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夫妻协议的法律规制

时间:2022-08-12 11:16:36

试论夫妻协议的法律规制

【摘 要】在人类社会,随着婚姻的出现,婚姻制度也呈现出规律性演进,它的发展遵循着男女两性关系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情在充斥着婚姻生活,为了保卫婚姻,夫妻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甚至缔结“夫妻协议”,并且此协议涉及到夫妻生活的方方面面。司法实践中也有离婚时依据“夫妻协议”要求过错方进行赔偿的案例。但是对所谓的“夫妻协议”无论法院的判决还是学者的观点都存在差异。本文则就该协议进行论述。

【关键词】夫妻协议;道德;法律

随着2004年重庆市首例夫妻“空床费”索赔案件的出现,诸如此类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涌现,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引起极大的争议,至今在法学界没有定论。

一、夫妻协议的概念和内容

本文所阐述的“夫妻协议”是一种夫妻婚姻存续期间涉及婚姻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广泛内容的协议。其内容可以涉及夫妻婚后财产属性、夫妻间的忠实义务以及夫妻存续期间债权债务关系等各方面。夫妻双方为了保卫婚姻,会在夫妻协议中进行各式各样详细而全面的约定。为此,笔者将“夫妻协议”定义为:“夫妻双方在婚前或者婚后约定的,以保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不违反约定的夫妻财产、忠诚为目的的,以违约金或赔偿金为责任形式的有关人身关系的协议。”

二、夫妻协议的效力分析

从夫妻协议的签订时间和涉及的内容来看,以一刀切的方式说明夫妻协议有效还是无效是不能明确阐明的。因此,本文分类予以阐述不同夫妻协议的效力。

(1)婚前约定婚后夫妻财产的夫妻协议效力。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认可依法或依约定设立夫妻财产制,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适用效力上有约定从约定,约定财产制在通常情况下优先于法定财产制适用。只有在夫妻未就夫妻财产关系做出其他约定或约定依法无效、约定被撤销或终止时,才适用法定财产制。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没有约定的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即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只有当夫妻未作约定或者约定无效或被撤销时,才能适用法定财产制。可见,各国对于夫妻婚前约定婚后财产的协议均持有一致承认的态度,只要该协议符合合同有效的条件即可。

(2)对于涉及人身关系的夫妻协议效力。对这类夫妻协议的效力,也就是被热议的“忠诚协议”的效力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第一,忠诚契约不具有可执行性,并且在举证过程中会涉及到对第三人隐私权的侵犯。第二,夫妻之间忠诚的问题属于道德范畴,婚姻法规定的“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并不具有可执行性,“应当”只是一种价值提倡,“应当”不等同于“必须”。第三,因忠诚契约涉及到人身权,而人身权是法定的,不能通过契约加以限制,忠诚契约的有效缺乏正当性依据。第四,忠诚契约中绝大部分表意人的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是一种虚幻的允诺。持肯定观点的则认为:第一,忠诚契约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第二,忠诚契约非但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且在婚姻法里还有明确的依据,是将婚姻抽象原则的具体化;第三,自由可以通过法律加以限制;第四,婚姻的本质就是契约。

笔者的观点支持此类的“忠诚协议”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原因在于。首先,婚外情必然被认定为非主流的道德规范,道德的问题应靠道德调整,“法律要给人们留下一个私生活空间”。婚姻必须是自愿的,应当以爱情为前提,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婚姻或始或终的权利,法律不能加以干预,只能停留于卧室之外。如果双方因家庭琐事感情确已破裂,或一方存在出轨不忠的行为,甚至说一方的性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等,难免就会有一方移情别恋,这时,夫妻忠诚协议就显然成为了个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牢笼。如果法律规定这种协议有效,那么这种人就丧失了对婚姻自主选择的权利,就将生活在极度痛苦之中。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如果连最低的道德要求都不能保障其实现,何以能够将忠诚契约这样的较高要求的义务推给道德来约束?对待忠诚契约上,婚姻法必须要在社会秩序价值和个体自由价值之间做出选择,以便其能够在当事人之间更好的适用。其次,侵权损害不能通过合同契约事先约定。侵权损害实行的是填补损害的赔偿原则,损害事实是损害赔偿发生的基础,赔偿的数额不能由双方当事人预先约定,而是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当事人有多大损失就相应获得多少赔偿。无论何种原因婚姻的结束,婚姻双方的每个人都是受害方,但是无过错方受损害的程度无法通过实际的价值评估得以计算。因此对于这类协议的效力应该归于无效。

现代婚姻的脆弱,导致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来维护婚姻的安全,保障婚姻破裂后自己的正当权益得以实现。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忠诚协议的相关规定,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性质及效力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困难和混乱。法律对婚姻协议一般规定的缺失,使得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不得不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处理具体案件,而不同的理解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不同的法院判决结果并不一致。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武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