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惩罚性违约金

时间:2022-08-12 03:52:07

浅析惩罚性违约金

【摘要】本文从惩罚性违约金的合理性、范围、金额的计算以及与其它违约救济方式的关系等方面对惩罚性违约金作了简单的介绍与探讨。认为惩罚性违约金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要将惩罚性违约金在我国《合同法》中作出明确规定。

【关键词】违约金;惩罚性;违约责任;责任承担

违约金制度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违约责任承担形式,早在罗马法中就有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各国民法典也都有相关的规定,我国则是在《合同法》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合同法》未将惩罚性违约金明确的确定下来,这就给法学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单就惩罚性违约金发表一点浅见。

一、惩罚性违约金的合理性

我国是否有惩罚性违约金的争论主要是因为《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这一条款就造成了对违约金性质的分歧,主要观点有三种:主张确定赔偿性违约金;主张确定惩罚性违约金;折中以上两种观点,主张设定兼有惩罚性和赔偿性双重性质的违约金。[1]

有关是否承认惩罚性违约金的分歧在国际上也有,大陆法系以赔偿性违约金为原则,只有在违约金为迟延履行而约定时,始承认惩罚性违约金。英美法系不承认惩罚性违约金。[2]

《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到底是否是惩罚性违约金暂且不论,先就我国是否应该确立惩罚性违约金制度做一分析。

反对确立惩罚性违约金制度的学者,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认为当事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相互间不具有惩罚的权利,如果确立这项制度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会给债权人带来暴利,从而造成不当得利。[3]二是惩罚性违约金的形式除法律传统和价值取向等原因外,经济体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违约补救措施方面会转向注重其补偿功能,而非以往的实际履行原则,因而也就不会注重惩罚性违约金在维护合同交易持续方面的作用。[5]

平等是民法中的基本原则,但是合同自由也是重要原则之一(参见《合同法》第4条)。惩罚性违约金是一种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双方通过订立合同(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选择了这一方式就要遵守约定,约定必信守,也是民法重要原则之一。按照双方在平等地位上订立的合同行使自己的权利,怎么会影响当事人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至于加重债务人的负担,我们认为这是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应该承受的不利后果。关于不当得利这一说法也不确切,债权人所得的这一部分利益应该是补偿其损失与奖赏其守约行为的奖励。从法律的功能上看,法律不但具有惩罚人们的违法行为的功能,还应该有奖励人们守法行为的功能。因为美国法与经济学学派曾提出“效率违约”[6]的理论,这样就说明债务人在违约行为中都能得到利益,那么债权人为什么就不能从自己的守约行为中得到利益?

有关第二个原因,有关学者认为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违约补救措施方面会转向注重其补偿功能,而非以往的实际履行原则,因而也不会注重惩罚性违约金在维护合同交易秩序方面的作用。如果我国的《合同法》只承认赔偿性违约金,而不承认惩罚性违约金,那就会对当事人的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造成损害。

在现今社会的经济交往,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签订合同不仅仅是为了合同之中规定的利益,还有更多的关联事项的利益包含在其中(虽然它们不在合同之中明确列出),如果一旦违约这些利益也会遭到相应的损失。如果不赔偿显然不能周延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的是对造成损失的(显然是对合同中规定的利益)进行赔偿,这显然是赔偿性违约金,自然不能有效的保护这些利益。期待利益是尚未实现的利益,而且各种利益与违约行为的出现的关联紧密程度不一。所以,运用惩罚性违约金,这样不但能保证合同之中规定的利益,还能保护与合同有着合理关联关系的其它利益。

《合同法》之中所规定的大部分是经商行为,特别是商事组织之间的商行为。双方一旦建立起联系,就可能会形成多次的、稳定的交易关系。一旦违约,彼此之间丧失信任,这种关系必然不复存在。届时,债权人肯定需要重新寻找合作伙伴、重新寻找销售渠道、重新开拓市场……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规定惩罚性违约金能减少债权人相应的负担,尽量减少其损失。

另外,之所以叫惩罚性违约金,其威慑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确立惩罚性违约金制度就可以更好的保护交易安全,创造一个诚实、信用的交易环境。惩罚性违约金的设立就会有效阻吓违约行为的发生,“效率违约”也会重新估算其成本。

二、惩罚性违约金的范围

即使把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认定为惩罚性违约金,这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按照《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的文义进行分析,我国的惩罚性违约金只限于迟延履行才可以请求。这样范围太过于狭窄,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梁慧星教授认为,惩罚性违约金,即合同(或法律)规定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支付的作为惩罚的一笔金额。[7]崔建远教授认为惩罚性违约金(大陆法系又称固有意义的违约金)的性质决定了受害人除请求偿付违约金外,更得请求强制实际履行或损害赔偿。[8]我国台湾民法学家对惩罚性违约金范围的界定也不是仅仅局限于迟延履行。史尚宽先生认为当事人得就全部债务不履行约定惩罚性违约金,自不待论。此时债权人除请求违约金外,并得请求本来之给付或代替给付之损害赔偿;就给付迟延(不于适当时期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不依适当方法履行)约定违约金者,于债务不履行时,债权人除违约金外,并得请求履行或不履行之损害赔偿。[9]

从以上观点可以得出结论,惩罚性违约金并不仅限于履行迟延,而对于全部不履行债务、不完全履行及其他的不适当履行均可适用。换言之,惩罚性违约金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违约类型。

如果惩罚性违约金只适用于迟延履行,将不能充分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就像前文所说的完全不履行债务、履行有瑕疵等行为,有可能造成合同的根本违约,如果惩罚性违约金连这些范围都不包含在内,那么惩罚性违约金的存在价值将会被重新评估。

上一篇:对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审视与解题探索 下一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包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