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1:48:17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安全教育是否能有效地回避传染科护理风险,降低感染机会,确保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方法:将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传染科的日常护理管理中,让护理人员明确服务对象,明确责任,对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以达到回避传染科工作的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的目的。结果:通过安全教育,明确了传染科护理人员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了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或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对传染科的恐惧感,使护理差错及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大大降低,2年来无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及职业暴露的发生,住院患者及家属住院满意率达95%以上。结论:将安全意识教育视为管理思路运用到传染科护理管理中,可以降低传染科护理缺陷,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 安全;教育;传染科;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95-02

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传染病遵循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在传染科工作因工作的环境以及传染病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风险。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引起了传染科护理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如今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建立8个观点、3种意识。8个观点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质量、安全超前、风险最小和安全科学管理的观点。3种意识是: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1]。为确保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护理纠纷,从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传染科的护理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方法和步骤

1.1明确目标,树立工作责任心

1.1.1坚持依法执业,规范行医 加强传染科护理人员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及考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传染病防治法》、《护士管理办法》及医院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等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1.2 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地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1.3 强化安全的内涵,树立护理安全观念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一人员及各个环节。让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相关法律知识,全身心地为患者服务。

1.1.4 重点培养科室重点人员,使之转变观念 在护理安全工作中,控制的重点环节是对重点人员进行培训。对新转入科室的、性格不稳定的、对传染病感到恐惧的、工作不踏实的护理人员,护士长要经常与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心理,关心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安心工作。

1.2降低风险,保障安全

1.2.1查找安全隐患,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疗服务体系非常复杂,在为患者带来康复希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降低医疗风险,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服务,共创医患双赢局面,已成为全球医疗界共同追求的目标。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在一份《人人都会犯错误――建立一个更为安全的医疗体系》报告中指出,美国每年估计有44 000~98 000人死于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这提示医院必须重视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希望在更安全的系统里减少人为犯错误的机会,前瞻性地发现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2.2 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差错 组织学习各种制度和流程,建立这样的意识:“流程是管理的重心”。强调制度和流程是质量改进的起点。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步形成的,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准则和依据。对工作流程的重视,使护理人员更换观念,尤其是对差错的正确认识。以往医护人员发生差错,会千方百计隐瞒不报,通过学家逐步认识到:很多差错的原因源于服务流程上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分析原因,找出缺陷,不断改进。鼓励出现差错时积极上报,并要求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认真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鼓励自觉上报各类意外事件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通过比较分析,不断改进工作中影响范围广、风险高及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如住院的传染病患者的管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护理传染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的安全问题;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的问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医疗废物的处理问题等等。传染科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见表1。

1.2.3 正确认识风险,预防为主 学习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分析以往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正确识别目前的安全隐患、主要的护理风险和常见的原因。

1.3 制订适合本科室的各种服务质量标准以及避免各种风险的措施

以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为指导,

表1 传染科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按照等级医院建设标准,融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和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下的工作要求,制订服务质量标准。要求每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诊疗护理常规,并对每个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①传染病患者私自外出、购物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传染的措施为: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实行“首诊负责”,要求热情接待,对患者介绍“患者入院须知”、住院环境、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隔离要求,提供的便民服务。②住院患者的费用问题易引发护患纠纷的措施为:在新患者住院时就主动超前介绍实施“一日清单”的目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治疗。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告知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避免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③交叉感染:严格落实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健全传染科管理制度,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做好个人健康宣教。

1.4 重视细节管理,满足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Donna Dismore指出: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连续监测患者安全的系统,以构建零风险的就医环境为最终目标。“患者来到医院,所有合理需求都应得到满足”而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正是通过无数细节管理来实现的。例如:检查科室内有无火灾隐患,病区走廊安装的监控设备、防盗系统是否值得信赖,患者住院是否“环保”,科室所用的消毒用品从进入,到储存、使用、废弃,最后移出科室,都有专门的责任人负责管理,由专门的环保机构统一处理。如酒精在一个摆放点不能超过15 L,不能与氧化剂等放在一起。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有一套紧急处理预案,达到患者住院“环保”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服务,最大范围消除患者痛苦。新患者入院,医护人员就会评估其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强度、持续时间,提出干预措施,干预后要观察效果,然后将整个过程记录在案。以满足患者安全需求为出发点,对细节的安全进行评估,有效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5加强风险监察,坚持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护士长每月定期召开科室护理人员会议,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在实施前组织学习,坚持每日晨会时强调大家注意护理安全。每月召开科室不安全隐患分析讨论会,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定期征求住院患者、患者家属、出院的患者及医生的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护士,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6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属于被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往不怕脏、不怕累,只保护患者不保护自己的思想已不值得提倡,防止职业暴露已被提升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针对HIV、HBV、HCV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首当其冲的实际问题,对于在传染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说尤为重要[2]。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安全注射”,教育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树立既要保护患者,又要保护自己的意识,正确戴口罩、手套,养成接触患者时衣帽整齐的习惯,严格掌握洗手和手消毒指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处理并按程序要求上报[3-4]。如暴露于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应在24 h内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全套乙肝疫苗;若为丙肝患者可注射干扰素300 U/d,共3 d,观察6~9个月[5]。若暴露于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短期内口服大剂量叠氮脱氧核苷(AZT),尽快检测暴露者血中HIV抗体,并登记备案,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6]。

2效果及体会

2.1提高了传染科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和防范的能力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的原因,查找不安全的隐患,识别传染科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传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安全教育,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3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住院患者的满意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通过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制度,2年来共收住院患者1 235例,抢救危重患者129例,住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0。

3小结

通过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减少了护患纠纷,纠正了护士以往的不良习惯,杜绝了违规操作现象,提高识别传染科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科室要给予关心爱护,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湘玉.试述护理文化的精髓――护理安全文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3(2):152.

[2]江会,李武平,付菊芳.职业性针刺伤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及其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5,22(7):40.

[3]陈玉珍,肖服兴.异丙醇复合物洗手液对手消毒的效果监测[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35-36.

[4]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5]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6]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收稿日期:2009-03-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采血车护士的职业危害隐患及管理 下一篇:2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