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品德课堂活力让师生交流更有效

时间:2022-08-12 11:49:06

激发品德课堂活力让师生交流更有效

[摘要]课堂之有效,意味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意味着一种境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学过程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教师和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领悟者、思考者;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表达愉悦情绪体验的良好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学生真诚相待,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也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说”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激发活力;师生交流;和谐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7302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根据社会与时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质量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目前很多教师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就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那么,在品德课堂上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呢?

一、激感,唤醒共鸣

有效的品德课堂是师生之间认知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品行升华的过程,即有效品德课堂追求的是情感共鸣与可持续性发展。它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2.能将书本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将具体事件理论化,培养学生用学科知识分析身边事的能力;4.学生全员参与,有激情有活力。小学生的感情既丰富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可通过动人的故事、歌曲、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感触,通过课堂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来激起直觉情感。教师要转变品德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通^开展有效活动,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时,我设计活动“体验残疾人的难处”:

(1)同学们,请大家把红领巾解下来放在桌上。第一个游戏是在一分钟内用双手把红领巾系在脖子上。完成后请举手。(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任务)

(2)用单手系红领巾。听清要求:请大家解下红领巾,仍旧放在桌上。注意把你们的左手放在身后,用右手把红领巾系在脖子上。(大部分学生任务没有能够完成,就算完成的学生也是困难重重)

游戏做完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这样的简单的体验活动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的情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表情已经不由自主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着我又说:“如果是两只手臂都没有了呢?”学生不由得张大嘴巴做出惊讶状。“我们来看一看一位残疾演员他的一天生活情况吧。”学生静静地看着视频……“看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有了体验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心情不言而喻。有效的品德课堂就这样恰到好处地获得了良好的情感共鸣的效果,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追忆,从而为孩子道德情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帮助,为他们知行合一奠定基础。

二、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对话交流是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相互倾听,在交流中分享感悟。只有这样的对话,才能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才能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才能让学生在这“润物细无声”的对话中拓宽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二年级《我最爱读的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见了一面做了自我介绍算是互相认识了,但是光认识还不行,要做朋友还要互相了解彼此,那么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梦想好吗?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其实老师从小有个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主持人,当个能说会道的主持人。都说读书是成就梦想的前提,可正是由于老师从小没有好好读书所以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你们愿意帮老师完成这个梦想吗?……那好,那今天老师就聘请自己来当主持人,你们愿意来参加老师的聊天节目吗?老师最喜欢和小朋友们聊天,因为老师知道小朋友们说的话是最真实的,不会撒谎。对不对?

师:小朋友们好。

生:主持人好。

师:欢迎来到言言聊天室,我们的口号是“你一言,我一言,畅所欲言,大家谈。”(师生对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我最爱读的书。

以言言聊天室这样新颖的形式进行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打开话匣子,整堂课的氛围定位在了轻松和谐地基础上,因此学生和教师都是轻松愉悦的。

三、教师要抓住矛盾点设置话题

在日常教学设计时,我们要认识到矛盾点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可以是教材中存在的矛盾点,也可以是学生知识或思维的矛盾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挖掘矛盾点,并围绕它设置教学话题。和其他学科一样,品德课堂教学也是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的四个矛盾。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想方设法抓住每堂课、每篇课文、每个知识点、班级学生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中的矛盾点设置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而又能深入地引导学生把一个又一个的矛盾点得到解决。当然,如前面所言,矛盾点的设置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同样是在教学《我最爱读的书》中活动(四)“会读书”这一环节时,针对话题“像探案类的带有恐怖性的故事书到底我们该不该读”学生就出现了不同的主张,有的学生觉得不该读,可有的学生说我就是好奇,害怕又想读。在此基础上的交流就是有效的,因为它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它可以引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话中来,创造出精彩的对话课堂。

四、安全的交流环境是开展和谐对话的基础

教学对话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对话氛围的支持。为此,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包括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一般是指一种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心理安全的环境一般是指一种民主、平等,各种想法和意见均能受到重视、尊重,只有赞扬与鼓励,没有威胁与批评的环境。人文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心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下才会形成如下特征:承认自己而不怕别人笑话与讥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他的思维与想象。而这些特征正是和谐对话顺利实现的基础。

为创设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传授什么,怎么传授,学生能否有收获都是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的。因此,课前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信息,增加课堂信息量,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在足够的空间里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有清晰的思路,设计有效的活动,因材施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泛滥陈词,包罗万象,而是要手握指挥棒,蜻蜓点水般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潜行。教师要有课堂机智,伸缩自如,游刃有余。不拘泥于预设和现成的东西,让生成的东西在课堂上闪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人人参与。在我看来,课堂不需要花枝招展,精彩纷呈,但必定要有效,有自我生成的东西,有一些收获,让师生有一份动心的回忆。

二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和尊重学生。对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理解和相互接纳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真正地关心和尊重学生。要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的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感到亲近,从而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弗莱德说:“爱是对话的基础,爱也是对话的本身。”师生间的对话应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内心的相融和精神上的互动。

三是教师要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课堂。马卡连科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自我全身心的进入课堂角色,如此才能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很大。

人类生生不息,对话绵延不止……教学乃教师人生,教学即交流。有效交流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我们要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学生真诚相待,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也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我们的老师可以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可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x的课堂教学。

(责编韦淑红)

上一篇:谈大空间下学生的连贯学习 下一篇: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