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具体量”和“相对量”

时间:2022-08-12 08:40:00

分数具有两种不同的表征方式:1、分数可以表示量的大小,这时或者是单位分数,或者是分数单位的整数倍;2、分数可以表示 “分率”。“ 分率”是以一个量为标准量去度量另一个量所得的结果,它是描述两个量的“比率关系”。无论是作为“数量”的分数还是作为“比率”的分数,其核心都是“分数单位”,“分数”概念就是在不同意义情境下,有着“除”的不变性。

六年级复习出现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 米,第二根长( )米。”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但在练习中发现有近半的学生把答案写成了4米。深究其原因,学生多数是把“长 米”读成“长 ”了。表面上看,这样的错误似乎是因为学生粗心没有读清单位名称所造成的。但细心思量:为什么学生读题时看不清楚这个“米”字呢?根本的问题在哪?学生理解诸如长“ 米”和“ ”的区别与联系吗?学生能从分数的本质上理解它们的内涵吗?

如:① 米和一根绳子的 谁长?②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米,第二根截去全长的 ,余下的哪根绳子长?

像这样的问题,答案都是不唯一的。 米是以1米为整体的,它的长度是具体的、确定的;而一根绳子的 ,是把绳子的全长看做一个整体, 是针对这根绳子而言的,绳子的全长是不确定的量,全长的 是随全长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这个“ ”是相对的。产生这种不确定的最根本原因就是“ 米”和“ ”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对“分数”的“具体的量”和“相对的量”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就会意识到这个单位名称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以上仅仅是对“分数”的两种表征方式作了简单的诠注。斟酌再三,如果要让学生对“分数”有深度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把题目改成:

一根绳子,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哪一段长一些?

①第一段长 ②第二段长 ③两段同样长 ④无法比较

题目的第一个条件“第一段长 米”在这里其实是一个干扰条件,分析题意,这道题不是平均分,很定有一段长一段短,由此可排除“③两段同样长”和“④无法比较”这两个选择。再通过建模(画线段图),第二段占全长的 ,很明显第一段就是占全长的 。(4个 >3个 )所以选择“①第一段长”。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下一篇:走进国学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