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2 03:08:24

电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电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尼莫地平; 电针灸; 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36-02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和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后脑组织软化、坏死而导致部分脑功能、高级智能活动受到影响[2],常常留下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2007年9月~2008年12月,笔者对我院17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灸结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在临床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男性62例,女性31例,年龄46~78岁,平均62岁,病程15~28d,平均21.5d。门诊患者39例,住院4例,合并高血压2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85例,男性58例,女性27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部分患者同时合并2种并发症。

1.2 诊断标准

17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全部符合[3],并经专科医生检查和CT或MRI扫描,排除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等其他病变。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试行)》中经络标准[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肠溶阿司匹林、脑络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下列方法:

1.3.1 体针 ①主穴:取肩、曲池、外关、肩前、尺泽、合谷、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②配穴:取手三里、曲泽、风市、阴陵泉、昆仑、委中、八邪、八风、廉泉。采取快速进针、平补刺法,其中肩、曲池、足三里,另外肩前、外关、阳陵泉、伏兔加G6805电针,留针25~30min,1天1次,1周5次,疗程3~4周[5]。

1.3.2 补阳还五汤加味 组方:黄芪50g,赤芍、桃仁、川芎、当归各15g,地龙、红花各10g,随症加减: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9g,肢体麻木不仁加白芍、益母草、桂枝,上肢不利加桂枝、桑枝各10g,下肢活动不利加川续断30g、杜仲10g、桑寄生15g,半身不遂加全蝎、水蛭10g、乌梢蛇3g、地鳖虫5g。1天1剂,1天2~3次,水煎服。治疗3~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或死亡。将无变化、死亡作为无效[6]。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脑梗死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ADL评分比较(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结果接近正常参考值。

3 讨论

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和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发病率约占卒中的70%~75%。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脑活化剂等治疗,但在临床上治疗不是十分满意。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卒中疾病防治重点和难点。在祖国医学领域中,采用传统中医中药发掘有效方药以寻求治疗上的突破,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7]。

脑梗死多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笔者认为:①采用电针灸治疗,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功能的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后期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也可以在发病一周后进行针灸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②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病与虚、火、风、痰、瘀等因素有关,多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为本,火、风、痰、瘀为标。气虚、血瘀是本病的病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故称“气为血之帅”;血能为气的活动提供场所,血能载气,故称“血为气之母”[8]。气虚可导致血行缓慢而瘀滞不畅,因此在治疗上以益气活血为主。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进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祛瘀通络。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9];其中川芎含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能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水蛭含有水蛭素,具有抑制凝血酶作用,它不依赖抗凝血酶等辅助因子的介入,效果优于肝素,还能改善脑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消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三七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保护神经、抗神经细胞凋亡、益智等作用。全蝎有溶解血栓和兴奋心血管作用[7]。地龙的主要成分为蚓激酶,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对纤维蛋白具有直接溶解和激活纤溶酶原的间接纤溶作用[10]。

[参考文献]

[1] 杨期东.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41.

[2] Rao R,Jackson S,Howand R. Neuropsyhological impairment in stoke,carotid stenosis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a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mmunitry residents[J]. Stroke,1999,30(10):2167-2173.

[3] 陈清堂.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38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7(3):64-66.

[5] 王慧芳. 电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6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3:187.

[6] 祝华君.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6:362.

[7] 周秀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283-284.

[8] 印会河,张伯讷,张玉珍,等. 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5.

[9] 高建,徐先祥,徐先俊,等. 黄芪总皂苷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研究[J]. 中成药,2002,24(2):116-118.

[10] 金利蓉 ,徐桂兰,张国平,等. 蚓激酶(普恩复)治疗脑梗塞时抗凝和纤溶变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循环,1998,2(3):44-45.

(收稿日期:2009-07-15)

上一篇:192例高热惊厥补钙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