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装备文化育人功能强化装备院校办学特色

时间:2022-08-12 04:01:45

发挥装备文化育人功能强化装备院校办学特色

摘 要:在大力推进军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应充分认识装备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在装备院校构建起以装备文化为底蕴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以装备文化强化办学特色,以装备文化培育高素质装备人才,以装备文化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关键词:装备文化 文化育人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E2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08-02

作者简介:白晓东(1962―),女,黑龙江双城人,本科学历,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丁万武(1966―),河北遵化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化史。

军事文化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和源泉。党的十报告深刻指出,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对军队院校而言,就是要结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发挥军兵种文化特色,充分调动军事文化的育人功能,奏响军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引领风尚,藉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装备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装备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军装备事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在新军事变革的征程中,在迎接军事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将装备文化植根于学子心中,是造就适应未来的装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装备文化是砥砺军校学子献身国防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装备文化凝聚着一代代装备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

装备文化是人民军队在装备战线上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核心,以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战斗精神为标识的精神文化。装备文化体现着装备人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在我军装备建设跨越发展的道路上筑起了一座座高耸的精神丰碑。

波澜壮阔的装备实践锻造出一个个举世瞩目的精神硕果。在武器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召唤起无数创业者用热血和生命开创了人民军队的装备事业。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装备人迸发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难不屈,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延安兵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黄崖洞精神,激发着无数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凭借“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中外强敌,同志曾形象地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勇往直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是我军的制胜法宝,也正是靠着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之“气”,无数装备人在我军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物质因素。在千难万险之中,装备人靠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的不屈意志、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迅速突破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技术,更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注入人心。新时期,伴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突破,装备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再次召唤起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立志是成就事业的第一要义,装备文化是装备事业后备军们奋先辈之余烈、励志图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二)装备文化孕育出一辈辈装备建设的时代先锋

在英雄辈出的装备建设史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响彻寰宇,他们是广大装备人崇高品质的典型代表,更是装备人价值追求的直观体现。

英模用生命诠释着信念的力量。装备工作极具危险性,与武器弹药打交道的装备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兵工专家吴运铎被称作“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这位1938年参加新四军的装备人,为了将自己造的武器送上前线,3次负重伤,身上留下100多处伤口,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却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高度的责任感让智慧迸发出夺目的光芒。“一切为了前线”,临危受命的吴运铎用火柴头和锅灶上的烟锅子、用雄黄和洋硝配出了火药,用铜钱和铅造出了子弹头;借助迫击炮弹壳、电灯泡研制出各种地雷;在简陋的条件下,设计制造出专门对付日伪碉堡群的简易平射炮……此外,还有生产英雄韩忠武,炮弹大王甄荣典……这背后的精神支撑正是英模们舍我其谁的强烈使命感。

英模们将爱国情怀熔铸在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之中。“我回来不是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航天材料专家姚桐斌,物理学家赵忠尧……一大批“以身许国”的科学家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投身于装备事业。钱学森,装备战线上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将毕生的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

团队精神助推装备英模永不停歇的创新步伐。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装备英模的共同特点。钱学森曾说过:“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于集体。”这同样是装备英模们共同的心声。“两弹一星英雄群体”“载人航天英雄群体”……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已成为独特优势。为了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攀登装备发展的制高点,为了给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装备英模们开拓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英雄就是一座灯塔。英模们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无不体现着装备文化的实质内涵。追慕先贤,心存高远,英模是装备战线后备军们不可替代的“引路者”,时时处处都在为装备学子的精神导航。

二、装备文化是推动装备院校发展的深层动力

(一)装备文化是装备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学特色集优越性、独特性和先进性于一身,是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独特风貌。它不仅是院校的重要标识,也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表征之一,关系着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装备文化与院校教育相融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色。装备院校承担着为我军装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传承着“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老装备精神,形成了“紧贴装备育人、紧贴装备科研、紧贴装备服务部队”的发展特色,在打造装备人才方阵,发挥培养高素质装备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密切结合部队装备工作实际,与科研院所、工厂部队良性互动。装备院校的承训任务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与成效,是我军军械装备保障的技术支撑,是军委总部装备建设发展决策的智囊。“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训任务、部队装备建设的难题就是我们的科研课题”,装备院校始终牢记职能,不辱使命。

一所所装备院校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应运而生,在实现武器装备的标准化、序列化和国产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新时期快速跃升。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装备院校立足装备建设,汲取厚重的装备文化精华,弘扬优良传统,重素质、强作风、铸军魂,构建起了具有装备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走出了一条植根于装备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助推装备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装备文化构成了装备院校的文化品格和灵魂

大学文化构成了一所大学的灵魂、品质和性格,更是一所大学参与教育竞争的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形成院校凝聚力、彰显院校精神风貌、树立院校形象的需要,也是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传承文明、推动发展、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作为装备院校文化底蕴的装备文化,在院校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备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展示、交流、碰撞、交锋中得以建设和发展,装备院校应更加深刻地认识装备文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提升院校软实力。

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大力培育具有装备特色的校园文化是装备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内涵丰富的装备文化无疑是重要的切入点。几十年来,军械工程学院发挥装备文化的引领作用,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老装备精神,秉承“求真知、砺军魂”的院训,培育“团结、创新、严谨、求实”的院风,深入研究基本历史、基本职责、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形成了以“忠诚使命、听党指挥,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涵的金戈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学院建起院史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修建了名师园、桃李园、英模墙等文化景观,建立了金戈艺术团、文化特色队等文化队伍,营造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

(三)装备文化是装备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育人不是一种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进取、责任等美德浸润心灵、提升精神品质的教育方式。世界范围内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和我军装备建设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对装备人才的素质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托厚重的文化培养人才,就是要发挥装备文化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激发学子们为装备事业建功立业的无穷力量。装备文化是锻造装备人才钢筋铁骨的精神营养。青年学子来自社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有着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装备文化的培育有助于形成为全体官兵所共同尊崇、自觉追随的新风尚。要注重挖掘和利用装备文化资源励志育人,造就装备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锻造发愤图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激励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团结合作的协同精神,熔铸装备人献身使命、不断攀登、勇于创新的灵魂和气魄。

依托厚重的文化培养人才,就是要发挥装备文化的陶冶和凝聚作用,调动学子在装备岗位报效祖国的内在动力。文化育人追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重在激发学子的内在力量,让学子置身于浓厚的装备文化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并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装备文化给予学子的是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而这些恰恰存在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种文化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之内,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员的心灵深处,流淌于学生的血液之中。

文化育人具有潜在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的鲜明特点。一种理念涵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塑造一种人才。装备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净化功能,以及强大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无疑为装备院校的发展和装备人才培育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冀生.育人为本 科学为根 文化为魂――谈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2]蓝江桥.军校教育理念的多视角审视[J].军事训练研究,2008,(4).

[3]陶传铭.发挥军事院校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N].报,2012-05-08(7).

上一篇:基于案例分析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下语用失误研究 下一篇: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