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羽毛球也有大科技

时间:2022-08-12 11:21:48

小小羽毛球也有大科技

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以外,羽毛球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由于其场地的随意性较强、运动器材携带方便以及入门的门槛较低,这项运动几乎可以说人人都会,虽然技术高低各不同。

9月19日,2010年国际羽联“大师赛”在常州落幕,中国羽毛球队以绝对优势包揽五金再创辉煌,林丹众望所归如愿得冠。而中国队清一色的李宁装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要知道,在2008年奥运会上,所有羽毛球类比赛的获奖运动员都还是YONEX赞助的,林丹、张宁、李宗伟等,用的都是YONEX羽拍,穿YONEX球服……两年之后,李宁取代YONEX成为了中国梦之队的“武器提供商”。

让李宁成功上位的王牌便是――科技。自李宁公司签约赞助中国羽毛球队后,凭借着多年来在体育装备上的丰富经验,结合高端新型科技,力求为这支王者之师提供最强大的助力。去年,李宁的“风”、“火”、“山”、“林”系列球拍深受运动员们的喜爱;今年,李宁在采用最新科技的同时,充分结合运动员的个人风格,推出了:“灵”、“控”、“衡”、“力”、“锐”五大“胜器”系列。这些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武器”使羽球国手们在赛场上“人剑合一”,得以超越极限,让改变发生。

球拍: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柄剑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定级别的武器,其本身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仅仅在于是否最适合你的武功。在运动场上也是同样。

重量不同的球拍适合不同打法的人。较重的球拍适用于力量好并偏重进攻的球员,较轻的球拍则更适用于偏重防守的球员。

即使同样重量的球拍拿在手中的感觉也会大相径庭,这就是由于球拍的平衡点不同的缘故。如果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头,就叫“头重”;如果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柄,就叫“头轻”。一般平衡点是从球拍底部向上量,以厘米和英寸为单位计之。根据力学原理,重量对挥拍的感觉成正比,而平衡点对挥拍的感觉成平方正比,头重的球拍由于拍头惯性更大,打出的球更有力量但挥拍灵活性略差,更适用于进攻。头轻的球拍虽然较为灵活,但打出的球较少力量,而且球拍传递的震动也会较大,不适用于大力击球的球员,更适用于防守控制型球员。

中国梦之队“胜器”全面解析

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赞助商,李宁充分考虑了每个球员的打法为他们制造了能最大限度发挥其长项的“胜器”。

“超级丹”林丹有着与生俱来的霸气,他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力量大,角度刁,往往让对手防不胜防。针对林丹这样扣杀迅猛的力量型球员,李宁特别研发了“MP力”系列球拍。该系列采用李宁独有的多点复合碳纤维强化系统,对拍框进行多角度碳纱加固及多层补强,加重拍框头部重量,提升球拍中管弹性力量,全面提升球拍强度和耐打度,使进攻更为凌厉。

风云组合(蔡赞、付海峰)不仅在赛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场下还有属于自己的粉丝团,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李宁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为其分别研发了适合快速进攻、快速反击打法的“us锐”和适合均衡打法的“PM衡”系列球拍。蔡赞善于用脑打球,网前技术精湛,出手的节奏,线路及落点的变化都控制得很好,正是“us锐”的最佳使用者。该系列球拍利用较轻的拍框结合高反弹力中管,表现出挥拍速度快、力量大的特性,与蔡的技术相结合可在瞬间向对手展开全面攻击,摧枯拉朽,使对手猝不及防。付海峰的“PM衡”系列采用适中的拍框重量和中管弹性,使用中攻防兼备;使其在技巧型和力量型打法中都能保持本色――进攻时波涛汹涌,防守时波澜不惊,万千打发皆能发挥自如。

于洋在前场的跟进速度很快,网前移动灵活、下球线路富于变化。而“ES灵”系列球拍的速度快,灵活度高,正适合展现其灵动球风。

除此以外, “Mc控”系列球拍也是李宁的新系列装备。 “MC控”系列采用较重的拍框头部设计配合较柔和的中管弹性,结合李宁品牌的力学优化拍框技术带来的超大甜区,使球拍更稳定、更强韧,任何情况都可从容面对。

