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1 11:45:41

40例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上以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是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也有人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该病反复发作,根治比较困难,因此日常保健对防止其复发就显得非常重要。80%~85%患者保守治疗后可痊愈[1]。我院骨科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以来40例实施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4.3岁。全部患者均经影像学证实。排除病例标准:①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症状;②腰痛不伴腿痛;③腰椎肿瘤、结核,Ⅱ度以上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有绝对卧床休息、骨盆牵引、腰部红外线照射及推拿等。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治愈: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显效: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有效:症状有些改善,仍有疼痛。无效:有神经根受压表现。结果: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以疏导的语言开导,并提示预后较好,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疼痛受心理影响较大,巡视时耐心听患者主诉,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及性质,给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提高疼痛阈值,增强患者耐受力。告知患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长期治疗,使患者能坚持配合治疗。

2.2健康教育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卧硬板床,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可减少神经炎性物质,促进毒素吸收,有利于炎症消退和恢复,同时也可以防止神经根粘连的发生。卧床休息以平卧硬板床为主,其睡眠姿势可为仰卧、侧卧,以减轻腰椎负担,应避免久坐。②避免腰部脊柱屈曲和旋转扭曲,避免长时间坐或站立。③超重或肥胖者在必要时应控制饮食量和减轻体重。④制订康复计划和锻炼项目,坚持锻炼。骨盆倾斜:仰卧平躺在地板或床上,收缩腹部和臀部肌,骨盆前倾。背部躺在硬垫上,将脚向地板方向压,收缩腹部肌。背部躺在硬垫上,屈膝抬向胸部,手放在膝关节周围,臀部离开地板。挺直坐在地板或硬垫上,一腿伸直,另一腿膝部弯曲并向直腿的脚趾方向伸展,两侧交替进行,重复数次。站直,屈髋屈膝,蹲下。⑤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护士做示范动作讲解。

2.3康复护理 ①急性期:在患者的急性期,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w,同时要卧硬板床达到2w以上。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以减少脊柱所受到的压力,并且有效的避免腰椎的弯曲。仰卧时要在患者的腰部下方垫高3~5cm,让患者的腰部可以保持生理弯曲。②稳定期:在患者的稳定期,可以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在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腰部,并且下床时以侧身为宜。并且患者不能久坐,在坐时要椅子调节至适合的高度,以患者的髋膝处于同一水平为宜。并且绝对禁止进行弯腰以及急扭腰的动作。③恢复期:在患者的恢复期,以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的康复训练为主,主要加强患者的腰、背、腹部肌肉的锻炼,以维持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腰部负荷。向患者耐心的讲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并且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从轻至重,最终达到有效的强筋壮骨、舒筋通络、理气活血的目的。告知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要充分摄取蛋白质,肉及脂肪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避免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

2.4出院指导 ①避免长时间固定同一姿势活动;②腰围佩戴不宜3个月,以免肌肉退化、萎缩;③多卧硬板床休息,注意保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④由于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诱发因素比较多,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腰部的保护,坐及行走尽量挺拔,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使腹肌有助于支持腰部,坐时使用脚踏,使膝与胯保持同一水平,身体靠向椅背,并在腰部垫一靠垫,站立时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弯腰的动作,上下楼梯的时候要带腰围,给予支撑,减轻腰部受力。长时间坐时,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必要时可在腰后部放置一个小枕头或拳头厚的靠垫,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减轻腰部肌肉疲劳等;⑤保持心情愉快。定期接受随访。

3 体会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经采取规范治疗及护理措施,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保障治疗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使患者痛苦减小到最低程度[2~5]。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64.

[2]Noe KH,Locke DE,Sirven JI,et al.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J].Treat Options Neurol,2011,7:22-27.

[3]Bonora A,Benuzzi F,Monti G,et a1.Recognition of emotions from faces and voices in 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Epilepsy Behav,2011,20(4):648-654.

[4]Bird-Lieberman G,Sethi K,Childs AM,et a1.Diffuse hemispheric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a new radiological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early-onset severe epilepsy[J].J Neurosurg Pediatr,2011,7(4):416-420.

[5]Posal for revised clinical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e classifica-on of epileptic seizures.From the Commi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ermi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mt Epilepsy[J].Epipsia lepsia,1981,22(4):489-501.编辑/赵恒德

上一篇:督脉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替加环素治疗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