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

时间:2022-10-24 06:15:3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冲击,给大学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单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分课堂”的出现,创造出“中国化”“本土化”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真正吸收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新模式 自主性 创造性

一、引言

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下,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师所能传授的远远无法同网络上的知识量相比。学生也不再以记忆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而要掌握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发挥学生本身的创造性来创生出新的知识。传统的单纯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迎合当今社会对人材培养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堂由于其特殊的属性,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思潮的历史演变,从“以教代学”―“以教导学”―“先教后学”―“变教为学”之蜕变,其间凸显的表象是教与学双方在课堂时间利用率上的变化,即从“全师型”到“全生型”的演进,从“教师包讲”到“学生自治”的出新。“对分课堂” 便是在这样的教学思潮的演变中应运而生,此外,“对分课堂”是在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支撑下,融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中国化”“本土化”的教学新模式。

二、对分课堂的内涵阐释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所提出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

对分课堂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清晰的环节,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即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为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扫除障碍;学生课后需要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个性化深入学习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下次课学生展开讨论(Discussion),根据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成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为小组讨论、组间讨论和全班讨论三个环节。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其最关键的特征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下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实现“隔堂对分”;有时根据学科的特点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当堂对分”的形式,但仍然要强调学生需要课上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来进行内化吸收。

通过“对分”的形式,使学生不再是单一讲授式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转向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通过听课、自学、作业、讨论等方式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增进了教学^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强调重模仿、记忆的语言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也就是说,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纯传授式教学,学生知识的获得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要做的只是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当今知识激增和速衰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培养出学生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不可能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缺失。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个“积极地从所发生的事件中寻求(甚至加强)意义的创造性过程”。目前很多研究都已表明,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等传统观念。要消除学生这种偏见,首先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给学生发挥的自由,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总之,英语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应是一种“产出性学习”。

在我们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对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对我国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四、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其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是知识的主要框架及其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不必事无巨细地把所有知识都交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去学会如何学习应该学的知识,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课后内化和下次讨论的过程直接相关,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课的话,后续的学习过程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在接受了教师所讲解的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并课后将此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之后,每个学生需要带着课下自己学习的成果来参加下次课堂讨论。在有准备的讨论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自信地阐述自己的成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课堂学习的投入性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得到改善。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对分课堂”把优质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分散到整个学期,避免学生为了考试分数在临考前抱佛脚,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

总之,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本着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则,创生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提高,这符合当今学习化社会对人材培养的准则。

参考文献:

[1]Candy,P.Self 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California:Jossey_Bass,1991.

[2]Spior,R.J.et al..Constructive Flexibility,Constructivism,and Hyper 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Ill-structured Domain[A],1991.

[3]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4]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6]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7]潘涌.新中国课堂教学思潮的跨世纪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5(8).

[8]余请称,许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

[9]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10]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上一篇:新闻报道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解决 下一篇:传媒集团化整合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