球腰:量身打造

在比赛服的设计上,李宁同样费尽心思。“李宁服”的显著特点就是对服装质量的最大化控制,材料重量仅为每平方米85克,可有效减少球员体能消耗。统计数据显示,球员达到弹跳极限时,每减少10克负重,便可能增加l厘米的弹跳高度。

由于采用ArDrysmart吸湿技术,李宁球服能够强力吸收身体排汗,减少皮肤遗留汗水对选手的不适感。球服内部细小沙冰IcePoint技术采用大接触面的特殊长丝,增加与身体接触面积,促使体热迅速移动,在吸湿的同时,其与皮肤接触面的“冰点”能够保持内部干爽,使皮肤获得清凉之感。

此外,李宁还采用DieCut技术,根据球员体型进行贴合身形的服装剪裁。贴合工艺可减少缝合线对身体的摩擦,提高运动舒适性,在减少服装重量的同时让选手不受束缚,速度更快。

球鞋:稳如泰山

羽毛球比赛运动量大且伴随着大量折返、急停、急转、跳杀等动作。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拥有一双高水准的羽毛球鞋便显得尤为重要。在2009年时,为征战苏迪曼杯,李宁就为运动员量身定做了羽毛球鞋。其外观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劲头,柔软的超纤皮革加上透气的蜂窝型网面双重组合,能够在提供良好外形支撑的同时保证透气性。此外,这款球鞋还采用菱形镂空设计并配以蝉翼骨架般的浮纹,具有别样的动感和气质。

为备战本次锦标赛,李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艺,推出了“夺”系列比赛鞋:大面积网布的使用,保证了产品的透气性能。中部大面积碳纤的使用,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弯折性及力量传导。鞋底的也采用透气系统,将透气进行到底。鞋头采用无车缝工艺,有效防止了车线对脚趾的磨损。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以完美发挥。轻质鞋身,让运动员在脚步动作上更加灵活,流线型线条体现灵活和速度。

材料的变革是运动装备晋级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新材料已广泛应用到一系列体育项目中,材料技术的变革可以说是体育服装、器械等相关变革的源动力,具体到羽毛球这项热门项目身上,它如火如荼的高速发展更是与材料技术密不可分。

如果将球员比作士兵,球拍就是他们手中的枪,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制胜武器。毋庸置疑,材料的水准和品质直接决定了这支“枪”的轻便性、灵活性、精确度以及杀伤力。

纵观历史,每一次材料学研究的突破都能很快影响到球拍材质的发展。最初的球拍均为木质,重量过于沉重,不易于施展技术,做工上也十分粗糙。70年代以前,羽毛球拍基本使用木材和钢管制造,70年代开始采用铝合金,现在则大量使用新材料,例如碳纤维、钛合金、高强度碳纤维等。

这些新材料更轻、更强、更耐用,吸收更多的振动与震荡,同时让球拍制造商在球拍的硬度、球感、击球性能的设计上有更大发挥空间。作为中国体育用品的“龙头老大”。李宁在球拍的研发上自然是不遗余力,对新材料的使用更是“只有更广泛,没有最广泛”。李宁球拍采用的高新材料主要包括钛、高刚性材料、高刚性碳纤维、超钢性碳纤维、高复合密度减震材料以及碳素复合纤维。

钛重量轻,能够让球拍在击球瞬间提供最大的回弹力同时稳定球框因余震产生的晃动,进而实现最快的二次回击;高弹性材料令挥拍迅捷灵动,让球员真正做到人拍合一;使用高刚性碳纤维制造拍框可使球拍的重量大大减轻,同时又保证高强度和刚性,超刚性碳纤维球拍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性,可以承受更高的拉线磅数并减小拍框变形的危险。

高复合密度减震材料用于填充拍框,它吸震能力强,可降低击球时手腕及手臂的负荷,在提供极佳手感的同时有效减少运动伤害。由于自重极轻,丝毫不会增加挥拍负担。碳素复合纤维则用于制成圆管型预浸材料,通过多维连续的立体编织方式获得高强度和刚性,经久耐用。与此同时,这种新材料还拥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可绕性弯曲,令拍身不会产生任何褶皱。由于从编制到加工绝不截断任何一束纤维,从而消除了拍身的接缝,让球员在挥拍时得心应手,如臂使指。

但高科技装备无论再重要,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如虎添翼”,前提是“虎”的存在,只有真正做到人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才能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上一篇:近朱者赤,近抑郁者纠结 下一篇:撞地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