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治疗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7 07:48:54

替加环素治疗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应用替加环素对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碳青霉烯联合万古霉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替加环素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替加环素对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替加环素;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治疗

血液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及化疗药物实施治疗,极易导致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因此近年来感染已经被临床公认为血液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调查显示80%甚至更多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常会出现粒细胞缺乏相关感染,而抗感染治疗失败者有70%以上会直接导致死亡[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已明确为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血液病患病时间0~2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4±1.3)月;患者年龄15~86岁,平均年龄(52.3±8.9)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感染发病时间1~6 d,平均感染发病时间(3.7±1.4)d;患者体重43~71 kg,平均体重(53.8±7.5)kg;治疗组患者血液病患病时间0~24月,平均患病时间(3.1±1.4)月;患者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52.1±8.6)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感染发病时间1~6 d,平均感染发病时间(3.6±1.2)d;患者体重45~72 kg,平均体重(53.6±7.3)kg。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次,静脉滴注,1次/8 h,万古霉素100万U静脉滴注,1次/12 h,计划治疗1 w;治疗组:首剂替加环素,100 mg/次,静脉滴注,后50 mg静脉滴注,1次/12 h,计划治疗1 w[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感染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患者体温水平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完全恢复正常,微生物培养结果已经显示为阴性;有效:感染症状明显减轻,患者体温水平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已经有显著改善,微生物培养结果开始转阴;无效:感染症状没有减轻,患者体温水平和血常规检测结果仍然有明显异常,微生物培养结果呈现阳性[4]。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

2 结果

2.1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应用碳青霉烯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后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62.8%;治疗组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后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8.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2.2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期间有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显著(P

2.3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6.88±1.46)d感染症状消失,临床用药方案共实施(8.75±2.51)d;治疗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4.20±0.74)d感染症状消失,临床用药方案共实施(6.19±0.74)d。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生多部位、多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而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病患者,通常会伴随存在长时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因此感染病情也会随之反复发作,诱发耐药菌的可能性较大,使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水平明显上升,患者的死亡率随之增加[5]。

替加环素属于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一种,该药物的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水平较强,通常情况下不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上应用比较适合对复杂皮肤、软组织、腹腔内感染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实施治疗。替加环素主要具有高效、广谱、抗耐药的特点,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复杂重症感染的血液疾病患者,能够在诸多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情况下,重新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敏感性不强,联合其他药物能够有效的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是有必要的;替加环素仍属于抑菌剂类药物的一种,针对日益增多杀菌效力不足的问题,通常推荐与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8):693-694.

[2]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6-77.

[3]孙谦,周宏伟,胡燕燕,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状况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8):358-362.

[4]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8-19.

[5]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6-77.

[6]李光辉,妹,汪复,等.2012年中国CHINET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6):474-481.

上一篇:豪门求孙悬赏千万股权,这3个儿子拼了! 下一篇:探究彩超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