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国企业文化融合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2 07:02:31

影响跨国企业文化融合因素分析

摘 要:运用调查问卷反映影响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的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研究影响跨国企业文化融合因素并探索跨国企业管理的文化融合的对策,实现跨国企业腾飞。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跨国企业多元文化特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可能会扰乱跨国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重要管理思想在跨国企业管理的文化融合具有关键性地位,对于跨国企业成功与否,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是主要原因,因此,跨国企业的文化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跨国企业要制定规范化方针和政策文化调适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来克服文化差异性的消极影响。这样有利于跨国企业更好地实施文化融合,促进跨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对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国企业 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 文化管理

跨国企业文化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特点,这种特点给跨国企业发展和传统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提出了新要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摩擦,是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1]。当一个企业发展比较成熟时,它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程序已经比较完备,具备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特色,但在跨国企业中两者不同的企业发展特色文化决定的两者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因此,跨国企业的文化融合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跨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在于跨国企业巧妙的克服文化差异并合理利用文化差异。正如戴维・A・利克斯所说:“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2]。可以看出文化差异是跨国公司成败的关键,只有合理的处理跨国文化,积极将文化差异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跨国文化在企业中扮演着无形经营者的企业角色。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据统计,世界500强已经有400多家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了中国[3]。从1993年起,中国连续数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从2001 年到2005年间,我国吸收跨国投资2861亿美元,吸收跨国投资数量占改革开放以来27 年间吸收跨国投资总量的45%[3]。正如我国市场经济中,随着跨国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跨国企业在国内的投资与发展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跨国企业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尤其重要的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技术、决策、控制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让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跨国企业需要面对中国特有文化和外来文化差异性的碰撞,这样往往使跨国企业的外方和中方管理者在管理理念、决策方式、控制程序等方面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分歧,同时,中方与外方的企业员工也会在工作方式、价值观、行为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跨国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文化冲突,了解影响这些差异的文化融合因素,制定有效的文化融合机制,才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管理运营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国企业文化融合因素分析

对于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现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影响跨国企业管理文化融合的因素数据,调查对象为A跨国公司在职员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然后进行随机调查。调查问卷均是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本次调查问卷有效率之高原因在于企业有计划统一组织情况下完成的。调查问卷从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人文环境、管理理念、工作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以此来找到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的有效方式。

(一)意识形态

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化。意识形态是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的直接体现。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角度来说,跨国企业中存在个人竞争与群体竞争的差异,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主张个人竞争意识,要以自我实现为价值导向。这种意识形态在跨国企业中主要表现出个人争强好胜的性格和竞争意识,而契约作为联系企业与雇员的纽带,将个人能力与企业报酬结合为一体。中国的文化崇尚“中庸之道”[4],即在管理上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融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以实现管理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国跨国企业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强调和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在稳定和谐中促进跨国企业发展。基于这一点,通过对“您是否同意跨国企业中意识形态差距很大”的调查中发现,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为111人,接近占56%;而不同意的为46人,占23%,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同意跨国企业中意识形态差距很大,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成为普遍的、一般的。

(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象征,例如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体现一种追求卓越的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核心价值观也体现在人们的思考方式不同,跨国企业中存在形象思维、综合思维、抽象思维和实证思维,这种思维充分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而西方人更喜欢抽象思维和实证思维,这就导致了跨国企业存在思维差异性。通过对“您是否同意跨国企业中核心价值观差距很大”的调查中发现,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为131人,接近占60%;而不同意的为36人,占18%,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同意跨国企业中核心价值观差距很大,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是普遍现象。正是这种中外思维模式的差异,很可能在企业经营目标、思维等方面存在分歧,这也是常常导致企业跨文化沟通中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企业管理者必须谨慎对待。

(三)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跨国企业内部组织文化,但这种组织文化是由不同群体或个体不同的文化或者企业本身具有组织文化构成的,群体或者个体对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每一个跨国企业在背景环境下的不同人文文化元素都需要去观察、去理解和去吸收,不断丰富组织人文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环境氛围,这种人文环境有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文化建构主义者采用“深描”的方法了解组织文化,并认为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将更多的个体文化赋予组织文化的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5]。个体成员对组织人文环境建设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体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人文环境,个人积极性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第二,人文环境不断吸收个体通过学习塑造的文化来建设组织文化。通过对“是否同意跨国企业中内部人文环境差距很大”的调查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为149人,接近占75%;而不同意的为9人,接近占5%,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同意跨国企业中人文环境差距很大。而这种在人文环境差异的存在,使得跨国企业要更加重视内部组织文化的建设。

(四)管理理念

跨国企业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在企业经营中表现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跨国企业在工作中倾向于充分高效地利用的有限时间,高度强调计划性和程序性,他们往往针对工作的每个环节制定详尽地计划,且要求严格按照计划和程序行事。国内企业对这一管理理念恰恰相反,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中体现是更注重工作完成的结果好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放弃追求细节,追求最后结果,以求灵活地完成任务。通过对“您是否同意跨国企业管理理念差距很大”的调查中发现,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为126人,接近占65%;而不同意的为54人,接近占27%,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同意跨国企业中管理理念差距很大。所以跨国企业要重视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对于经营目标要加强宣导,避免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对经理管理认知的不一致。

结论:

影响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的因素很多,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表明: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的影响的前四位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人文环境以及管理理念。不同跨国企业中的文化冲突和矛盾特点不尽相同,我们必须实事求是选择企业实情和所处文化环境的方式进行融合。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对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就是将不同特质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人文环境以及管理理念经过一定处理形成一种全新企业文化。这种处理不是对原有文化的简单处理,也不是简单继承文化,我们要对跨国企业优秀文化部分进行宣传和培训,在跨国企业内部共有认识基础上建立一种新企业文化。跨国企业文化融合就是要在融合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文化差异导致跨国企业的文化矛盾的发生,要注重利用文化差异的积极作用,在跨国企业建立以信任、尊重为主要的文化关系,积极吸收全球性文化,这样能够使跨国企业具有多元性、整体性特征的企业文化,极大增强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席旭东.跨文化管理方法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富立友.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实施迫在眉睫[J].中外管理,1996,(5):35.

[3] 王志乐. 2007跨国公司中国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6-10.

[4]钱一欣.跨国企业管理中文化整合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5] GEERTZC.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M].New York: Basic Books,1973.

上一篇:平煤股份香山矿爆破作业产生残爆丢炮现象调研... 下一篇: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