那些由领导“授意”的考察,一般都是先确定提拔人选,后走程序,实际上只是走一下过场,能否听到真话并不重要;有的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在考察前先定调子,把考察对象大加赞赏一番,俨然“伯乐”发现了“千里马”,谁还敢说个“不”字;甚至有少数领导干部,明知考察对象够不上提拔条件,在群众中反映不好,但出于关系、人情或私利,又要力保提拔成功,便示意“慎重把握”,防止在考察中“节外生枝”。目前,在少数地方或部门,似乎形成这样一种逻辑:领导提出的考察对象就是提拔对象,考察就要保证提拔,不能保证提拔,考察就是失败。如果把领导交办的事“搞砸”了,考察组不是“吃干饭”的吗?领导说“行”,你考察后却说“不行”,那还能当“考察干部的干部”吗?在这种逻辑的作用下,干部考察只能变成履行“程序”的考察,体现“领导意图”的考察,证明用人“合法性”的考察,不需要“听真话”的考察。可见,领导“想不想”听到真话,是考察干部“能不能”听到真话的关键一环。只有领导真正把提拔任用干部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强弱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强烈的事业心,有选好用好干部的强烈的责任感,在考察中重视听真话、要求听真话、想听真话,才有思想基础,才有可能。当然,仅有这个思想基础还不够,还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听真话”的机制。要扩大民主,在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策等环节,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同时,要严格实行用人责任追究制,谁违反规定用人,就对照规定处理谁;谁滥用手中的用人权,就从谁手中收回用人权;谁给别人戴“乌纱”,就摘掉谁的“乌纱”。总之,要彻底改变干部考察工作看少数领导人眼色行事的习惯,使“不想听真话”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要解决“不善问真话”的问题。是不是领导“想听”真话,考察组及其成员亦“想听”真话,在考察谈话中就一定能够听到真话呢?并非如此。因为干部考察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想听”真话,还要“善问”真话,“想察”实情还要“善辨”实情。目前,有些地方考察组找人个别谈话,只是开头告知要考察了解谁的情况,然后就只管记录。一不启发,二不引导,三不询问,直到谈话结尾时,问一声某人“有什么不足之处”,如果“没有”则谈话到此结束。这样的考察谈话,未免过于简单、形式和呆板。在考察中,如果不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发现疑点认真查问、核实,如果不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找到问题的关键,不通过一些具体矛盾弄清事情的真相,怎么能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到考察对象的情况呢?有的考察组由于工作不细、不深、不实,听到的大多是一些言之无物的空话,毫无个性的套话,甚至言不由衷的假话,最后连考察报告都难以形成,只好把被考察人的总结汇报拿过来“凑合”。这种情况虽然不带普遍性,但很能说明目前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肩负重要责任的考察人员,理应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考察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搞清问题。在不违反现行干部管理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应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拓展谈话内容,扩大谈话范围,提高谈话技巧,以便更多地听到真话、了解到实情。而且,要把个别谈话与民意测验、民主测评、实地考查、资料查阅、专项调查和同考察对象见面等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衔接,互为补充。考察组接触的范围决不能只局限于同级和下一级的领导干部,应扩大到一般干部和基层群众。试想,考察一名地市级领导干部,如果只让四套班子成员和处级单位“一把手”参加测评和个别谈话,接触面不是太狭窄了吗?不就等于堵塞了“听真话”的言路?群众眼睛最亮,说话最公正,反映的情况最可信,考察干部要听到真话、掌握实情,就必须从“官间”走向“民间”,听听群众怎么说。

