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时间:2022-08-13 12:52:16

浅谈《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摘要】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其《第二性》中,深刻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并且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女性从古至今的命运;最后,她就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女人神话”的内在思想。本文试图从波伏瓦《第二性》文本着手,分析和探究女性沦为“他者”的原因,并对女人神话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对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波伏瓦;第二性;他者;女人神话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63-01

一、女性是绝对“他者”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论证道,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女性都成了“他者”,那么首先探析“他者”概念。

(一)“他者”

波伏瓦说“他者这个范畴像意识本身一样原始。在最原始的社会中,在最古老的神话,总是可以找到自我和他者的二元论”。这句话很明显是有黑格尔影响的,它的意思也就是任何一组概念如果不同时有相对照的他者,就根本不可能成为此者。她毫不回避地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同黑人和犹太人一样被认为是“次等族类”,在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所有的思维活动部门,人们都把女性看成是他者。既然是主体就会把自己定义为是占主要地位的一方,而把相对应的一方称为“他者”,“任何主体不会一下子和同时确定为非本质,他者并非将自我界定为他者来界定主体:他者是因为主体将自己确认为主体,才成为他者的。”

(二)女性成为“他者”的原因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用很大的篇幅对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女性受压迫的基础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波伏瓦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女性的“他者”命运,因为“生物学上的原因极其重要,他们在女人经历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她的处境的一个基本要素”。

波伏瓦通过对女性的真实处境的分析,指出了父权制的存在是女性处于“他者”地位的社会文化根源。父权制的出现使得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次要从属的地位,即“他者”,而男性则是主导支配地位是“此者”。由此,女性不是从来就处于被压迫地位的,而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男女两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逐渐被男性所取代,使女性地位降到了“第二位”。

二、女人神话的构建

(一)《创世记》中的女人神话

在男人创造的神话里,女人的起源和目的都是男人。在创世记中,夏娃取自第一个男人亚当的肋骨,上帝造出她是为了使男人免于孤独,她是男人的补充。“这是我骨中骨,肉中肉,我将她称之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体内取出的。”女性从一出现就注定成为男性的附属,人们不需要根据女人本身去解释女人,而是完全由她同男人的关系来界定。男性在主宰大自然的时候得不到回应,自然界不能给他带来他性的感受,因此,男性就需要找一个“他者”来实现自我,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女性成为“他者”。

神话和法典都是由男性撰写的,在创造神话的过程中必然加入男性的思想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创造出众神来让大家崇拜,这就给了父权制一个更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她像是一种有特权的猎物。她是升至意识的半透明状态的自然,她是自然而然顺从的一种意识。”始终处在次要位置。这正是男人对女人寄予的期望:他希望在肉体上占有一个存在,通过对这个存在的驯服来达到自身的完善。

(二)女人神话的本质

“女人神话是用它对男人的有用性来解释的。大多数神话都源于男人对他自己生存及他周围世界的自发态度。正是在神话的形式下,群体命令经过灌输,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宗教、传统、语言、语言、歌谣和电影之类的中介,这些甚至渗透到受着物质现实的极严酷奴役的生存者心中。”女人神话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当神话中的思想与现实存在的女性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我们往往会认为是这个女人缺乏女性气质,却丝毫不对男性创造的神话进行怀疑。因而,波伏瓦提醒女性应该注意,所谓的“女性气质”完全是由男人编造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男人虚构的”。

“大多数神话都源于男人对他自己生存及对他周围世界的自发态度。”通过神话,男性可以更加自如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女性之上,并把女性“他者”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人们毫不怀疑男性是主体。

三、波伏瓦对婚姻的态度

总体来看,波伏瓦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她明确指出“婚姻在今日是已消亡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遗风。”主要原因有:首先,从婚姻制度的本质来说,婚姻是“让男女的经济与性的结合为社会利益服务,并不是要保障他们的个人幸福。”;其次,由于经常情况下男人有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他们在婚姻中也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因而他们常以暴虐形象出现,这促使女人反抗和反叛。他们在相互关系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必然导致婚姻中的不忠诚;再次,夫妻关系是一种静态的结合,是“同一个人”,他们都失去了独立性但又不能摆脱孤独。因此,波伏瓦认为“理想的婚姻应当是全自立的人只根据互爱的自由意旨建立起来的彼此结合。”在这种婚姻中,夫妻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细胞,两者都应该最大限度地结合于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都能在社会上独立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现代女性[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3]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上一篇:法相妙色 7期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