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与Group Project研讨式课堂对比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12 06:55:03

对分课堂与Group Project研讨式课堂对比实践研究

【摘要】对分课堂是国内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中国原创教学新方法。它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研讨式课堂的各自优点,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自觉为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对分课堂的基本环节设计与实施,并将对分课堂与Group Project研讨式课堂进行了对比实践研究。

【关键词】对分课堂 研讨式教学 课堂改革 对比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06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5E09000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YB20161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9-01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为三大主线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大学课堂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信息化时代正倒逼大学课堂改革[1-3],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应该反思的。对分课堂是国内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中国原创教学新方法[4],它融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与研讨式课堂[5-6]的优点,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分课堂试图从根本层面摆脱我国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分课堂的基本环节设计与实施,并将对分课堂与研讨式课堂进行了对比实践研究。

一、对分课堂基本模块设计与实施

对分课堂的三个基本模块是前后相继、环环相扣的。先有教师的讲解,接着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是小组的讨论,最后是全班分享。

(1)讲授模块(Presentation)

对分课堂的理念是先教后学,为此保留了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环节,主要是为了保证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对分课堂的讲授又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传统课堂教师负责所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解释与总结,备课工作量很大,基本上每次课需要完成几十页的PPT。在对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短,只讲解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重点以及难点,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课后学习,让学生在课后有主动探索的空间,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讲授环节体现了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灌输者”回归到“引导者”的正确定位。

(2)作业模块(Assimilation)

作业环节是学生课下独立学习与内化吸收的关键,没有作业环节就没有后面的讨论模块。由于教师在讲授环节交给了学生基本框架、重点与难点,但并未穷尽内容,所以作业环节可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发挥。对分的作业形式也不同于传统课堂,以传统工科类课堂为例,其作业形式无外乎是固定数量的课后习题,同学们迫于平时成绩的压力,基本都会上交,但往往抄袭率很高,没有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当然不同的课程作业的形式也会不一样,对分课堂提倡作业一定要与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理想的作业应该难度适中、负担适中,每个学生都好上手,但不同学生完成的质量不同。“亮考帮”是很好的一种作业形式,不管是理工类、还是文管类课程都可以套用。“亮”即列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考”即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于挑战别人;“帮”即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另外“读书笔记”也是一种较好的作业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拼字数、拼形式与质量。

(3)讨论模块(Discussion)

讨论环节体现了对分课堂的互助、合作学习。讨论分为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次序不能变动。讨论时间根据作业情况确定,小组人数最好不要超过4人。小组讨论时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亮考帮”作业,体现互助学习,最后总结出小组的“亮考帮”;教师抽查就是随机抽查小组成员讲出小组的讨论结果,而非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认真参与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尽量鼓励学生提问与发言,可以抽点其他同学来回答,督促全班认真听。最后未解决的共性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

二、对分课堂与Group Project课堂对比实践

为了检验对分课堂的实际效果,在2016年春季学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工程系大学三年级《港口机械设计》专业任选课中,尝试了Group Project与隔堂对分模式的对比。该班学生16人,每周上课一次,连续2节,每节45分钟。总共上课14周,前一半课程采用Group Project模式,后一半课程采用对分模式。Group Project是国外大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研讨式教学模式,国内的大学也经常在借鉴与运用。国外的经验往往是老师在开学之初将课程任务进行分解,不进行任何讲授,课后由一研究生带领与组织小组成员就所负责的课题进行研讨,最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与讨论。

从教学组织与内容来看,对分模式下学生们对整本书各章节的内容能做到同等关注,而最坏的课堂效果可能在Group Project课堂上出现,某一小组在台上精彩的演讲,台下的其他小组同学根本没有参与,因为他们课下根本没关注过其他小组所负责的内容,这是Group Project最大的问题所在。从学习效果与所花费时间来看,对分模式下课后作业最高分获得者所花费课下时间最长不超过5小时,而Group Project模式下,虽然大多数章节的ppt演示文稿可以从网上下载,但学生们反映至少得花5-6个小时进行消化,负责难度较大章节的学生可能花1-3天时间不等,课后复旦较大。从学生能力培养来看,对分课堂将有备而来的互动讨论放到课堂上,学生在讨论中锻炼表达能力,更多的是学会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与促进,深化理解,而Group Project模式最后演变成每个学生均上台做Presentation,虽然演讲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实质上忽略了团队或项目的意义。

三、结论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的课堂改革面临诸多挑战。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新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与唤醒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自觉。这一目的需要贯穿于教学方法实施的全过程,同时包含在教学环节的每个步骤设计,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对分课堂作为国内教育界的首创,结合了传统教授式课堂与研讨式课堂的优点,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课堂的精华,同时又体现了教与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通过与Group Project研讨式课堂的对比实践表明,对分课堂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积极性,找到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会更好。一旦学生找到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形成习惯,以后毕业走入社会,大多数学生都会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 65-67.

[2]李志民.互联网正在倒逼大学课堂改革.中国教育网络,2015.

[3]沈翔,刘建进.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科教导刊,2015(18):109-110.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72-74.

[6]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6):146-148.

作者简介:

王芳(1985-),女,浙江龙游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

上一篇:孟子教育思想对现今中职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楼阁·牌坊·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