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时间:2022-08-12 07:38:15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06-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绝大部分把孩子留给老人看护,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

第一类是沉默寡言。这类学生不合群,平时不与同学说笑,显得很沉闷。他们的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缺乏活力。因为父母不在家,他们有苦恼没有地方诉,有喜悦无法与父母共享。所以这类学生的内心十分渴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第二类是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学生父母在柳州市打工,有的在柳江县城打工,与学校距离比较近,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容易走神,心思总飞到父母身边,尤其一到星期五就更不安心学习了。星期五最后一节课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行李包已放在课桌下面了。下午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就把行李包放在操场边,以便下课后能尽快回到父母身边。

第三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缺乏节俭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总想多给些钱来弥补缺失的爱,有的孩子平时零花钱总有几十上百元。这些孩子有了钱,平时课间就买很多零食,有时也请同学吃,到星期五身上没钱了,就去向别的同学借,有的干脆饿着肚子等放学。这样一来,他们很难安心听课,对学习影响很大,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第四类是玩性大,喜欢上街玩。这类学生身上有钱,在学校玩觉得不过瘾。就千方百计地上街花费。学校领导、班主任查夜,他们就等查夜后爬围墙出去。学生上街的次数多了,就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经常与“朋友们”浪迹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玩至深夜不愿回学校,双休日不愿回家。这类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更甚者,因为流连网吧而交上损友,逐渐堕落。

二、对留守儿童的辅导方法

在班级工作中,针对以上的现象,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导策略和相应的措施。

沉默寡言的学生缺少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他们心灵的良药。所以,我经常家访,要求他们的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打电话给孩子,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要求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暖孩子的心,让他们的孤独感逐渐消失,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

我常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父母外出打工,都是为了他们好,从而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

在生活上,我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如,经常了解他们伙食情况;冬天天气寒冷,我及时询问他们是否有御寒衣服;如果学生生病,及时送他们去医院……让他们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对于不安心学习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方法:1.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求他们的监护人,在双休日里多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依赖的思想。2.经常用“树大分权,仔大分家”的俗语开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孩子大了与父母分离是常事,不要整天想着跟父母生活。初中学习任务重,一味想跟父母生活,势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课,我尽量上得轻松活泼,让课堂收拢他们归家之心。3.禁止学生把行李包带到教室、带到操场上课,在班里经常强调此种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别的同学安心学习等。

对于大手大脚,没有计划用钱的留守儿童,我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1.经常与他们父母、监护人联系,让他们懂得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2.经常给学生讲述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节俭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让他们养成有计划用钱的习惯。

对于玩性大,经常出校去玩的留守儿童,我这样做:1.切断他们去玩的资金来源。告诉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给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就行了。同时告诉全班学生,不能借钱给爱出去玩的同学,如午睡、晚上,发现他们不在宿舍。马上告诉老师。交代各科任老师,发现他们不在教室上课,马上告诉班主任。2.切断他们与校外人员的联系、交往。在班会课,邀请政治老师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3.在课外活动,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

农村留守儿童虽然有诸多的不良表现,但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研究、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就能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向心理健康之路迈进。

(责编 马超勤)

上一篇:高职音乐欣赏课“通感审美效应”探究 下一篇:要不断补充“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