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利益因素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1 11:41:58

物质利益因素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用本阶级的意志控制民众,统一思想。由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客体的思想,就不能不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和制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政治优势和军队的凝聚力。这是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何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发挥其巨大作用,解决好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容易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深思。

关键词: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军队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79-03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满足人的生理需要,是物质的;后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属于意识的范畴。自然属性决定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并随着自然属性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没有健康的生命,崇高的道德就没有了现实的物质载体。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就个体而言,自身的生存需要,决定了其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满足人类精神需要,帮助人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应尊重和理解人的物质追求。事实上,早在1999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讨论形成的《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对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进行了明确阐述。《决定》中强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都是官兵的正常需要”。正确认识物质利益因素,是不断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相适应、与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发挥凝聚人心、平衡心态、化解矛盾、鼓舞斗志的作用,就必须在管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官兵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个人的物质利益和需要。

一、从物质利益动因分析官兵的思想状态

把握官兵的思想状态,号准思想脉搏,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要求。要学会从问题的现象发现本质,充分考虑物质利益因素和个人思想变化的关系,正确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为最终的解决打好基础。

在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今天,社会新思潮不断涌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官兵在文化层次、能力素质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思想认识空前活跃。以往只谈大我,不谈小我的情况转变为在满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注重自我发展进步,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再讳莫如深。由此带来的实现个人利益与发扬牺牲奉献精神、改善物质生活与保持艰苦奋斗本色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和复杂。官兵的思想状态更多地受到物质利益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思想状态,就要充分分析物质利益需要。

这就要从官兵来源、家庭成员、经济状况、驻地环境和现实困难等实际出发,准确判断官兵的物质利益需要究竟是什么。物质利益需要与思想状态有以下联动效应:物质利益需要不同,则思想状态各异;物质利益变化发展,则思想状态也发生变化;利益距离越近,其关注程度越高,实现与否的结果对其思想的影响越大。利益争夺者间排斥他人对利益目标的分享和占有,因而可以通过观察利益争夺者之间的关系,透视官兵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利益预期越久,在无法实现时思想波动越大。

从物质利益需要角度出发,根据以上规律,分析及预测官兵的思想状态,就能防患于未然,及时解决思想问题。

二、教育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2]。利益需要虽然取决于客观条件,但个人的认识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同一条件下的官兵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需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本质上具有贪婪性,需求的无限性,但其实现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如果需求得不到实现,就可能引起思想问题。所以,要预先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也就是合理的利益目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凸现,人们不再羞于表达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一些人打着尊重个人利益的旗号,片面强调个人利益,鼓吹理想虚无主义。这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是不相容的。在我国,军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应包含于国家利益之中。教育官兵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个人利益同国家、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把国家的、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在深化改革和推进部队建设中,时刻牢记我军宗旨,不断发扬光荣传统,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从国情、军情的限制方面讲清道理,引导官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应融入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在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自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贡献。要让官兵在实现我军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寻找到正确的利益目标和实现的合理途径。对不切实际的物质要求和错误的利益观点,要理直气壮地批评教育,不能迎合迁就,防止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滋长蔓延。

运用政策制度进行引导和约束。政策制度的制定要切实体现官兵利益。对党和国家解决军人物质利益问题的各项政策,要结合国情、军情搞好宣传教育,使官兵切身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这样,只要严格履职尽责,就能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国家利益。

三、理想信念教育与关心切身利益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官兵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精神激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官兵的精神支柱。“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说过,“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坚定,前进的动力就越强。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让官兵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但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只讲牺牲奉献,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始终贯穿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军队有政治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和职业属性。军人也是人,他们有多种利益需求,离开他们的切身利益泛泛空谈理想信念,必然事与愿违。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用行的基本物质需要后,才会有精神需求。在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官兵作为个体的人,同样有着吃穿住用行等基本需求,也同样要面对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实际困难。因此,应当尊重每名官兵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不能把追求正当的个人物质利益看成是斤斤计较、风格不高,甚至是个人主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官兵进行精神牵引和灵魂塑造,更要切实关心官兵的物质利益需要。

