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3:19:35

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摘要:作为外语能力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在我国大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对世界“地球村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和支撑力量。从这一程度理解,无论是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还是其业余教学,跨文化交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能力和影响地位。故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英语教育的作用和功效,人们必须在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具体影响、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讨论并选择出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07-02

一、跨文化交际及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

跨文化交际,英文表示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体间形成的交际,也可以认为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确切而言,跨文化交际其实是一种借助文化感知、符号系统等的差异进行实际交际事件改变和突破的人际交往,通常表示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的交际,而其中涵盖的文化比较,则是较为隐藏的内容。国外一权威交际学家Gudykunst曾说过,交际能力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同时,这些有效能力则由本交际能力、情节能力、策略能力、情感和关系能力四大系统组成。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的要素主要是语言和语用两大能力。然而,从本质上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样的,除了交际情景之外,其他都没有差别。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存在异常神圣,它深深扎根于自身所属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不断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语言的文化和历史不了解,那么,便无法实现对该语言的有效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真正目的是教授并训练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的英语教学,其实质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活动。而针对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而言,其真正目的,便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从一般含义上分析,便是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等的运用能力。而从特殊含义上分析,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自身所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知识及技能与其他具备英语这一文化背景的个体人物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就跨文化交际而言,由于交际双方具备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社会背景、教育状况、生活方式、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乃至价值观念等方面往往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分歧和差异。这便对交际信息的编码、翻译以及最终沟通和交流增加了极大的阻碍和挑战,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文化冲突的出现。

二、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指代的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能力不仅包含英语语法形式的正确性,还包含英语这一语言的可接受性。除此之外,语言在具体场合的恰当性也包含在内。简而言之,便是一门成功的语言学习,其标准不仅仅是语言语法和语言发音的领会和学习,还包括不同场合、不同个体、不同种类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我国著名教授胡文仲曾说过:“单一的语言材料学习,不辅以文化背景的了解和领会,便只是抓住了语言外壳而更根本没有触摸语言精髓的形式化学习。事实上,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此,在具体的教与学中,既不能单一地重视英语的语言形式,也不能过分忽视英语在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如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味地重视词汇意义的对等,而完全忽视了词汇本身丰富文化内涵差异的认知,那么,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难度便会大幅度增加。如此,我国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便只能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追根究底,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其本质应该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无论是听者,还是读者,都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积极主动。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学生母语这一有利媒介,使英语这一目的语充分渗透其中,把文化习得和语言习得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这一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打破我国停滞已久的哑巴式英语局面。也只有这样,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书面化跨文化交际或口头式跨文化交际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且不落俗套。

三、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基础培养。根据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想要培养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基础培养:①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其实就是交际双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调节方法或文化价值认知标准。从结果论这一哲学层面考虑,不管是跨文化意识的有无,还是其存在程度的强弱,都能直接影响整个交际活动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对交际者实现其交际目的的成功率进行有效衡量。所以,想要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就必须帮助和激励学生培养科学且正面的跨文化意识。②文化知识传授。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中,社会文化相关知识作为个体人物交际能力构成的重要基础和因素,其积累和储备必不可少。如果文化知识严重缺乏,其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也完全不了解,那么整个交际活动便会发生巨大障碍,严重者很有可能出现交际失败。故此,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异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不断加强和优化文化教学,以此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从内容分,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两类。前者是指直接影响交际活动的基本文化模式以及各方面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社会习俗、宗教、价值观、历史。而后者则是指不直接影响交际活动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法律、文化艺术等。

2.强化培养。就大学生英语课堂中涉及的跨文化交际而言,无论是其能力的培养,还是其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坚实可靠的基础作为保障,如此,才能推动和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在确定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础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①对学生的汉语思维干扰进行排除,并同步培养其专属的英语思维能力。思维,是先于语言出现的,从某种层面理解,语言是由思维所创造的。想要学好英语这一语言,就需要运用专属于英语语言的思维,如此,才能更加顺利且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另外,一旦学生习得了正确的英语思维,其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得到相应的推动和促进。循环往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便会迅速提升。对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多样性和思维灵活性培养。通过典型实例以及交际失误的对比分析,向学生讲明汉语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及其消极作用,并不断引导、提示学生注意母语和英语的区分和辨别,尤其是辨识语言中内隐的差异性文化价值及观念。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重点培养其文化意识,并积极提升其文化能力。就跨文化交际而言,其涵盖的文化能力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不同个体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情景和场景处理,还包括不同社会角色扮演、不同社会身份责任承担。更有甚者,对文化差异的高度敏感、对英语文化价值观念的认知和了解,都是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文化能力。故此,为了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能力,就需要对语言和文化这两项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开展和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同步传授,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句型词汇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并灵活运用效力极强的跨文化交际工具。与此同时,增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也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强化学生在语言理解方面的能力,从而减少语用失误的概率,使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根本意义上的提升和加强。③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交际氛围和环境。作为语言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交际氛围与交际环境同等重要。在有利的交际氛围和环境之中,学生会直观感受到英语这一语言的魅力,使其自然而然地想要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沟通。在内心意愿的驱使之下,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频率和效果都会提升很多。如此,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也会随着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强化而不断提升。但是,理论与实践终究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情景教学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将英语课堂开放化,使其成为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综合技能训练和运用的重要场所。如此,学生便可在其中实现英语的创造性应用。

四、结语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其学习都是一个系统且有机的统一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输入,并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如此,便可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激发。水到渠成,整个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白晓红.浅析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促进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191-192.

[2]夏宗凤.大学英语选修课内容依托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影响[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3,(02):77-82.

[3]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9):107-111.

[4]胡晓敏.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4,(07):62-63+135.

[5]郝科蕾.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课堂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9):143-144.

上一篇: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结与展望* 下一篇:高职《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