再次,要解决“不敢讲真话”的问题。少数地方会出现这样的怪事:有的干部形象很差,作风霸道,,工作胡吹蛮干,还惯于整人,等等,可以说是“怨声载道”。可是,一旦上面来考察此人,却一片“叫好”声,很少有人如实反映其问题。人们在民主测评中“同意提拔”的勾子照打,在个别谈话时“溢美之词”照说。除非少数特别正直或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会撕破脸皮,道出其劣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一个“怕”字使许多人不敢讲“真话”、吐实情。他们有的认为提拔干部是上级领导的事,自己说好说坏都没用,何必提意见得罪人;有的人担心提意见万一“走漏风声”,会在单位有压力,被周围的人看成“刺头”;还有的人甚至担心考察组与考察对象“穿一条裤子”,提意见会受到打击报复,等等。这里面,有些问题非常值得深思:为什么那些怕得罪人的人,只怕得罪“个人”而不怕得罪“组织”?为什么说真话是光明正大的事,却担心受到舆论“压力”?为什么正常履行自己的民利,还怕打击报复?回答这些问题,不需要讲多少深奥的理论,只需要做一些实际考察。第一,从用人现状来看,现在有些地方用人权力仍高度集中,干部的提拔任用都由少数领导说了算,一个人一旦得罪了“顶头上司”,就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程”,谁愿意冒这样大的风险?而在干部考察中不向组织上讲真话,不反映真实情况,却既不会受到批评,更不会影响以后的“进步”,何乐而不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坚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敢讲真话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凡有说假话、有欺骗组织行为的干部一律不能提拔重用。发现在干部考察中讲假话、隐瞒真实情况的,轻则批评教育,重则记入个人档案,构成严重违纪的要立案查处。第二,从目前风气来看,在少数地方出现“正不压邪”的现象:善于讲假话、吹牛拍马的人往往很“得意”、很“吃香”,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相反,坚持讲真话、说实话、表里如一的人,却很“失意”、很“吃亏”,往往受到压制、报复。在这样一种环境里,自然有的人会感到向考察组讲真话“理不直、气不壮”。这种“正不压邪”的现象如果扩大和蔓延开来,必将对党的作风建设产生严重破坏和影响。第三,从党内民主角度来讲,近年来,虽然党的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是由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党内监督还不够有力,党员的民利还不能充分得到保障,少数领导干部对“讲自己坏话”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有些党员干部不敢向组织上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的主要原因。要解除党员干部怕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加大党内监督和执纪的力度,一旦发现有打击报复行为的就要坚决查处,以严明的纪律保护公平、保护正义、保护合法民利。考察组及其成员,应该坚持原则,严守保密纪律,以鼓励“讲真话”、保护“讲真话”,为“讲真话”者撑腰壮胆,以此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赖。

最后,要解决“不能用真话”的问题。考察干部听到的真话,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能否被接受,能否用到决策中去,对决策产生合理影响,这是衡量考察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讲真话”有用无用的重要标志。如果事实证明“讲真话”是管用的,就能最权威、最有说服力地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明,组织上是欢迎讲真话的,接受讲真话的,用人是公道的,那么在以后的干部考察中,就会有更多的人向组织讲真话。反之,讲真话的人就会更少,听不到真话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考察组愿意不愿意把听到的真话、了解到的实情,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写进考察材料,汇报到领导那里,领导是否愿意把这些真话、实情作为决策依据,这是决定“讲真话”有用无用的关键。在这方面需要克服三个认识误区:一是对少数人的看法无须考虑。从理论上讲,考察干部应该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般来讲,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干部,确实可能是好干部。但是,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由于现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拟提拔对象表现的虚假性,以及害怕打击报复心理的普遍性,致使多数人的意见也有失真的时候。考察组了解到的情况,不在于反映的人“多”与“少”,而在于反映的问题“真”与“假”。哪怕只是一个人反映,只要讲的是真话,反映的是实情,也必须考虑。二是反映存在问题要留有余地。多年来,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看干部要看主流、看本质,首先要充分肯定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不足。这样评价干部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值得重视的是,现在对干部的评价过于偏重讲成绩、忌讳讲存在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干部考察上,更是过分强调“讲缺点和不足要留有余地”。其结果,是余地越“留”越大,问题越“留”越小,最后“留”在考察材料上的只是“学习不够系统”、“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工作有时有急躁情绪”、“批评人要进一步注意方法”等等。仔细想想,这些缺点放到哪一个人的身上不适合呢?谁能从这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游戏式的评价中,看出一个干部到底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呢?我们党历来提倡实事求是。反映干部的优点、成绩应该实事求是;反映干部的缺点、不足同样应该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三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要认定不了就不影响干部提拔。我们知道,在执纪执法上的确有这样的规定,即对违纪违法事实认定的依据不足就不能定案,不能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或法律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规定套用到干部提拔上来。在考察干部时,群众反映某干部有严重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如果认定的依据不足,否定的依据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轻易决定对某干部的提拔。因为认定的证据不足,并不能证明事实不存在,在事实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决策需要特别慎重,必须对已掌握的情况和问题本身的严重程度、影响、后果等,全面考虑,合理把握。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有影响的问题没有查清之前,务必不能轻率作出提拔使用的决定。

真心话的问题篇7

总理在某地考察工作听取汇报时,临时打断了那些照着稿子念的官员的发言,让其即时讲话,讲真话,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副主席2010年在中央党校学员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真话的宽松环境。讲真话,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个人的品质与道德修养问题,对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则是党性原则与政治品格问题。