四、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结合

精神激励,主要是指运用宣传、舆论等工具表彰先进,包括表扬、嘉奖、立功、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物质鼓励,则是指给予实物奖励,包括给予特定的福利待遇、颁发奖金和奖品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的高低由金钱来衡量,不少官兵认为物质奖励更实用。但是,军人视荣誉高于生命,更看重精神激励,因此,在物质奖励的运用上,要注意:

一是要防止对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产生片面的理解,既要看到二者的矛盾性,更不能忽视二者的统一性。认为坚持精神激励就应当摒弃物质奖励和过分看重物质奖励作用,忽视精神激励都是把二者对立、分割开来的错误认识。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要充分考虑到我军的特殊要求,又要始终着眼于激发和调动官兵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使用物质奖励是在适当范围内的措施,不是照搬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不是不讲精神激励,而是要有机统一起来,切实防止简单的“唱高调”和狭隘的极端利己主义。

二是物质鼓励多寡要与精神鼓励相符。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设置相应数额的物质鼓励,不能只有物质奖励。当前,对一部分有特殊贡献的军人给予重奖和对高级专门人才给予特殊津贴的做法,就体现了这一精神。但要在宣传中,注意突出荣誉、威望等精神鼓励。

三是要坚持精神激励为主。从军事职业的特点看,军人的劳动成本是难以用金钱计量的,他们随时要做好打仗负伤甚至为国捐躯的准备,没有任何物质奖励能换来这种奉献,再多的奖金也难以补偿。军人视荣誉重于生命,而物质鼓励即便再多,也难以满足军人的精神需要。在国家和多数人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精神激励最具实现可能性,而且再多的物质奖励也无法满足军人精神需要。对贡献重大、事迹突出和服役期间表现优良的官兵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崇尚荣誉、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以及军人荣誉的自觉性。

四是要适当实施必要的物质奖励。军人的牺牲奉献是先天性的、无条件的,也是社会上其他集团都无法比拟的。金钱造就不了牺牲精神,但金钱中赋予了精神的元素后,也可以强化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要作为精神激励的辅助手段,切实体现官兵贡献价值,增强精神激励效果,并将这种效果真正转化为完成使命任务的作用力。

五、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问题,是指在世界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的总称,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符合辩证法,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实际问题,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矛盾,大多是物质利益方面的问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灌输、引导、激励、净化等职能,就是要针对官兵的思想,进行正面的灌输、净化,就是对反面的思想进行批驳,解决思想问题。但要看到,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人的思想问题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外部世界在头脑中反映的结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些思想问题就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因而,不能就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要卓有成效地解决思想问题,就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工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官兵提高思想境界。

首先,要客观地分析思想问题,真正搞清是错误思想造成的,还是实际问题引起的。对因实际问题引起的思想问题,就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对单纯的思想问题,就要理直气壮地对其进行教育批驳。既不能把因实际问题引起的思想问题,不加分析地说是思想觉悟问题,对官兵漠不关心;也不能把由错误思想引起的思想问题看做实际问题,一味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新形势下军队中许多思想问题是由实际利益问题引起的,看不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脱离实际。实际问题引发并加重思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实际问题,多办实事,为官兵排忧解难,就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官兵的立场去看事情,想问题。细心体察、积极反映基层官兵合理的利益要求,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据政策制度,从实际条件出发,努力为广大官兵办实事,办好事。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官兵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到官兵中去,切实摸清官兵之所想,官兵之所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早发现早解决,把实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因此引起思想问题。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使人们感到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并不是空口说白话,开空头支票,这就增强了思想工作的可信度和实效。

再次,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导向。实际问题只是引发思想问题的外因。人人都有实际问题,但未必都会因此产生思想问题。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实际问题总是存在的,而且限于实际条件,也是难以全部解决的。因此,要引导官兵能够正确对待实际问题,解决思想问题,这才是根本。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思想工作的威力,相信广大官兵的基本觉悟,始终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纠正思想工作对解决利益问题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看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78-79.

[2].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J].新闻战线,1948,(5).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4]印进宝,刘正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出版社,2004,(5).

[5]尹莅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物质利益原则的思考[J].求实,2009,(1).

[6]胡长茂.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7).

[7]孙耀胜.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利益原则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5,(4).

上一篇:刍议绿色环保的服装设计理念 下一篇:艺术学升格为门类背景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