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下)

时间:2022-08-12 07:58:41

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下)

(接8期)

五、分析情节鉴赏类。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或其性格展示的过程。情节的考查,一般建立在对情节片段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具体题型有对情节片段基本题材的概括,有对某一情节片段在整个情节中的地位意义的分析,有对情节线索的把握与分析。

【例1】(2007・宁夏卷)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例2】(2009・安徽卷)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例3】(2009・浙江卷)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例4】(2009・四川卷)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

解题思路:

⑴把握文章思路,划分情节片段;

⑵概括情节片段的具体题材;

⑶分析判断情节片段在全文中的地位;

⑷明确贯穿题材以形成情节的线索。

【例1】的答案: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例2】的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例3】的答案: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例4】的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六、赏析小说语言

小说中一些含蕴着某种表现手法或言外之意的句子,往往是考查的重要对象。其他如语言风格、语言特色也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面孔。

【例1】(2009・四川卷)14.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4分)

【例2】(2009・安徽卷)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例3】(2009・浙江卷)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注:见下文)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

【例4】(2007・湖北卷)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例5】(2009・安徽卷)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

⑴明确手法,分析形象性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理性意义;

⑵透过关键词,捕捉句子的言外之意;

⑶熟记语言风格和特色的基本类型,在充分感受对象文本的语言之后,作出判断,并能例举文本实例进行分析。

【例1】的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2】的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例3】的答案:显示人物的情态;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例4】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例5】的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热点句式例解(二) 下一篇:李冰冰哥本哈根环保之旅:就算作秀也值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