然而,现实社会中讲真话者往往会遭遇种种压力。短道速滑运动员周洋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1500米速滑金牌。获奖后,她没有先说感谢国家,而先说感谢父母,因而遭到批评,使她感到压力。后来不得不改口,将父母的排名从第一降到第五。为什么讲真话会有如此大的压力?压得人们不敢讲真话、讲实话,却要违心地讲假话。

有一句民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对这句谚语有多种解读:“说明没有原则,见风使舵”、“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讲话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说话专拣对方喜好的方面讲”等等。无论作何种解读,都认为说话受到环境和对象的影响,与环境和对象有关。所以从某种意义说,真话难讲,假话成风,是社会风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篡夺帝位,以“指鹿为马”来测验人心。他向秦二世献了一只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们有的由于害怕赵高,奉迎说就是马,而一些讲了真话说是鹿的人,后来都被赵高暗害了。这种公然“指鹿为马”迫害讲真话者的事件,如今不大可能再发生了,但封建皇权意识、官本位思想的遗毒仍然危害当今社会。

要让人们敢于讲真话,必须首先营造利于讲真话的社会氛围,鼓励、支持和“容忍”讲真话。周洋奥运会夺冠获奖,先说感谢父母,是真情流露。人之躯体,父母赐之,在事业成功之时,首先想到父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是人之常情,这样的真话、心里话都不能容忍,要遭遇非论、批评,怎么能让人们大胆讲真话?

要让人们愿意讲真话,前提在于人们愿意听真话,听得进真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连古人也懂的真理。讲真话需要勇气,听真话同样要有勇气。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讲真话,而且要善于听真话。这样才能鼓励人们、特别是您的下级讲真话,在听真话中,领导们汲取来自各方面的建议、提醒、批评、劝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或避免失误。

当然,要让人们敢于讲真话,不能仅仅靠领导的良心发现,靠领导的“开明”和“肚量”,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健全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环境。通过制度设计和法制建设,改人治为法治,让那些弄虚作假,以假话骗取荣誉地位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无法容身。让那些敢于讲真话,干实事的人得到应有的尊重、支持、保护与重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逐步营造成人人愿意听真话,敢于讲真话,努力办实事的良好氛围。

真心话的问题篇8

基于这种现状,新的谈心式对话课堂走进了我们就如何构建谈心式对话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去思考:

一、营造和谐气氛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基本前提

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的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美味食物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又平等地交流;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的品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地分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这种“共享式”对话教学情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放下架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实现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师生之间谈心式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课堂上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意见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谈心式对话的课堂可能是热闹了一点,甚至有点嘈杂,但是仔细一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

二、零距离交流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保证

在谈心式对话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蹲下来(心灵上的蹲下)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敝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师生“心与心”的真情“对话”,赢得心灵的敞亮与沟通,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陶行知说得好:“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虽然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远比学生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绝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 师生之间的这种零距离谈心式对话交流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性的关系,大家都是主体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双方共同享有某种和谐、某种一致,双方共同建构起对数学的理解,只有将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零距离了,才能保证数学课堂上实现谈心式的对话课堂。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催化剂

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是灵动的生成的数学课堂,谈心式对话课堂中的重要特性就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谈心式对话”不是看至少不是光看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对话的言语形式,判断数学教学是不是在 “平等对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真正的谈心式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活力和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时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讨论和谈话应不是浅层次的,而是有自己的程序和要求。正如现代犹太教最著名的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师生要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应以讨论和谈话为最佳方法。因为讨论和谈话的方法,要求教师不强制学生接受,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更要求师生全心全意地积极合作,成为共同攻克知识堡垒的战友。因而应用谈话和讨论的方法教学才像是两个人的“谈心式对话”。

四、找准时机谈心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核心

我们每一节数学课不是从头到尾都在谈心,那样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是拉家常,所以谈心式数学对话课堂一定要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会影响对话的效果。课堂谈心式对话的良机和切入点的选择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应针对以下几点进行适时的谈心式对话:

1、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谈心式对话的研究。

2、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谈心式对话的研究

3、针对规律性内容展开对话。

4、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展开对话。

5、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对话。

有些知识问题可用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单靠某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弄清。如果进行谈心式对话,不同的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很快就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既解决了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五、爱意灌输、及时评价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保鲜剂

让“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谈心式对话交流,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讨论,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同样,适时的肯定评价可以激活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勇于质询的品格。对话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评价,应确切适度、应以肯定和赏识为主,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可以增强和调动学生参与谈心式对话教学的意识与信心。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已经为“谈心式”对话的数学课堂文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我们现在的教师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根植课堂教学的民主精神,才能真正领会“谈心式” 对话的数学课堂的真正内涵。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范文 下一篇:因为你爱上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