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时间:2022-08-12 11:27:06

我们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一直记得那位老师。在接受完我的采访后,她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她站起来,向我鞠了一躬,诚恳地说:“原来我不知道自己那次教育为什么失败了,但通过你的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谢谢你。”

4年前,曾采访一所学校。4年后,偶然遇见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她告诉我,学校根据我的采访提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来自一线的反馈,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时代波诡云谲,它要求专业记者不是简单的现象讲述者,而是教育规律的深度挖掘者;不是信息的占有者,而是价值的判断者;不是他人的跟随者,而是时代的引领者。

面对新时代的呼唤,我们准备好了吗?

新时代的记者,一定要有神圣的好奇心。教育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用好奇心把它唤醒?从表面来看,许多教育行为大同小异,但好奇的追问却可以揭示出平凡背后多彩的世界:它的意义是什么?源于何种教育理论的支撑?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不管我们工作多久,有多疲惫,这一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敏锐,都会帮助我们打破表象的遮蔽,直抵教育的核心。

新时代的记者,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纵观近现代教育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教育教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哲学家。其实,当记者何尝不经历相似的三重境界呢?刚开始,我们可能只是一个现象的记录者,然后成为诗性的写作者,最后成为哲学的思考者。

哲学是关于扬弃和批判的学问,意味着“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的气象和风骨。做记者,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勇气对事实做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只会传递现成的观念;面对所谓的“既定结论”,要学会拒绝和怀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纷扰复杂的世界,要用自己的头脑去理出头绪来。

然而,现实的难题是: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如何才能将形而上的思想和规律传递给大家?

关键是让思考贴着地面行走,不让它在云端凌空舞蹈。

世界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战火还不够近。”教育记者的战场在哪里?在学校里,在与局长、校长、教师的思想碰撞里。

曾经有过持续多天、每天都长达16个小时的采访经历;曾有过因与教师们交流,而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时候;还有听到教师的改革实验时,热血沸腾,恨不得跃上讲台、一展身手的时刻……

从这些最普通的人身上,我理解到,不管中国教育遇到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自发应对的并不是理论家,而是身处其中的实践者。他们的思考和践行,化作了新闻作品的血和肉,滋养了整个教育新闻事业。

我有幸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参与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波澜起伏的征程里。我的作品,也许只是反映了教育中常有的平常瞬间,但整个世界不都是在这平常的瞬间中被悄悄改变的吗?

我们活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从心底开出的花。

代表作品:

1 《教育:让思考力生长》,原载《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2 《2007,基础教育精神价值的回归》,原载《人民教育》2007年第24期。

3 《让教育回归“常识”一一写在岁末年初的一些思考》,原载《人民教育》2011年第1期。

4 《改造学校的“秘密”》,原载《人民教育》2011年第8期。

5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速写》,原载《人民教育》2012年第11期。

上一篇:回归数学的天然属性——简单 下一篇:嘉实货币T+0快速取现上线 7.24小时“即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