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意见

时间:2022-08-12 09:53:03

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意见

我市自2013年启动实施小班化教育工作以来,已有44所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在此带动下,各地克服困难,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加快推进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制定实施本意见。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为载体,坚持育人为本,学为中心,加强小班化教育范式研究,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式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

(一)公平。坚持教育公平理念,公平发展每一所学校,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维护教育机会公平,追求教育质量公平,保障教育过程公平。

(二)个性。坚持个性发展理念,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实施个别化教学,支持个性化学习,创办有个性的学校,发展有个性的教师,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三)智慧。坚持智慧教育理念,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增进教师专业智慧,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用科学实践改造经验,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四)成长。坚持健康成长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天性,创造自由发展空间,激发内在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自主成长。

(一)环境与文化。加强小班化教育环境与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创设适合于小班化教学的现代化课堂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注重细节设计和管理,创设精致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向教师、学生全面开放,创设人本化学习环境。更新办学理念,倡树良好校风,加强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感召力的学校文化环境。

(二)课程。深化小班化条件下的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水平。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推进学校活动课程化,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促进三级课程整合,提高课程实施效率。

(三)教学方式。推进小班化条件下的教学方式改革。加强小班化教学范式研究,总结推广小班化教学创新成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尝试“慕课教学(moocs)” 和“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全面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创新学生作业形式和内容,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特色教育。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特色创建活动。依托学校传统、资源优势和师资条件,发挥小班教学优势,开发建设一批校本特色课程。大力开展“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依托特色项目,生成特色领域,并逐步形成整体办学特色。

(五)教育评价。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和调控作用。研究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小班化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学生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深化教育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研究筛选小班化教学基本范式。根据学科特点细化教学流程,结合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实践经验,开展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收集整理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形成典型案例。

(二)培养骨干师资。把小班化教育骨干师资培养纳入全市教师梯级培养计划,促进小班化教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在全市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名额分配中适当向小班化试点学校倾斜,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更多机会。重点选拔一批具有小班化教育改革激情和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打造“校、县(区、中心)、市”三级小班化教学骨干教师群。

(三)促进教育交流。加强域内学校合作,支持有共同教育理念和愿景的学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小班化教育学校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小班化教育骨干校和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学校面向全市举办承办小班化教育报告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小班化教学比赛、案例征集、教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提高小班化教育教研水平。加强小班化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域内小班化教育培训能力。加强与小班化教育先进地区的工作联系,发挥域外专家的引领作用,适时举办高水平专家论坛。

(四)强化督导评估。把小班化教育纳入全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体系,推进市域小班化教育科学发展。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创建一批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小班化教育发展定期

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市域内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为全市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环境。各级教科研部门要发挥教研员的业务核心作用,深化各领域、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推出一批高质量教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市小班化教育品质。各试点学校要切实担负起小班化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强小班化教育环境和文化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小班化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县区教育局、各有关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方案并切实推进落实,对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或单位给予表彰。

上一篇:全县绿化造林工作意见 下一篇: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