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开的喉咙上歌唱

时间:2022-08-12 02:19:11

在众多声乐教学方法中,声乐教师总是将“打开喉咙”作为声音训练的最初步骤和基本要求。“要全面打开喉咙,不要捏着喉咙唱”;“检查一下你的喉咙打开了吗?”;“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抬起软腭、放松下巴”等等的专业术语是他们经常强调的。今天,“打开喉咙”已不再让学生们感到陌生了,因为它是被国内外声乐教师达成共识且普遍运用在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什么是打开喉咙?为何打开喉咙?打开喉咙的有什么样技术要求?喉咙打开不当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等等,笔者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观点。

一、“打开喉咙”的缘由

所谓“喉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口腔、咽腔、喉腔的俗称,又称“咽道”、“喉腔”等等。 人们在研究歌唱技巧时发现,喉咙是声带、呼吸、共鸣运动的主要区域,又与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欧洲,美声唱法已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诞生在意大利,是与意大利的语言赋予歌唱性分不开的。意大利语发音的特点主要是以五个元音为主(a、e、i、o、u),而元音发音多在咽腔部位,声音听起来比较圆润、松弛而有共鸣。“打开喉咙”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专业术语。早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歌唱大师吉・兰培尔蒂和加西亚就同是关于此观点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而吉・兰培尔蒂的学生威廉・莎士比亚在他的《歌唱的艺术》和《歌唱简论》中都有关于“打开喉咙”的观点和方法。1950年,歌唱家奥维尔・伯迟尔曾出版过《什么是打开喉咙》的声乐专著。美国当代的声乐教育家约翰・卡罗・伯金撰写的《教唱歌》一书中,收集了32位歌唱家对“打开喉咙”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26人主张要有意识地“打开喉咙”。他们普遍认为:打开喉咙歌唱是一种理想的松弛状态,是美声唱法中所追求的声音通畅和音色圆润的训练目标。书中谈到:“发音要想清晰明亮,最忌讳收紧喉咙,产生紧张的感觉。‘打开喉咙’描述的是咽部扩展到比较理想的程度。这种表述虽不够准确,但比其它传统的误导要少。这种观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方法却很多。一般说来,‘打开的喉咙’就意味着唱出最优美的歌声……” 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也曾这样启示歌者:“要使起音扎实又纯净,必须有意识地使喉咙不仅从前面打开,还必须从后面打开。因为,喉咙是声音发出时的必经之路,如果开得不够而企图发出一个丰满而又圆润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吸进之处,如果闭锁着,声音就只好去找另外的通路,要不就只有闷在里面。”由于汉语语言文化的要求,发音多以唇齿音为主,发音部位主要在口腔的前半部分,咽喉不容易被打开,口腔空间比较狭窄。而“打开喉咙”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倡歌者将咽喉的后部打开,从而扩大发声的口腔空间,产生良好的共鸣泛音。曾经4次来华讲学的著名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教授也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的艺术指导中,尤其强调美声唱法的“打开喉咙”,这也是他声乐教学的“三大法宝”之一。他说:“喉咙打开有两个优点,一是使声音出来,二是使喉结保持在下面,声音出来稳定。” 每当声乐教学中谈到有关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吐字、歌唱的共鸣时,都与“打开喉咙”息息相关。

“打开喉咙”不是独立运动、也不是单一的技巧,而是歌唱、呼吸等各个器官协调配合的结果。它的目的有三个:1、扩大口咽腔空间,创造良好的“共鸣音”环境;2、降低喉结和抬起软腭,让声音出入无阻、流畅自如;3、放松咽、喉、舌以及下颌的各器官,使歌唱的语言清晰洪亮。然而配合“打开喉咙”又有三个重要的方法,即:提起软腭、放下舌头和降低喉结。

二、“打开喉咙”的技术要求

有关“打开喉咙”的方法,诸多歌唱家在自己的声乐专著中,都有理论主张以及经验之谈。歌唱家拉弗尔・艾波曼是这样描述的:“将口咽腔的面积从说话发声的正常位置向前向后、横向纵向增大,就成了歌唱中所说的‘打开喉咙’。”美籍华人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先生这样认为:“要顺乎自然地‘打开喉咙’,放下舌根,提起小舌(软腭)就是‘打开喉咙’。”吉诺・贝基教授要求:“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要感到喉咙的两边像有两堵墙,要努力往外推才能打开喉咙。” “要感到两侧的肌肉发酸,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的。”并且教授一种简便而又快捷的办法:“我只能教给你们像打哈欠那样就是‘打开喉咙’。你按打哈欠的喉结位置去发声,这是非常简单的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寻找“打开”的状态:

1、 采用夸张地吐u(乌)母音的方法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2、 采用发h母音的“掺气法”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3、 采用叹气的方法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4、 采用软起音的方法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5、 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从以上的“方法”中可以看到:“打开喉咙”总是与“降低喉结”、“抬起软腭”、“放松舌头”相提并论,实际上它们有“异曲同功”之效。从歌唱的生理运动上分析,只要想“打开喉咙”,做“打哈欠”的动作时,软腭会自然上提,舌体松弛呈凹型,喉结同时也会向下移动(当然,这要在正确的“打哈欠”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会迅速让口咽腔的空间上、下扩大,有了大的空间,共鸣音会随着产生,音量便会增强。这也是声乐教师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时,总要利用的“提起软腭”、“放下舌头”和“降低喉结”这三个重要手段的原因所在。因此,“打开喉咙”的具体方法就是要求歌者打开、放松咽喉的腔体、降低喉结、抬起软腭、放下舌头并使其具有“空间感”。 获得打开喉咙的基本状态之后,我们会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音色变厚、变宽、变圆;其次共鸣泛音增多、气息比以往流畅;声音的力度也随即加强;咽喉不再堵塞了等等。它给我们的声乐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并带来精神上的新奇和愉悦,引导我们步入声乐的艺术殿堂……

