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技术感知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2 11:01:46

教师技术感知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

[摘要]该文以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为研究平台,从调研情况出发,以生态位态势理论为基础,借鉴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教师技术感知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研究预设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从总体路径分析与多群组路径差异分析两个层面对研究预设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分析了教师技术感知水平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影响路径与形成原因。依此为依据,以促进教师技术感知水平为目的,提出了提升教师对电子书包操作技能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并阐释了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书包;技术感知;使用意向;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036-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07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电子书包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E-learning“个性化”发展的助推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途径,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不同层面开展了电子书包的试点项目。其中,陕西省在全省11个市(区)采取分层次、梯度抽样的方案,实现了市(区)、县、乡镇三个层面的全方位试点。试点学校达20所,其中中学6所,小学14所。项目实施初期,为解决一线教师普遍反映的电子书包及配套设备易用性的问题,项目专家组及相关技术人员分别对各试点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观摩、深入访谈等。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一线教师现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技术水平难以驾驭电子书包、现有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的需求,进而导致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电子书包对教学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具有较为强烈的使用意愿,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使用情况不甚理想。鉴于此,本研究将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作为唯一的外部变量,借鉴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教师技术感知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研究预设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研究预设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戴维斯(Davis)在理理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吸收期望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和预测用户信息系统接受行为的模型。该模型包括外部变量、有用性感知(Perceived Usefulness,PU)、易用性感知(Perceived Ease ofUse,PEU)、使用态度(Attitude Toward Using,A)、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BI)以及应用现状(Used Status,US)六个个结构变量,其中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是TAM的核心概念。

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选取教师对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技术感知(Perceived Technology,PT)作为外界变量,对教师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意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技术感知主要是指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自身计算机与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主观判断;有用性感知是指教师对使用电子书包能够提升教学绩效的程度:易用性感知主要是指教师对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容易程度或可减少努力的程度;使用态度主要是指教师对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喜好或厌恶程度;使用现状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各项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活动的状况:使用意向是指教师以基于电子书包的阶段性教学感受为判断依据,进一步使用电子书包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倾向。

2.生态位态势理论

生态位基本理论包括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理论、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和生态位态势理论。生态位态势理论认为:任何生物单元都包含“态”和“势”两方面的属性,“态”意指生物单元的状态(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适应能力、智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意指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二者的综合体现了特定生物单元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由于生物单元无限增长的潜力所引起的态和势的增加称为生态位的扩充,生态位的扩充是生物圈演变的动力,是生命发展的本能属性。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技术的更新换代使教师的从教能力不断地与新技术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从而出现螺旋上升的局面。这种永不停息的过程,也是促进教育信息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源动力。教师在教育信息生态环境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单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长期的从教过程中已经具备的技术水平称之为生态位态势系统中的“态”;而电子书包的进入使得教育信息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用原有的能力去驾驭新的技术,适应新的环境,使自身的从教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这种用原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称之为生态位态势系统中的“势”。

二、研究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1.研究量表编制

本研究以研究量表作为获取研究数据的主要工具。所用量表包括基本信息和具体量表两部分: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被试的工作单位、性别、年龄、职称、教授年级与科目等等;具体量表包括教师对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技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使用态度、使用现状以及进一步使用电子书包辅助教学的行为意向等六个潜在变量,每个潜在变量由2~6个观测变量组成,共计23个题项。为保证量表的内容效度,研究量表在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教育技术学专家的意见。此外,量表编制完成后,还邀请了6位试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就研究量表各题项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并根据反馈情况对量表进行了适当修订。

2.研究量表检验

本研究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电教馆于2013年4月18日~20日在陕西省铜川市组织召开的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现场交流会为平台,对到会的各试点学校的领导与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研究量表82份,回收63份,回收率76.8%。根据量表基本信息,剔除试点学校的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外,最终仅保留了一线教师的量表48份,有效率76.2%。其中包括男性教师20名,女性教师28名;青年教师(35岁以下)20名,中年教师(35岁~45岁之间)20名,老年教师(45岁以上)8名;语文教师17名,数学教师14名,英语教师6名,政/史/地教师4名,理/化/生教师2名,信息技术教师5名。

在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筛选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SPSS 19.0对研究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MOS6.0构建了包括技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使用态度、使用现状与使用意向六个潜在变量的结构模型,并对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量及各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进行了检验。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内部一致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量表整体α值为0.944,各维度α值介于0.787~0.889之间。也就是说,根据吴明隆对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的建议值,该研究量表信度满足研究要求。

此外,潜在变量的平均抽取量反映了各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解释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该潜在变量的效度越高,一般要求AVE取值不低于0.5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技术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使用态度、使用意愿、使用现状六个潜在变量的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量分别介于0.642~0.826、0.589~0.822、0.726~0.857、0.794~0.818、0.737~0.956、0.693~0.814之间,均高于建议值0.50,且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在计算各观测变量因子负荷量的基础上,根据平均变异抽取量的计算公式:AVE=(∑标准化因素负荷量2)/[(∑标准化因素负荷量2)+∑测量误差方差]的计算结果显示:技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使用态度、使用意向、使用现状的AVE值介于0.636~0.826之间,均大于建议值。也就是说,该研究量表的效度满足研究要求。

三、研究预设模型与假设

在对研究量表信度、效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六个潜在变量中,性别因素仅对技术感知、易用性感知的主效应显著;年龄因素对各潜在变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年龄与性别对各潜在变量的交互效应亦均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男性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易用性感知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Sig值分别为0.032、0.005)。

