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开掘资源,落实随文练笔效益

时间:2022-07-04 11:10:55

多维度开掘资源,落实随文练笔效益

[摘 要]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首要载体。只有真正发挥出文本中的价值资源,学生的练笔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要想真正落实随文练笔的整体性效益,在教学中就应做到:感知体悟,在情境迁移中开掘文本资源;把握特性,在辨析提炼中开掘文本资源;整合融通,在类比联系中开掘文本资源。

[关键词]随文练笔;开掘资源;多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65-01

教材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平台,蕴藏着丰富且极具逻辑性的价值资源,是引领学生语文能力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对文本内容的体悟,将更丰富的视角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并契合学生表达的认知需要,开掘出最适切的语用价值训练点,引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感知w悟,在情境迁移中开掘文本资源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阅读教学就应该由关注文本内容逐步向文本的言语形式过渡,引领学生在提取感知、涵泳辨析的过程中,感受独特的言语形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组织学生在深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仿照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在《船长》一文中,哈尔威与大副对话的部分,作者在语言形式的运用上就匠心独运,不仅语言简练短促,而且连续对话中没有一处提示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深入对话文本,意识到这种对话方式与韵律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紧张的氛围与节奏。其次,教师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还可以在怎样的情境中运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有学生说:“我曾经在医院急症病室,看到医生询问病人家属时的对话,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形式。”于是,教师顺势而导,要求学生想象医生在急诊室与家属的对话,并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对话方式进行描写。

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现方式,就会衍生出完全不同的价值情韵。只有真正发挥文本的语言形式资源,才能真正让练笔实践落到实处。

二、把握特性,在辨析提炼中开掘文本资源

随着语用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不断实施,阅读教学以表达为本位的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关注哪些写作策略,如何关注写作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发展呢?这些都应该充分遵循教材编者设置在每篇文本中的写作价值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顺应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形成彼此相连、息息相关的语用训练体系。

如《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说明文被设置在同一单元中,既有其文体相同的共性,又分别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价值点。以《秦兵马俑》为例,这篇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以全面、细致的观察为起点,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实写,并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展现了兵马俑的特点。这种充满文艺气息的表达策略,在一般性说明文中并不常见。因此,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其他文本中的兵马俑图片,并组织学生在深入、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练笔表达。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单元的整体性视角探寻出《秦兵马俑》作为说明文与其他说明文存在的最大不同,并将随文练笔的训练价值点确定于此,真正发挥了文本的价值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策略。

三、整合融通,在类比联系中开掘文本资源

阅读教学中,只有在两篇或者多篇文章的联系对比中,才能窥探出文本独具魅力的语用训练点。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运用整合的视角,对同一单元中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在融通中开发文本资源,为学生表达练笔服务。

如五年级上册人物传记单元中,编者选用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诺贝尔》这两篇课文。相同的人生遭遇、相同的锲而不舍、相同的成果丰硕,彰显了两篇文本整合融通的可比性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篇文本都是属于同一种文体――人物传记类。但深入到文本内核之中进行细致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篇文本对人物描写的视角和维度的不尽相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基本上是以整体性概述的方式,描述了谈迁收集素材、到处寻访、灯下疾书的画面;而《诺贝尔》则更多的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刻画、展现人物形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质态,笔者引领学生分别从两篇课文的核心语段中,感受到了这两种写法的不同特点。随后,教师则组织学生尝试运用《诺贝尔》中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具体补充谈迁收集资料的详细过程,让实践练笔真正尊重了文本蕴藏的价值资源。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整合对比的视角,丰富了学生的整体性效益,从别样的视角中发挥了教材文本的内在资源,提升了课堂随文练笔的实际效益。

总而言之,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首要载体。只有真正挖掘出文本中的价值资源,学生的练笔实践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把握切入点,让设问更有效 下一篇: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