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时间:2022-08-12 03:23:34

就业导向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准则的应用型教育,其目的是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实际用人需要,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出发,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推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适应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脱颖而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语文教学改革

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是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关键。为了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该树立鲜明的就业导向,明确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明显差异,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大胆的改革,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向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构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注社会职业要求,调整教师教学理念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又大都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所以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从而导致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中职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弱化了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职业趋向,背离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初衷。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占领先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对应社会职业要求,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大方向出发,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清醒地认识到中职语文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岗位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运用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于职业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中职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应对某种考试,而是适应就业市场巨大变化的素质教育。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借鉴普通教育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客观实际要求,构建语文知识与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不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高难与深奥,但涉及的内容要更广、更新,并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应用性为一体,以期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形成扎实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相应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后对语文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设置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实现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统一、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首先,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习服务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和强化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的特点。例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重点突出应用文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点突出童话、戏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与潜力。

其次,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艺术处理。由于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升学考试中的“失败者”,知识层次与素质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在不破坏教材基本体现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相机进行艺术处理,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梯度。例如对于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的文言文采取必修加选修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推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仔细摸清所在地区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对语文素质的特殊要求,编纂以地方岗位需求为准则的语文校本教材,使语文教学凸显本地区的社会性特征和区域特性。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中职语文应该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潜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自主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例如:在教学《药》《雷雨》《项链》《哦,香雪》这一单元时,我们根据此组课文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学生求职就业需要我们树立“大语文”意识,在课堂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参加。现代教学手段应该在中职语文教学得到特别的应用。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直观动感的优势,我们得以将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感触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场景,将文字符号变成直观生动、鲜明可感的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快乐和愉悦中形成了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语文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准则的应用型教育。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关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以应用和实用为核心,实现教学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天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西部科教论坛,2009(02).

[2]尤新锋.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 教苑荟萃,2011(11).

上一篇: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 下一篇: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特点及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