此外,男、女教师各研究变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2)显示:男、女教师在部分研究变量的相关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男教师使用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与有用性感知的相关系数达到0.518,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水平,而女教师中该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仅为0.148,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女性教师进一步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意愿与有用性感知、使用态度的相关程度要高于男性教师。

1.研究预设模型拟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研究预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预设模型的数据拟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该模型的数据拟合度检验,X2值为2.530,显著水平P=0.639>0.05,表明研究预设模型与数据可以匹配。此外,根据吴明隆的建议:该研究预设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标(X2/df、GFI、RMR、RMSEA)均满足建议值;增值拟合指标中除该指标的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l)略低于建议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满足建议值。也就是说,该研究预设模型的数据拟合度较为理想,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2.研究假设分析

借助AMOS6.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从宏观层面对研究预设模型中各项研究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此外,还采用多群组路径差异分析的方法对男教师、女教师之间研究预设模型中各项研究参数间的影响系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

从整体分析来看: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过程中,技术感知对易用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β=0.660***),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使用态度、使用现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β=0.624***,B=0.374**,β=0.404***),有用性感知对使用态度、使用现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β=0.597***,β=0.474***),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β=0.614**);有用性感知对使用意愿以及使用态度对使用现状具有较为微弱的正向预测效应(β=0.214,β=0.168);技术感知对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态度、使用现状和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意愿具有微弱的负向预测效应(β=-0.072,β=-0.199,β=-0.109,β-0.041)。

从多群组路径差异分析来看:13个研究假设中,只有研究假设H8成立。即研究预设模型中各研究变量间影响系数的性别差异分析中,男教师只在有用性感知对使用现状的影响系数显著高于女教师,其他各项研究参数间的影响系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影响系数近似相等。

四、研究结论

将上述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最终得出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对进一步使用电子书书包的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及权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

首先,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水平显著影响对电子书包的易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显著影响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显著影响使用态度,使用态度显著影响使用意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技术感知水平越高,就认为自己对电子书包的掌控性越强,就会有一种更强的内部动力促使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进而逐渐体验到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价值,从而对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有一种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有一种较为强烈的使用电子书包继续教学的意向。

其次,多群组路径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教师使用电子书包辅助教学的有用性感知对使用现状的影响系数显著高于女性教师。此外,结合表4可知,虽然教师对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现状、使用意向的影响系数以及有用性感知对使用意向的影响系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男性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有用性感知对使用意向的影响权重高于女性教师;女性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现状、使用意向的影响系数高于男性教师。男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实际功效,即电子书包是否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女教师则更加注重电子书包的易用性,即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是否容易掌握、电子书包配套的各种教学软件是否容易使用等。

最后,教师对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使用态度对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具有极为微弱的正向预测效应,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对进一步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使用意向具有较为微弱的负向预测效应。然而,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态度却对进一步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使用意向具有非常强烈的正向预测效应。此外,从均值比较来看,一线教师对电子书包有用性感知的均值显著高于电子书包使用现状的均值(M=4.2533>3.7399,sig.=0.000)。由此,本研究推断:一线教师在心理层面对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具有较高的期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不够成熟,缺少较为成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导致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从而致使教师从实际应用的视角对进一步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产生了较为微弱的消极效应。

五、讨论

以上分析结论可以得出:教师的技术感知对教师基于电子书包的从教能力和态度有较大影响。而技术感知是教师对自己技术水平的主观判断,因此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对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有积极的正向效应。但是,由于试点学校分布广泛、教师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教师日常工作繁忙等现实原因,很难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提高其技术水平。而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培训服务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本研究在上述研究数据的基础上,以日益盛行的推送服务理念为指导,在电子书包专题网站大力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嵌入电子书包专题学习网站的提升教师技术水平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如图3所示。

该系统由知识库、测评系统和推送服务系统三大模块组成。知识库包括硬件设备管理与维护知识库、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库和基于电子书包的专用软件操作技能知识库。每个知识库以题目、答案解析、拓展演练的形式涵盖全部知识点。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答案解析和拓展演练以文字说明、动画演示、视频影像等多种微课形式呈现。教师通过个人账号登陆后,自动组卷系统随机等量从不同知识库中抽取题目,生成完整测试题。测试结束后,自动阅卷系统生成技术水平报告,若达到基本要求,将不再基于任务学习;若达不到,资源匹配系统将根据技术水平报告从知识库中生成个性化的n项学习任务序列表。

教师每次通过个人账号登陆网站时,推送服务系统将依据n项学习任务序列表依此向教师推送一项学习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完成。该项任务完成后,方可在该网站上进行其他活动,或自主学习任务序列表中的其他任务,自主学习部分也记录在学习任务序列表中。当学习任务全部完成之后,可再次进行测试,若达不到基本要求。则进入下一轮的基于任务的个性化学习;若达到要求,则不再基于任务学习,可自主学习难度更大的学习任务。

六、结语

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的本质仍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教师的技术水平仅仅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有效教学的必备技能,而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应用才是实现电子书包有效教学的关键。何克抗教授认为从最高层次考虑,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课内整合模式”和“课外整合模式”。电子书包的人人化和移动性使得教学空间和时间得以延伸,使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因此,加强“课外整合模式”的探讨与应用,才能使电子书包真正发挥其价值。

上一篇:技术整合矩阵的理论脉络及数字化教学应用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读者参与手段使用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