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与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12 07:55:45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与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围绕职业院校教育特征对教师的要求,对徐州机电高职校所实施的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与教师五年生涯规划的有机衔接进行个案研究,探讨职业院校教师开展生涯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师 专业成长计划 生涯规划

课 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以生涯发展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创新与实践》(D/2008/01/061)子课题,主持人:贾涛。

本文以徐州机电高职校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与教师五年(2010-2015)生涯规划活动为个案开展研究,探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及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场所,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主体。随着市场化办学的推进,用工制度的变化,“教师”这个词应被赋予更多的职业内涵。笔者认为“教师”不再是身份与普通职业的概念,而是一个“专业”,一种知识性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因此,教师这个职业必须按照社会的期待、知识服务者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教师潜能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程度与自我执行的力度。学校实施专业成长计划,就是提升教师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引导教师将教学工作当作终生的事业,或将教学工作当做一生值得奉献的专业来对待。

2.教师阶段成长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制定专业成长计划既是学校本质特点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征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社会责任的感召与实现教育生命价值的需要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教师明确阶段的奋斗目标,使得教师在不同教育年龄阶段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使教师“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为”,使得教师理解“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引导教师树立“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的职业成长理念。学校实施专业成长计划,引导教师开展生涯规划,就是促使教师提高每一个阶段的教育与教学质量,感受到自己参与教育过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是教师准确地对自己和环境做出了评估之后,确定适合自己、有实现可能的职业发展目标的路径。一般来说,教师生涯规划类型选择正确,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否则会制约教师的职业发展。笔者从教师职业特征的角度,从如下四个维度研究教师职业规划的类型划分,即学历提高、职称晋升、专业发展、技能提升,也可以按照工作时间维度进行划分。

从学历层次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从技能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从教师职称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毕业)—教员实习阶段(教员),1年过渡—初级职称阶段(助理),5年实践—中级职称阶段(讲师),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副高级职称阶段(副教授或高级讲师)5年以上的实践学习—正高级职称。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

三、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案例

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是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解读教育的政策法规,分析当前及未来的教育形式,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而制定的教师专业成长方案。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是引导“准教师”成长为“名副其实教师”的外在驱动力融入生涯规划变为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下面以徐州机电高职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为例。

1.国家要求

(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学历。

(2)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技能要求没有明确)。

(3)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江苏省教育厅及联合职业学院的要求

(1)英语达到国家规定的3~8级(成人3级,全日制4级),获得学士学位。

(2)通过国家普通话测试。

(3)通过江苏省或国家中高级职称英语统考。

(4)通过江苏省中高级职称计算机统考。

(5)通过江苏省教师上岗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等),获得合格证书。

(6)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阅历。

3.学校的基本要求

(1)专业教师要获得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2)每周完成10课时的额定教学工作量。

(3)所授课科目及格率、技能及格率达到学校考核规定的基本要求。

(4)学期教学督导评价及学生评教在良好以上。

(5)每年在省部级合法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公开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具有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的要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或参与市级课题立项,或参加省级技术比赛获奖。

(6)按照学校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

(7)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要参加徐州市技术比武活动。

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步骤及目标确定

1.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开展自我评估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SWOT”分析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通过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比较,教师能自主发现长处与短处,明确自身发展障碍,以及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并把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系统思考,概括出基本结论,形成指导自我发展的决策性建议,从而做出较为可行的决策与规划。

2.目标确立

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在确立整体目标之后,要思考自我提升的生涯规划的类型,之后进行目标分解,分化为符合阶段目标要求的中期、短期目标。如徐州机电高职校教师在拟定生涯发展目标时,就会自觉地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作为个体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通过开展5年(2010-2015年)生涯规划,阶段性地促使教师有侧重点地提升自己,不仅目标适宜,而且便于落实。

3.策略实施

职业生涯策略指的是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当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达成此目标。

策略的实施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设计、教育培训安排、实践计划等。比如教师在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之后,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要成为这种类型、这样层次的教师,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心理上要做好哪些准备?需要经过几个阶段?要采取哪些措施?什么时间完成?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其次是设计以后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大体时间,然后提出和解决成长中需要的条件和措施问题。

4.反馈修正

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原定职业生涯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这时需要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回头看,及时修正规划目标并调整实施方案。

徐州机电高职校把教师生涯规划纳入教师专业促进发展计划的学年考核之中。在通常的情况下,教师填写完职业生涯规划书后,由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系部领导组成教师生涯规划指导小组,认真讨论每一位教师的生涯规划情况,对于自我评估不深入的、目标确立不具挑战性的,实施策略比较困难的及时给予反馈。每学年结束之后,系部考核小组要集中进行督查,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生涯规划书。

五、建议

1.可行性

教师的5年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的学历、职能、技能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技能、知识基础等现有条件及水平)进行规划,不要脱离实际,更不要走过场。一定要避免或从网上下载后抄一抄,或应付检查随便写一写,这些搞形式主义的想法必会对未来自身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适应性

即一定要客观分析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家庭的变化、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个性特征等等,进行阶段性的适时调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涯规划的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在操作上要考虑到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时间的适度伸缩性。

3.实践性

即教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的基本要求,确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要有实施的措施与完成的时间表,确保规划合理、落实有力。只有这样,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从教的生命

价值。

4.持续性

由于不同的教师处于不同的年龄、职称阶段、学历层次,因此其规划应各有所长、百花齐放。此外,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要对其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既要体现教育的连续性,更要保持自我发展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与教师五年生涯规划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前者是外因,是教师开展生涯规划的目标指南;后者是内因,是教师主动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融入个体生涯规划,形成发展内驱力的具体措施。总之,教师要将个体的专业成长扎根于学校,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专业化进程,提高教育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丽敏等译.[美]Ralph fessler & Jun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刘铁芳.教育者的遐思[J].人民教育,2000(2).

[3]赵北平,雷五明.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发展[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崔宇.教师互动计划:美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8(5).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

上一篇:中职机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心理学家挑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