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应求效应

时间:2022-08-12 08:46:54

读书应求效应

诸葛亮读书但观大略,陶潜读书不求甚解,而朱熹读书不放一字过,三人皆为古之贤达之士,读书方法却迥然不同,这确实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读书要讲究层次,在不同层次中求不同效应

一曰浅效应。诸葛亮读书但观大略,泛泛而读,可谓求其浅。今天大量信息的存在固然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维,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呢?据我看来,每天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信息大可观大略,浏览而已。如一些报纸、杂志等,对其中一些新闻报道,我们只要有一面之交,初步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字字深味,句句领会”。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所求的是“知世间兵事而运,掌天下形势而筹”。读书是为拓视野、启思维,故观其大略,知其一二就可。我们对待浅层次信息就应采取浏览方法,泛泛而读。

二曰中效应。陶潜,一个诗人,读书不求甚解,往往只为陶冶情操,求其“意境”“词工”,至于“一字之用、一句之式”,他确无甚兴趣。陶潜的读书方法正是读书中效应的发挥。我们在读一些课外辅助材料和一些带有新观点、新思想、新动向的文章时,就应求中效应,采取通读方式。既不能但观大略,对此事由来、现状、发展趋势、大的轮廓茫然无知,也不能“一字不放”,深钻细研,这确实是时间精力所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对于这类信息应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知其表而不必探其里,有个大概了解、掌握中心即可。通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应教育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中效应信息的吸收。

三曰深效应。如果说前两种效应是信息的扩散,要泛读,那么深效应就是一种信息凝聚,须精读。朱熹主张“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古书要“熟读而精深”“不放一字过”。对于我们所学的课程和一些感兴趣的专业就应采取精读方式,发挥读书深效应,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知识结构的骨架,都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所以,对于这类信息我们就要求其“博、精、深”,要“十目一行”,深入文章中去逐字逐句读,“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由表及里,反复思考,细细品味,达到会意。而对于重点章节更要学深吃透,达到融会贯通。比如我们对待一些古文,就要求其精,一字一句地研读,每一个字、词、句都要知其用法、特点。精读建立在泛读基础之上,读书深效应也有赖于浅、中效应,三者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但是精读―――充分发挥读书深效则应成为我们读书的主导方向。

上一篇:篮球网.墨镜.雨伞.运动服 下一篇:从课文中采撷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