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2:50:50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2011级新生进行实验调查研究,探索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抑郁;焦虑;大学生

1引言

相关研究证明,长期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和抑郁,减轻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如何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带来益处,带来影响的大小如何。以下笔者结合自己所作的具体实验研究,对此问题进行阐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为江西某大学2011级新生共400名,其中文科学生200名,理科学生200名。

2.2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通过SCL-90量表和常用体育锻炼方法调查表对400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平时常采用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2.2实验。将通过SCL-90量表筛选出的3组共60名分别表现有抑郁和焦虑问题的新生,随机平均安排在篮球、排球、足球、慢跑、健美5个锻炼小组中,每周锻炼1 h,共锻炼6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60人的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6项自测指标作为评估标准。6周后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通过SCL-90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其中有20.3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对60名有明显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后都进行了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6项指标的自评测试(表1)。

注:6项指标总评在480分以上者心理健康水平为好;360~479分为一般,360分以下为差。

实验中,被平均分配到各锻炼小组中的3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后与其症状相关的因子分也发生了各种变化(表2)。

3.2分析与讨论。从表1中可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明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1)体育锻炼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即可增强人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人性格开朗、乐观,情绪振奋,充满生气,增进自我了解,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2)体育锻炼可健全情绪生活,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指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及生理上的变化。一个人长久承受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采用自我宣泄、代偿迁移等方法减轻或迁移不良情绪。3)体育锻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良好的关系有赖于相互了解和彼此沟通。体育运动的特点要求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解除戒心,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与帮助。4)体育锻炼能产生充实感、满足感。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可使大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才能,产生充实感。另外,由于体育锻炼有其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参与者常常会获得“学会了”的愉快、“增长了”的喜悦、“成功了”的兴奋、“获胜了”的欢心等等。这些满足感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磨炼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

4结论

4.1体育锻炼是一种增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4.2篮球、排球、足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篮球、排球、足球、慢跑、健美对抑郁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排球和慢跑对焦虑的作用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杨伟,吴亮.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J].

[2]李晓冬,危萍,肖世军.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上一篇:提高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小学低龄段学生心理特征与互动式音乐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