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11 11:25:37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究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已基本融入城市生活。但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加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不足和政府制度存在缺陷等诸多制约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 融入城市

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调查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所谓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指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调整其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以适应在城市社会中的继续社会化过程或积极地再社会化过程。从对永兴县在广东东莞和福建福州务工的82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有如下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模式较传统农民工融入城市进步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观念较为现代,穿着时尚,贴近城市生活。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除满足基本开支外,还有1/3的收入用于休闲娱乐。表现在择业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间流动性较强,50%新生代农民工到过1—2 个城市打工,甚至有7.3%农民工到过5个以上的城市打工。他们工作耐受力低,换工作比较频繁。78%的人都表示有换过工作,而其中25%的人换过3-5次工作,9%的人换过五次以上的工作。工作动机也由单纯的赚钱养家向寻求自我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贴近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圈子也不再局限于打工老乡,主要以普通市民和外地打工者为主。新生代农民工休息日活动也不再拘泥于睡觉、打牌等活动,而是向上网、听歌、看电影等贴近城市休闲方式发展。

(三)自我定位模糊,农村认同下降,城市认同不强烈。调查结果发现37%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不明确,认为自己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当问到“假如因客观原因暂时找不到工作您会如何时”,有40%的被访者表示“无论如何,留在城市”。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土地依恋几乎很小,对城市生活却越来越熟悉和舒服,但是城市并没有敞开胸怀接纳他们、宽容他们,致使他们普遍是“落地未生根”的现状,成为城市与城市间流动的过客。

(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满足感低,对社会不公应强烈。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公应强烈,对财富分配现状更表现出愤愤不平。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分析

(一)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遭遇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二是技能不足、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三是消费无节制,未来缺乏规划,使他们失去了在城市长久安身立业的经济基础。

(二)制度缺陷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顺利融入城市。一是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二是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顺利融入城市不可忽视的因素。三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潜意识偏见,延缓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城市市民作为既得利益者,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表现冷淡,甚至抵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无法顺利实现城市化过程。城市政府作为市民利益集团的代表,出于对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势必会以保证本市市民的就业、收入和市民社会保障的完善为目标,从而在客观上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威胁”的新生代农民工实行歧视性和排斥性的政策。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为融入城市创造条件。一要转变消费观念,勤俭节约。要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勤俭节约、自主创业致富,从而尽早摆脱打工生涯,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二要做好未来规划,提高自身素质。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脚踏实地,或者努力打工,积累资金,或者学门技术,或者接受再教育,为自己“充电”。三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坚强生活。

(二)创新制度,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公平宽松的政策环境。一要改革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新生代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积极研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新生代农民工劳模、高级技能人才、人大代表等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二要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公共政策体系。各级政府要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阶段任务、保障资源和措施、落实领导和机构分工、完善人员配备。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就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专项规划。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夫妻房;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以输入地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将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三要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督促企业改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以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契机,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新生代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新生代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三)市民宽容接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城市化。城市市民和地方政府作为既得利益主体,其既得利益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更应该调整心态宽容和接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市民应积极主动地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帮助他们培养城市文明所需的现代思维和意识,将他们视为享有同等社会权利的成员,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知和归属感,才能更好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上一篇:浅谈怎样培养聋生写作文 下一篇:技工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讨