然而,要想得到一个规范而到位的“打开喉咙”的状态,还要运用一些更为巧妙的技术技巧。吉诺・贝基教授对此又强调“打开”时的某些技巧和避免出现问题。比如:采用“闭口打哈欠”(有专家也称“半打哈欠”、“刚打哈欠”、“引发哈欠”等)的方法可以让喉咙的中、后部充分“打开”; 这能使“打开喉咙”达到更好的声音效果。他说“唱歌时前面嘴不要张得特别大,要尽量把里面打开。理想的是里面打开,前面也适当地打开。” “嘴张大帮不了什么忙。嘴张太大,喉咙则关,全功尽弃。”“罗赛利・米勒提醒大家说,她发现学生打哈欠时舌头太紧,压得太低。她建议,最好体会一下刚‘打喷嚏’的感觉。” “以‘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歌唱发声,是类似‘打哈欠’状态‘打开喉咙’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嘴张得太大,反而将喉咙后面关闭;“打开”时要积极活动软腭,不能过于僵硬,否则再大也无济于事;打开腔体还要有正确的呼吸作保障,呼吸不畅,直接影响“打开喉咙”的正确状态。实践证明:假若使用一些巧妙而得当的办法,“打开喉咙”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打开喉咙”的误区

如前所述,“打开喉咙”是声乐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给予我们诸多的益处。但是,如果掌握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分寸把握不好,便会出现技术方面的“并发症”。在声乐教学中,一些歌者概念不清、理解片面,错将喉咙视为声带,在“打开喉咙”的同时也打开了声带(又称“打开声门”),迫使声带在开启的情况下发声,并用强力气息冲击的办法去练习高音。还有歌者,使用打开的、空虚的、漏气的假声去唱高音,让声带被动发声。更有个别人,为了达到“打开喉咙”的目地,不惜采用做、撑、堵的办法来扭曲自己健康的嗓音。结果不过多久,声带便在大量漏气、畸形和超负荷的情况下,产生了声带息肉或声带小结等职业疾病,将一副好嗓子“练”坏了。这些现象无疑是一种缺乏科学理论常识和“急功近利”的蛮横行为。 还有部分歌者对“打开喉咙”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喉咙打开得越大越好,使整个咽喉扩大到极限;

误区之二:只打开喉咙的下面和后面,而忽视打开喉咙的上面,即:软腭部位;

误区之三:只注意打开喉咙,而忽视了放松和活动喉咙的肌体;

误区之四:将“打开喉咙”视为衡量美声唱法的唯一标准和方法;

误区之五:用撑、压、猛烈冲气的办法,得到“打开喉咙”的状态。

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使得“打开喉咙”这一有效方法出现了负面影响,不是“声音无力”、“音色暗淡”就是“高音上不去”、“气息不够用”等。实践证明:如果喉咙“打开”过大,会产生漏气和声带闭合不全以及声音位置下滑、音准欠佳和气息支持不得力等等现象。

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教授曾这样诠释打开喉咙的方法:“打开喉咙,我理解是打开共鸣腔体。所以,喉咙不是真正的喉咙,英文直译是打开喉咙,咱们翻译时不要与声门有关,跟声带有关。我理解它只是腔体,应该是打开腔体,不是打开喉咙,如果一打开喉咙连嗓子都打开了,声音是空虚的,连嗓子也不敢用了。所以这个矛盾要搞清楚。打开腔体,预备好共鸣腔体,决不意味着连嗓子也松开,如果嗓子松开,声音就会后、暗、撑和空。”沈湘教授全面、科学地诠释了什么是“打开喉咙”和如何正确理解“打开喉咙”的方法。

四、正确理解和使用“打开喉咙”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打开喉咙”是国内外声乐教育界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有效方法。为了建立好的歌唱状态和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歌者们都应该学习和使用这一方法。为了能正确使用和掌握它,在学习和训练中必须小心谨慎并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需要打开的是口、咽、喉的腔体,决不是声带。二、掌握打开的“度”,不可过大也不能不到位。三、将喉结降(放)到尽可能低的位置,软腭也需尽力高抬,喉咙才能完全打开。四、“掺气法”的使用不宜过长,见好就收。五、不能只“打开”就了事,还要活动口、咽、舌及上腭肌肉,防止僵硬。值得一提的是:从声音的尖、扁、直、白、窄到慢慢打开腔体,建立一种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并找到圆润、柔而又有亮度和力度的声音,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有些不太紧的声音,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打开,而有些喉咙很紧的人,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打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歌者都必需使用这一方法,也不是初学者的“必修课”。

“打开喉咙”的声乐方法在我国已经普及运用了几十年。今天的中国声乐在国际歌坛比赛中频频夺冠并引起世人瞩目。这说明我国的声乐教育已具备国际水平。近些年,我国也相继举办了一些国际声乐赛事,其中“金钟奖”国际音乐比赛就永久落户于广州,这为广大的声乐演唱者“走向国际”提供了专业展示的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十八世纪是欧洲声乐的黄金时期,那二十一世纪便是中国声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样的时代,积极努力、认真仔细地研究声乐教学的技术技巧,发扬光大声乐艺术,乃是我们每一位声乐教师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艺术学校)

上一篇:眼前飞舞着鲜活的面容 下一篇:谈高校艺术教育中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