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8-12 06:12:34

基于翻转课堂的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摘要】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着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迅速被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认知为又一个重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受到热捧。然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国的热土上能否“开花结果”?唯有冷静的看待、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和理智的选择。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国;问题;理性思考

一、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产生于美国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以“颠覆传统课堂”的名义席卷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之风,人们对翻转课堂模式产生了诸多的兴奋、激动和期待,“翻转课堂”被寄予了厚望,引发了中国教育学界众多理论与实践者的关注与思考,吸引了大批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相关实践研究中。面对高涨的热情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 面对“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置身翻转课堂的热潮中,中国的课堂究竟需不需要“翻转”?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认知为传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位置互换:学生在课外完成以前在课堂内的学习,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答疑解惑和知识点巩固。因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流程的重构,更重要的是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扭转。因此,深入解读翻转课堂的本真涵义,冷静地思考它可能带来的或已经带来却常常被遮蔽或遗忘的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

1、问题一――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

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是因为很多学生家里甚至学校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学生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益处的同时,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显而易见,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能否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也是翻转课堂推广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这里的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既包括软件系统,又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微视频系统;二是交互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四是远程支持与服务系统;五是统计系统;六是管理系统。硬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生必须有可以上网的PC或终端;二是网络带宽能够保证微视频的稳定运行;三是服务器必须具有足够容量和并发能力。不少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技术、经费等方面),还是软件层面(思想、管理等方面) 尚不足以支持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践。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如果家庭和学校不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

2、问题二――学生未必习惯“翻转课堂”

学生未必习惯“翻转课堂”,是因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寻找问题。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众所周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走,没有强烈的意志支配自己,更难以谈到创造性地超越自我。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家长的监控,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寻求助学服务。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以学生具有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的。网络上诱惑的因素多,对学习干扰大,在这样自由、宽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迷航。因此,现实中需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抗干扰的自我有效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是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即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了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热情往往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急剧下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既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难免出现课下看不完视频课程的情况,这样上课处理作业和讨论交流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学生面临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就会增加,也会形成不良循环。因此,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问题三――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

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是因为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是教师原有的知识、身份、观念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已发表的文献都提到了翻转课堂的确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要求也有积极的帮助,它也让课堂更加灵活,提供了主动学习所必须的学习环境。不过,它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极高: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课堂管理和课程设计能力,才能真正地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素养两方面,信息技术素养体现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的能力方面,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中以及激发学生的课堂准备和参与。教师制作视频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没有较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就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制作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作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视频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合理的课堂引导及有效地课堂管理。目前在家长和教师都普遍重视分数的情况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未必有能力或未必愿意去“冒险”,而愿意“冒险”的大多为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技术但是没有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和重难点的把握上还有一定欠缺,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好的微课需要教师花费一些精力去设计、去录制,虽然互联网上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观看和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非教学事务上。这些非教学事务可能严重挤压教师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

4、问题四――家长未必配合“翻转课堂”

成功的教育并不只是教师的功劳,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翻转课堂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将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做了捆绑,学生能够主动和自觉地完成各种任务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使用翻转课堂时,家长需要监督、鼓励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包括观看视频和PPT等。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国内,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教师的责任,而自己的主要责任则是提供给孩子最好的设施和环境。此外,学生家长疲于工作导致无法有效承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责任,也可能降低翻转课堂的使用效果。缺乏了家长在课外的陪伴和帮助,并且在学生不自觉的情况下,课外的任务就无法完成,这也将影响课堂内容的完成。

5、问题五――学科课程未必适宜“ 翻转课堂”

目前,国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在文科类课程中,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如果都采用翻转教学这一种模式,很有可能导致教师对完成不同课型的教学任务产生迷茫感,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判断力。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科和课型,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翻转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那么,如何在文科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文科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

6、问题六――班级授课未必适合“翻转课堂”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小班或小组教学。由于常规班级或者超大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性被忽视,因材施教只能是空想。翻转课堂所提倡学生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方式受大班教学的限制,难以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是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在规模大的班级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影响,成绩优异或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为互动的主角,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被遗忘,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再者,教室空间的狭小,学生座位的固定不利于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受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数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追求的深度互动。而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人数颇多、教室格局固定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恐怕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7、问题七――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本身的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以纸笔测验的方式,以纸笔测验的结果作为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虽有应用,大多还是流于形式。而翻转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对某一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等进行终结性评价,因此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评价,从评价的形式,到评价的对象,到评价的主体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过分关注教育的实然目标,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要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少,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故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评价的技术方法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完善。同时,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因此,在学校里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决心和远见,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远见和决心,并提出更好的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在翻转课堂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与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利用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无法测出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全部效果。因此,必须有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来对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评价。在制定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时要考虑:①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微课程;②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③教师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④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程进行独立探索性的学习;⑤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或教学平台上通过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解决问题;⑥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结论

在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之路上,我们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有些误区需要澄清,有些行为需要警惕。因此,我们要想有效地将翻转课堂中国化,必须要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走入盲目崇拜、机械模仿的误区。而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深刻、明确、具体地揭示翻转课堂的一系列问题,绝非易事,也许是一个较长的、艰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教导刊,2013(12中).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3]刘春花. 论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及其实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1)

[4]周仕龙. 试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03)

[5]王新新. 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4):80.

[6]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上一篇:精细化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探索性研究 下一篇:关注课堂改革提升课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