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8-12 11:07:39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土木工程的施工也在耗费着大量的能源资源,同时对自然环境等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提高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并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土木工程 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2 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 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 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 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1.3 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的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当代绿色施工技术, 以更加适应社会时代对土木工程的需求。笔者提出在未来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2.1 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目前在我国, 虽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广大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并不强,这也是当前阻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因素。为此,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对于未来发展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是极为有利的。

2.2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由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涉及到的技术范围较广,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考虑的因素也较多。为此, 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发现实际的施工现状与设计图纸和既定的施工方案有很大的出入, 或者在施工中有突发状况的发生, 会使设计图纸不能再继续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求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的交流沟通, 施工单位要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实际土木工程概况, 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单位详细分析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以避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方发现问题, 再进行解决,耽误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发展展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 在一定条件下, 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

施工本身而言,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 施工技术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 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施工技术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 求解其内力和位移, 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 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控制实施难度较大, 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 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4 土木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比如最基本的原料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海水均不能使用。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5 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5.1 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5.2 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

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6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6.1 浇筑

浇筑前,首先要检查模板、钢筋的预埋件的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然后,清除模板的物质并检查模板上的缝隙是否都已堵严实。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不间断的持续进行。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把下一层混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6.2 养护

由于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痕。通常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痕需要采取保温对策。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首先要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应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其次,尽量控制混凝土置放地点的温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最后,要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不融合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能保持最佳品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采取保温防寒措施,迎风面更应加强防寒挡风。

7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出料到建筑入模的这段距离称为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有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应尽量最少的运送次数的运输间,避免产生分离、砂浆流动等现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并且要安排专职维护人员对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

8 结论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落后的施工技术,摒弃对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施工技术, 同时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另外, 土木工程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施工过程,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中要充分与设计、管理等各个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作用和性能。同时要加大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使其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期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 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 促进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传德.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03期

[2]严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3]吴刚.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2005年02期

上一篇:有关河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探索研究 下一篇:盐化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