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学概论》有感

时间:2022-08-12 10:44:23

读《社会学概论》有感

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概论》中写道:社会互动形成了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机车,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正确理解社会公正论对我们今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坚持经济建设,提高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正;“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制度建设滞后现象,应努力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社会科学与自然学所积累的知识与技术,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相应的制度安排……”。读完这本书,上面所列文字留给我的印象和感触颇深。不仅是因为这些内容本身能够精湛的剖析社会特征和社会本质,更是因为我的职业特征。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能力,理解我国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暂时性问题,支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我深刻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很爱国,他们的爱国情怀很浓烈,但同时他们的爱国之情又很幼稚,很盲从。他们时而会因为国家的某一个政治举措而对祖国赞叹不已,时而又会因为社会上的某些负面时事而对祖国愤恨不已。他们并不了解,作为一个真实的社会存在,社会网络存在的必然性;作为一个正处在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前进道路的崎岖与坎坷;作为一个养活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在如此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赶超先进国家的中国,在成长道路上存在一些暂时性问题的必然性……书中在最后一章提出,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女里扩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范围,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程度。

作为青年人,在大学中的所学不仅局限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大一个层面是在大学中要学会明是非,辨事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后能够服务于社会。正所谓,国家是大家,大家好方能成全小家。郑教授在本书中,用非常简单的辞藻阐述了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基本结构形式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研读,自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对祖国的认知更加上了一个台阶。

作为东软人,作为艺术系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时常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希望能够更加近距离的理解学生所思所想,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朝向正能量的方向成长。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舍去家庭因素的影响不提,我的人生价值观主要形成于大学阶段。对于国家概念的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主要形成于大学时代。由此可见一斑,大学是青年人形成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体会到,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的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有很大的差异。当他们不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差异性的普遍性时,常常会滋生矛盾,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郑教授在本书第五章第一节中阐述了文化的结构及其特征,他在书中这样讲:“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人类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一个社会或者是一个群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种族、国家和社会都有着文化的独一性。但宏观的来讲,完全不同的人类文化形式又是几乎不存在的。在大学里,学生们脱离了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模式,开始了集体生活。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扮演社会不同角色的成年人,学生们在大学中应该学会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避免出现排异现象。

郑教授在第五章关于文化的章节中还大篇幅的提及到了文化的分类和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软环境,正确的认识本国文化,理性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是滋养爱国情怀的有利因素。当今社会,国际化交流日益广阔而深入,大量的媒体资讯介绍并且推广着外来文化,虽然大多数资讯是正面的、客观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媒体资讯故意夸大外来文化的优质性,而过分贬低我国文化。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很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或是一些亚洲先进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由于一部分青年人对文化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我国文化的认识不足,加之比较方式的简单粗暴,进而形成了片面的哈韩、哈日、崇尚洋文化。对西方国家不理智的崇拜,而贬低自己国家。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这些青年人没有对“文化”本身拥有正确的理解。郑教授在书中这样写道,撇开国家的概念不提,就不同民族文化比较而言,我们可以讲文化分为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前者是指有好坏之分的文化。也就是说在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时,能够评出高低上下。中性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它是我们社会存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不同民族的自我标志。中性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统一,加强民族内在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深知这一点,重视加强教育学生对我国中性文化的认同,这将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长远和稳健。教育学生在接触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注意维护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将有利于我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我们在教育或教学中,介绍外来文化的时候,也没有比较大张旗鼓的提倡某种外来文化的中性文化,同时也不应该采取禁令的方式阻止对外来文化的接触。

读完《社会学概论新修》这本书,我发现社会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为我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集体,人又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元,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辅导员是大学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我们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可以说是高校教育的第一线。日常工作比较琐碎,而且相对于科研教学来说不容易出成果。但在完成高等教育的环节中,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有用人才的总目标下,辅导员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并且也是无法替代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们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选用不同的方法,尤其是要重视不同家庭背景、性格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中,摒弃空谈大道理,采用简单、实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做好党的“近卫军”。

上一篇:导言》的精神实质领悟'> 《导言》的精神实质领... 下一篇:以张爱玲笔下《金锁记》(兼《怨女》)为例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